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博鳌再淘金 中国迎来第三次投资浪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1:32 新世纪周刊

  策划/邢冶 执行/王全宝吴纯勇程丰余刘兰文妍上官江水

  淘金客齐聚博鳌

  撰文/荣柏

  淘金客,这是源于美国19世纪末期淘金热的一个特定称谓,在今天它已成为国际资本的代名词。2005年4月末 ,又一批“淘金客”将相聚在中国海南省的博鳌,共商“淘金大计”。

  与百年前不同的是,博鳌的淘金少了些旧时淘金客的势力,多了些有建设意义的真知灼见,而这不仅对中国、对亚洲 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如何保证本地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话题。而博 鳌亚洲论坛的设立,为这一话题的探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博鳌——海南省琼海市东部的一个小镇。每年4月,这块面积只有31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万余人的土地都将吸引全 世界的目光。

  因为亚洲地区最高级别的经济论坛,将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球的上千名政经要人将云集于此,并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 ——亚洲的共赢。

  看看今年的参会名单吧,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孟加拉国总统阿哈默德、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哈萨克斯坦 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与国家政要相比,企业的级别也不容小视。马士基集团、爱立信集团、丘博保险公司、丰田公司、日本邮船、朝日啤 酒、韩国贸易集团、SK集团、香港立丰集团、盈科数码、德国大众以及中石化、中远集团、远大集团等都将出席本次会议。

  创办于2001年的博鳌论坛,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北美 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诞生的。

  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如何应付全球化对本地区国家带来的挑战,保持本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相互间的 协调与合作已成为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而博鳌论坛的推出给亚洲各国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著名学者提供了一个高层对话的平台。

  “增强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亚洲国家间文化的相互理解,增加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是博 鳌论坛的使命。

  其先后推出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亚洲寻求 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三届年会,在亚洲区域合作进程中发挥着日渐显著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博鳌也被称作是“亚 洲的达沃斯”。

  2005年的博鳌论坛将以“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为主题,就亚洲社会的和谐发展,印度洋灾后重建和 亚欧合作的未来、中澳能源合作的未来、信息产业创新对中国及亚洲信息产业的影响、亚洲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等议题进行讨 论。

  正如荷兰TNT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肯·迈高(KenMcCall)所说:“亚洲新角色正日渐形成。该地区均衡 持续的经济增长正对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在这一增长过程中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复苏的原 动力,并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的确,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一员,无论是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还是亚洲金融危机时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 表现,以及加入WTO四年来对各项承诺的履行,中国都赢得世界的尊重。同时,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国资本涌入中国的 步伐也正在加快。

  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实际利用外资5621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 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华投资。

  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所吸引的外资数额遥遥领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来 自全世界的投资者,而博鳌更是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博鳌地处万泉河入海口,河水经过这里便进入了南海,最终汇入太平洋。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共商亚洲的未来,探讨 中国的振兴,其用意无疑是深远的。

  对亚洲来说,中国的存在是区域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对中国来说,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Fore 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既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和平崛起的需要。这不仅要有海纳百川 的豪情与魄力,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恒心与耐心。

  既然千条江河终归要流入大海,那么对于日渐壮大的FDI中国潮,我们不如多一些释然和洒脱。因为随着全球一体 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不仅属于亚洲,她还属于世界。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