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近代会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晚清哥老会研究》评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06:35 光明网

  哥老会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最大的一个秘密结社,但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很不充分,一些具体问题迄今没有定论。近读吴善中教授撰写的《晚清哥老会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窃以为富有新意,是该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为国内第一部以哥老会为题的研究专著,该书的研究视野比较开阔,不仅详细论述了晚清哥老会的起源及其蔓延与崛起的过程,还着重考察了哥老会的成员构成、基本功能、
活动特点以及它的组织目标、结构和制度。此外,该书还以光绪二年(1876年)长江中下游的剪辫“妖术”大恐慌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的长江教案为个案,从社会史研究角度,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分别探讨了哥老会在反清、反洋教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就从总体上深化了哥老会研究。相关资料零散残缺,不易搜求,是哥老会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看得出来,作者在发掘、爬梳史料上下了一番功夫,并且重视考异,遵循无信不征、言必有据的原则。这就使该书的立论比较具有说服力。例如,作者在利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否定了哥老会与天地会同出一源、哥老会就是啯噜会等旧说,清晰地勾勒出哥老会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指出哥老会起源于川黔等地的异姓结拜组织啯噜会,历经与青莲教、边钱会的交融,在道咸年间逐渐自成一系,传入湘军后得到迅速发展,并随着湘军的裁遣而蔓延开来,光绪年间扩展到长江下游。

  作者对哥老会的宏观把握也比较准确,认为哥老会的成员主要由游民、游勇、盐枭等组成,其活动方式的特点是行踪不定、生活无着;作为下层民众一种原始的落后组织,哥老会“有攻城抗官、驱逐教士的正当政治斗争愿望,也有掏摸偷窃、抢劫事主等盗匪式的解决生存问题的现实需求”,带有“浓厚的破坏主义和浪荡不羁的政治品性”。这些结论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因而较为中肯。(春涛)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