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邓建军:身怀“中国功夫”的青年技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0:20 北京日报
邓建军:身怀“中国功夫”的青年技工(图)
  “我只是想干好本职工作,为工人兄弟争口气。”这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技工邓建军,面对记者采访的第一句话。

  邓建军,36岁,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工。他冲击纺织机械领域世界难题的技术创新之举,被老外叹服为“中国功夫”。这位来自华罗庚故乡———常州金坛市的中专毕业生,在工作的17年里,成为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把普普通通的机电维修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为企业由“里弄小厂”跃升为中国牛仔服行业的龙头立下汗马功劳。对此,邓建军显得很平静。但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却激动不已:没有邓建军示范带动的科研团队,企业可能就没有今天!

  要中国工人的尊严

  直面邓建军,他首先讲起一件事:黑牡丹公司第一次引进国外纺纱设备时,外籍技师来厂安装调试,当邓建军遇到问题,向老外索要操作手册时,对方竟不屑一顾,连说几个“NO”!

  当时,邓建军中专毕业没几年。初出茅庐的他深深感到:“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就要挨打,一名工人技能落后同样没人瞧得起。”

  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兴冲冲地接手任务,但现场看后脚底冒出凉气: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无异于把几十筐相互撕咬的螃蟹分开!他一咬牙,从最起码的制图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十四个小时以上。一台,十台,五十台———就像一位心理医生,邓建军与机器“病人”真情交流,一个月完成四个月的工作量,体重减了六七斤!

  2002年8月,世界流行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企业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如期交货,公司不仅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加付违约金,还会将市场拱手让人。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四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八分之一,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订单。

  一次,日本村田公司的代表到黑牡丹公司洽谈业务,忽然发现从日本公司进口的络筒机,在邓建军及其工友的维护保养下,工作了6年,居然运行状况仍十分理想。按照原有技术设计,这种机械的正常运行时限仅为5年。日方代表深感意外,为表达敬意,特别向公司赠送价值数万元的络筒机零部件,一位日方代表禁不住直呼:“邓先生,‘中国功夫’!”

  从普通技工到高级工程师

  人们爱穿“牛仔”,除了喜欢张扬粗犷的时尚,更因“新不艳,旧不蔫”的独特魅力。而邓建军却把“牛仔”的风格演绎成一种坚韧,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去年“五一”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南京与部分劳模座谈时,听邓建军谈及攻克牛仔布预缩率不稳定的世界性难题,总书记很高兴,还就有关技术问题与他探讨。

  谈到总书记关注的技术问题,邓建军眼里闪出亮光。他说,出口牛仔布预缩率的控制,事关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预缩率高了,出口企业受损失;预缩率过低,牛仔服会因收缩不当而变形,造成国际索赔。伴随着一次次失败的痛苦,邓建军终于发现:运用电子技术与气动技术的完善结合,预缩率不稳定问题可以解决。现在,“黑牡丹”牛仔布的预缩率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

  厂里有位叫赵志英的女工,每月奖金总比别人高,这事引起邓建军的兴趣。一次修完车后,邓建军向赵志英请教:“赵师傅,同样的机台,同样上一个班,你的产量比别人高,质量总那么稳定,为什么呢?”

  赵志英笑笑,朝邓建军一扬手道:“手感呗!”工友的技艺令邓建军佩服,也使他陷入沉思:靠手感控制布的质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要真正建成全球制造强国,就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此,他又迷上了牛仔布的织造工艺。几个月后,邓建军带领工友精确绘制出三张技术参数表。此后,即使刚进厂的女工,也能轻松控制布的质量了。

  邓建军的工作台上有一叠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多年来消化洋设备和技术创新的资料及心得。他的工友席中豪说:“这些技术笔记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们都称它为‘活辞典’。”

  从手抄专业书到用英文发邮件

  “我想告诉工人兄弟:在众多荣誉中,我最珍爱‘江苏省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称号。因为只有‘你要学’,才能超越自我;只有‘我们要学’,中国的工业强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4月7日晚,记者与邓建军促膝长谈,他看到记者的笔记本电脑,立即上网,快速打开个人邮箱。他说:“前不久公司一台染浆联合机通讯系统出现小故障,我给外籍专家发邮件请教,不知回复没有,快看看!”

  记者惊奇地发现,邓建军的邮箱里显示共有25页,竟大部分是英文邮件!他查到要找的邮件,用流利的英语读出声来。他说,现在通过电子邮件和他经常交流的外籍专家有四五个。

  有一件事让邓建军的工友席中豪印象很深:2003年6月,席中豪和邓建军一起去上海观摩国际纺织工业博览会,现场人山人海,邓建军以流利的英语冲破了等候的屏障,被德国祖克公司总工特别邀请到了贵宾室交流。

  1988年,19岁的邓建军跨出常州市轻工业学校校门,进入黑牡丹公司。面对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深感知识储备不足的邓建军,给自己订下了强制学习计划:每晚必须看一个半小时的技术书籍和有关资料。几年下来,他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

  他的妻子姚群说:“半夜醒来,常常看到他捧着书本进入梦乡,头就拱在未合上的书里面。”

  最初,邓建军在学习中下过许多“笨功夫”。有一次,他从表哥那儿看到一本《多阵印制板设计程序应用手册》,如获至宝,借回后便与科研组2位成员利用空余时间日夜突击抄写。近300页的专业书,3个人整整抄了两个星期。

  后来,他用惊人的毅力跨越了英语和德语的障碍。他的同事说:“如今,一些因缺乏专业水平而译得蹩脚的中文资料,常常让邓建军啼笑皆非。”

  邓建军很欣赏一首诗词:“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川终属楚。”如今,厂里1000多台(套)机器设备的“脾气”,他全部摸清;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和对策,他烂熟于心。那些进厂比他早得多的工友,很快就不再叫他“小邓”,而是改口称“邓师傅”了。新华社记者宋振远周放(据新华社南京4月19日电)

  网络编辑:张宁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