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5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父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09:03 生活报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在大连市却有一个孝子,守在床边照顾植物人父亲25年。这25年来,老父亲的每一口痰都是儿子吸到自己的嘴里之后吐出来的,25年,卧床不起的老人没有生过一块褥疮。

  为了父亲,当年仅有23岁的王希海毅然放弃了去马来西亚工作的机会;为了父亲,今年49岁的他依然未婚;为了父亲,25年来他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父亲的病榻边是他惟
一的活动空间。

  今年1月8日,王希海去了一趟北京,这是25年里王希海第一次出远门,此行是因为他被全国老龄委、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人生能有几个25年,又何况是自己最宝贵的25年。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希海说,失去好的工作机会和婚姻生活他并不感到遗憾,如果失去了父亲那才是他最大的遗憾!

  天降噩运孝子放弃出国机会

  在回忆当年父亲被医生宣布为脑死亡时,王希海的声音有些哽咽:“当时父亲56岁,因为患高血压情况不稳定,所以一直在医院住院治疗。1980年7月中旬的一天,凌晨4点多的时候,我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说我父亲脑溢血,有生命危险。我当时没等到医生说完,就撂下电话边哭边穿衣服往外跑……”

  当时年仅23岁的王希海在大连市一家机械厂工作,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当时的他勤奋好学,曾拿到了中级技师等多项证书,正因如此,他的朋友帮他争取了去马来西亚工作的机会。可当一切都快办好时,突如其来的灾难却阻断了他飘洋过海的脚步。

  当时,王希海的母亲也体弱多病,弟弟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身高不到1米,一直找不到工作。现在,家里的支柱———父亲成了一个只有微弱生命迹象的植物人,这个家就这样散掉了吗?王希海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一天深夜,独自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的王希海,向躺在病床上毫无知觉的父亲作出了郑重的承诺。

  王希海说:“当时我在他的病床边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尽管放心,我肯定能挺得住。在你80岁的时候,我一定要给你过大寿,别人能活到80岁,为什么你不能呢,我要你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他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去年4月8日,对于王希海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是他已经沉睡了25年的植物人父亲的80大寿,20多年来,王希海无数次梦到了这个在他心中重之又重的日子。因为经济并不宽裕,他们并没有热闹地庆贺,只是简单地加了两个小菜。和捡垃圾的多病的母亲、残疾的侏儒弟弟默默地吃完饭,王希海就和往常一样照顾没有知觉的父亲吃饭、翻身,然后他独自坐在父亲的轮椅前。看着安详熟睡、毫无知觉的父亲,王希海哭了。

  25年如一日自己摸索护理经验

  说起这么多年侍侯父亲的经验,王希海说都是他自己摸索和总结出来的。自从把父亲从医院背回了家,他就做足了思想准备,但护理一个植物人对于他这个以往连家务活都很少做,对护理又一窍不通的年轻人来说,其艰难程度超乎想像。刚开始护理父亲时的窘迫,王希海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老父亲第一次大便的时候,没有经验的王希海想把父亲扶起来,于是他开始抱父亲,可怎么抱也抱不起来。“我这边放个凳子,那边放个椅子,这样即使我要倒,也不会摔着父亲。很多次扶起来差不多要站住了,可我却站不住了,我一倒,老父亲就卡住了。”手忙脚乱的王希海没有扶起身强体壮的父亲,而自己却弄得满身是汗。为了让父亲好好地“活”着,王希海不断地总结经验,通过各种自创的方式提高护理技巧,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植物人父亲的身上。

  为了让父亲能像正常人一样多活动,王希海每半个小时就会帮父亲翻一次身。父亲的饮食也是他精心制定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每天定时喂父亲5顿饭,大约4个小时一次。在半夜12点喂完最后一顿饭后,他才能放心地躺下。为了让父亲沐浴到充足的阳光,他夏天背着父亲出去晒太阳,除了刮风下雨,无论多热他都坚持每天出去一次。为了照顾好老人,他寸步不离父亲,在大连他去得最远的就是到大连商场给父亲买牛奶。

  王希海说,每次出去多过半个小时,他就会像丢了魂似的,坐立不安,怕父亲在家里出事。这么多年,家里的电视、报纸和临街的那扇小窗,成了王希海了解外面世界最重要的通道……

  为父吸痰医生护士为之感动

  父亲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按摩,什么时候听收音机,王希海都有详细、精确的设计。他为父亲设计的生活起居,很多都是依照一个正常老人的生活节奏做出来的,因为他要让父亲享受和正常老人一样的生活。照顾父亲的年头多了,王希海自己总结出了一套护理病人的经验,一说到这,他开始滔滔不绝地的讲起来,这些让他感到兴奋,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学问。

