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驳斥西方媒体炒作的所谓中国资源威胁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0:17 新华网 | ||||||||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被世界各国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和贸易等多种方式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互补,既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个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选择。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国外矿产资源的需求上升,它带动了全球矿产贸易的兴盛,但也随之出现了中国资源威胁论的不谐之音。事实上,发达的工业国一直
本网今天转载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王安建同志为《参考消息》撰写的一篇专稿,文章以凿凿论据有力驳斥了中国资源威胁论。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拉动了国际矿产品市场,促进了全球矿业的复苏,但也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中国资源威胁论不时被某些西方人士在媒体上沸沸扬扬炒作一番,好像中国真的对谁构成了威胁。事实上,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一直是全球矿产资源消费的主体,只是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中国的矿产资源消费显著加快。况且,在有限利用境外资源的同时,中国向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钨、稀土金属和萤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中国资源威胁论无疑是冷战思维的产物。 分布不均需要全球配置 全球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全球矿产品贸易的前提。 2000年,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21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和伊朗四个国家拥有世界63%的储量,是世界所有其它地区石油储量总和的近两倍,而曾经是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的日本,人均石油拥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30,几乎为零。 2000年全球剩余探明铁矿储量(含铁量)723亿吨,其中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中国、巴西和哈萨克斯坦六国铁矿石储量占世界的近75%,其余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量不足26%,澳大利亚和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优质铁矿石;铜相对集中在南美和北美的东环太平洋成矿带上,在全球剩余的近3.4亿吨铜储量中,南美占37.5%、北美占23.3%,二者之和超过了61%;南美、非洲和亚太地区是铝土矿的集中分布区,在全球247亿吨的铝土矿储量中,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和印度五国铝土矿资源量占世界的73.4%,其中资源丰富的几内亚铝土矿储量是中国的10倍之多。 世界人均拥有铁、铝土矿、铜储量分别为23吨、4164公斤和56公斤。美、英、日、德4国人均铝拥有储量几乎是零。日本、英国和德国拥有人均铁和铜的储量均很少。 跨越国家行政边界、现有全球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极其不均匀性受控于地质规律,是其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地球演化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矿产资源全球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应有尽有或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投资开发或贸易经济、合理有效地配置所需资源是一种通用的国际模式。 西方国家仍是消费主体 工业化过程是人类大量耗费自然资源,快速积累社会财富,高速发展经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是人类发展历史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的比例不断增大,矿产资源消费量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当工业化接近完成时,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备,第二产业让位于第三产业,矿产资源消费增速趋缓,在进入后工业化后,资源消费不再增长或缓慢回落。 尽管先期工业化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其仍然是全球矿产资源消费的主体。目前,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着全球62%的石油和50%以上的金属铝、粗钢和精炼铜。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仅消费全球33%的石油和不足40%的金属铝、精炼铜和粗钢。 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2000年,全球钢、铝和铜人均消费量分别为125公斤、4.1公斤和2.5公斤。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新兴工业化国家日本,1945年至2000年的55年间,消费了85亿吨石油、28亿吨钢、4000多万吨铜和6000多万吨铝。 迄今为止,中国累计消费石油仅40多亿吨、钢28亿吨、铜3000万吨和铝5000多万吨,石油累计消费不足美国的1/8,钢铁不足其2/5,铜、铝仅相当于其1/4。即使是与仅有1亿多人口的日本比较,中国石油累计消费量不及其一半,铜铝累计消费均赶不上日本的累积消费水平。中国如此低水平的人均和累计矿产资源消费,怎么会对别国构成资源威胁呢? 中国工业化所耗资源较少 中国实现工业化需要多少矿产资源?这是国际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过去由于体制原因,我国许多需求数据是对外保密的,同时为了避讳那些冷战思维者中国资源威胁论的无理取闹,许多数据也不愿意公开。由此,造成由于国际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了解中国矿产品需求的预期,矿产品生产和输出国或组织缺少足够的准备,结果在我们出手购置某些矿产品时,价位走高,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商家别有用心,有意抬高矿产品价格。 工业化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矿产资源是无须回避的事实。先期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矿产资源消费不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给出了工业化过程矿产资源消费的经验模式。也就是说,工业化过程时间长短的不一和科学技术起点的差异都会影响矿产资源人均和累计消费量的不同。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革命发挥着巨大作用。以机械化开始,经过电气化技术革命并经历上百年才完成工业化的英国和美国,消费了较多的矿产资源;而历经时间短、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基础,经过电子化技术革命实现工业化的日本和韩国则消费了较少的矿产资源。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基本上以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和信息化技术革命为基础,以更少的矿产资源耗费实现工业化将是一种必然。预测表明,中国仅需先期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过程人均资源峰期消费水平的1/3到1/4。另一个方面,世界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支柱性矿产探明储量的储采比超过40年、铁矿、铝土矿超过100年。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储量将会不断增大。因此,可以说,炒作中国资源威胁论是缺乏科学常识和无知的一种表现。 境外配置资源任重道远 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被各国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和贸易等多种方式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互补,既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个国家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选择。中国要实现矿产资源全球配置,就要科学地制定中国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 科学利用境外资源,中国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首先,全球重要资源垄断格局已经形成,世界10家油气公司控制着全球油气储量的70.5%和产量的58.4%,拥有资产最多的3家美英油气公司生产世界近一半的油气下游产品。金属矿产方面,全球排行前15名的跨国矿业公司控制着全球铁矿石产量的76%。中国境外资源开发起步较晚,无论是境外资源占有量和开发量都相当之小,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困难很多。 其次,全球矿业高度集中,仅1995年至2001年,全球矿业并购额就超过1500亿美元。并购带来跨国投资、跨国勘查、开发、经营,跨国上市等众多跨国的资源、经济、技术、管理活动,使世界矿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997年,32家非油气矿业公司的矿业产值占全球约8000家公司总产值份额的50.38%。2000年,最大的8家固体矿产矿业公司拥有全球矿业75%的资本市场。目前,中国仍拥有矿业企业14万之多,大多数企业资源不足、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国际竞争能力低下,很难与国外大型跨国矿业公司同台为伍。 再有,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自行购买或销售矿产品,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工作,经常买时竞相抬价,卖时竞相压价,结果国家和企业同时遭受经济损失。 通过投资开发与贸易科学合理地利用属于全人类的全球矿产资源,是中国人的权利,先期工业化国家这样做了,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条道路,后续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也必定要接续走下去,这是一个基本规则,没有必要担心,更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王安建)(来源:参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