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因斯坦“圣火”照耀成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5:2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爱因斯坦“圣火”照耀成都(图)
  美国新泽西州当地时间18日晚8时30分,一束光信号从爱因斯坦工作过的普林斯顿发出。

  北京时间19日晚7时,作为“物理照耀世界”光束全球传递活动的中国区首站,上海市崇明岛收到了这束载着全世界人心愿的光,一封来自普林斯顿的电子邮件随后出现在大屏幕上。

  昨晚8时10分许,物理“圣火”抵达四川。在四川分会场内,128名大学生将24个阿拉伯数字以可见光的形式传递,以此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及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本报记者郭晶晶张映莎为您报道四川开辟光束专线

  昨日下午3时,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四川分会场举行的活动之一,中科院院士刘盛纲首先在四川师范大学校本部举行名为“瓦维洛夫-契林柯夫辐射及达姆问题”的学术报告。

  昨日晚上6时30分,记者来到接受光束信号的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艺体馆主控室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证光束信号顺利通过四川,学校专门开辟了专线。主控室内的电脑将于20时15分接受到“物理照耀世界”的光束信号,电子邮件经主控机接受后,将显示到现场大屏幕上。“圣火”加载孔子图像

  昨晚8时10分许,从上一站重庆传来的包含着全球传输主信号的E-mail到达了会场的主控室。“哗!好漂亮。”在大家的企盼中,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一幅爱因斯坦头像的画面,通过光的明暗对比和光束色彩的变幻再现了一代科学巨人的形象,“物理照耀世界”的标语出现在画面的正上方。据介绍,由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发出的光束通过海底光缆于昨晚7时抵达上海,光束在中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从上海出发,分南、北两路传遍我国的34个城市,最后汇集到北京再发送到俄罗斯和印度。

  四川成都也将在包含主信号的E-mail中加载带有城市特色的副信号———矗立在川师大校园内的青石孔子塑像图片!“这个信号,寓意着让孔子代表的世界古代文化和爱因斯坦代表的全球现代文明相呼应!”24个数字传递物理精神

  5分钟后,光信号从成都出发传向云南昆明,川师大现场的光束传递活动也同时开始。当第一束光线从主席台上射出以后,围绕会场一圈,绵延近1公里的光束传递就开始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128个同学4人一组,以挥舞手电筒的形式传递着4个一组的数字编码,每组数字大概需要1分钟才能绕场一圈传回主会场。“第一组数字:2752,代表汉字‘物’。”5分钟以后,当6组24个数字全部回到主会场时,它们已经绕着会场传递了20多公里。大屏幕上也再次出现了这些数字所表达的意思:“物理照耀世界”!会场里顿时掌声雷动,大家为这一人类历史上首次共同传递同一伟大科学精神的创举而激动。国际物理年促进物理发展

  据了解,此次国际物理年活动除全球性的光束传递活动外,各地还将分别举行物理科普展览、学术讲座以及签名纪念等系列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认为,联合国首次提出将2005年作为国际物理年,在全世界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目前,人类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和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物理是最强有力的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说,通过国际物理年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物理的热爱是很深厚的。对于目前中国是否能够出现物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同样表示,有这个可能,但还需要耐心等待。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1)光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

  (2)分子运动理论:为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作出贡献。

  (3)创立狭义相对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物理学理论革命。

  (4)质能相当性,揭示了质量(M)和能量(E)的相当性:E=mc2,并由此解释了放射性元素(如镭)所以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因。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实现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5)量子论的进一步开拓:把量子概念扩展到物质内部振动、光化学现象及统计物理学的研究中。

  (6)广义相对论的探索: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1915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