  老父亲瘫痪多年不会自己吐痰,经常会被痰噎着,每次王希海都把一根胶皮管子的一头伸到父亲的嗓子里,另一头放在自己口中,用力一吸,父亲口中的痰就进到了他的口中,然后他再吐出来。或许这些让人感觉很恶心,但为了父亲,王希海什么都可以做。虽然现在有吸痰机,但因为太贵了,他从来不用。

  护理学院的人和医生看到过王希海为父亲吸痰的情景,他们当场就感动地流下了眼泪。王希海说,曾有医院觉得他这个方法非常好,打算推而广之,可是他知道,这个方法就算再好,也未必会有人愿意尝试。

  去年9月,王希海突然发现父亲身上有了瘀青,他连忙送父亲去医院。一位老教授看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后,问他父亲瘫痪在床多长时间了,王希海说:“20多年了。”老教授转身走了,因为他不相信一个老人瘫痪在床20多年,还能保持得这么好,觉得王希海是在骗他。可没多久,老教授回来了,他手中拿着王希海父亲厚厚的病志,泪眼朦胧地说:“我从医40年了,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伺候老父的,瘫痪这么多年身上不但没有褥疮,肉皮竟然还这么光滑。你该去医科大学给学生们讲护理课,比起你来,他们做得太微不足道了。”

  放弃结婚49岁仍孤身一人

  父亲成了植物人后,体弱多病的母亲和残疾弟弟都帮不上什么忙,而请人护理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王希海不得不请长假在家护理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因为请假太多,最后不得不辞去工作。厂里考虑到王希海家境困难,每个月仍然给他开400多元的生活费。

  这些年,仅靠着这点工资和父亲几百元的退休金,王希海养活着一家四口。他说,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他会尽量安排好开支,并合理搭配好父亲的饮食。但到了2000年,由于厂里改制,工资不能再按时发给他了,每个月少了一半的生活费使家里的生活条件骤然改变。为了不使家人担心,他就去附近的菜市场捡菜,有时还帮业户们干点活,他们有破纸盒、饮料瓶也都给王希海,一天能卖五六元钱。再加上捡破烂儿,一个月能换两三百元钱。

  如今49岁的王希海早已过了该成家的年纪,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这些年来他从未交过一个女朋友,也有好心的人为他牵线搭桥,可他连见也不见,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父亲。他说:“如果成了家,肯定会以家庭为第一位,而我不成家,那父亲就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么些年来,有许多人要给我介绍对象,但我不能放弃父母和家庭,我首先要做好的是一个儿子的角色;其次,我不能连累别人,这样的家庭,谁嫁给我就是自己找罪受,我不想拖累别人啊!”

  由于父亲离不开他的照顾,80岁的母亲每天去大菜市捡菜叶、捡纸箱“锻炼身体”。为了分担儿子的负担,她让儿子去找工作,自己照顾老伴,可儿子说:“你可不能倒了,两个人我可伺候不过来,父亲已经这样了,你不能再离开我们。”

  灵犀相通孝子读懂老父心愿

  王希海说,父亲就像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对他的护理要心细如丝,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次,他就是因为一时的大意,差点铸成了终身的悔恨。

  那天,已经是凌晨1点了,他喂父亲吃完饭就去冲了个澡,回来后发现父亲在轮椅上坐着睡着了,他没忍心吵醒父亲,就想等父亲醒了后再扶他躺下。等着等着,王希海就打起了瞌睡,一直睡到3点钟才醒。可当他睁开眼时看到的一幕使他立刻就清醒了:“当时父亲满脸满身全是汗,像水泼的似的。我一看,心痛得都没法形容了,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赶紧打来热水,先给他擦了遍身子,又把衣服全换了,再把他扶倒躺下,他才又很安详地睡着了。从那以后,在家里再没发生过这种事,我格外地注意,一困了就冲个凉水澡,没办法就站着。我不能因一时疏忽而后悔终身!”

  王希海说,虽然父亲现在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愿望,但25年来对父亲的照顾使他能够准确地了解到父亲的每个想法和愿望。王希海半个小时给父亲翻一次身,而父亲也早已熟悉了儿子的脚步声,每到儿子过来时,他都会屏住呼吸,兴奋地等着儿子来给他翻身,因为每次儿子都会给他按摩,那是他最高兴的事。当儿子为父亲庆祝80大寿时,虽然老人没有知觉,但从老人的眼神中还是可以看到他的欣喜之情的。

  谈到自己的未来,王希海说他暂时还没什么打算,因为父亲活一天,他就要尽到照顾父亲的责任。“假如父亲哪天不幸离开了我,我就想去跑船,我小的时候就有当船员的理想,因为我特别喜欢大海。”

  回想起20多年的生活经历,王希海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后悔的:“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时放弃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并不遗憾,如果失去了我的父亲才会令我终身遗憾。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没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了!”(生活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