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当儿子成了问题少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0:28 时代信报

  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和家庭;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和学校;没有不称职的青少年 ,只有不称职的社会与环境。

  疑难教育是什么?——换个角度看孩子!

  这是王群在他的研究成果——《这是谁的错?——阻碍青少年成长的25种疑难问题》
一书的扉页留下的一句话,而 这,正是疑难教育的核心所在。

  “一批又一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或多或少、或这或那、或隐或现,都存在着一些小问题、小毛病。这些小问题如果 不及时矫正,日积月累,小病成疾,终会酿成大问题、疑难问题,解决起来就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把有问题的孩子很不 负责任地归入‘问题儿童’、‘不良少年’,将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非常不利。换个角度,让我们的家长和家庭多承 担一点,多些关爱;让我们的老师和学校多承担一点,多辛苦一些;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份责任感,这样,我们的教育会更加具 有人情味,更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王群这样解释道。

  王群的这些体会,来源于自己儿子的成长经历。正是在带领儿子走出“不良少年”阴影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集合了 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家庭学、成功学、人才学、女性学等诸多学科,提出了“疑难教育”,总结出教育领域的 一个边缘理论。

  这孩子已经没用了?

  1996年,王群的儿子王锦涛进入高中。此时的王群,是一家小食品公司的老板,每天忙碌在学田湾农贸市场和观 音桥农贸市场之间,“哗啦哗啦”地往外批发小食品,然后又“哗啦哗啦”地往里数钞票,自然无暇顾及儿子。于是,孩子被 安排在北碚爷爷奶奶家,上学也在北碚的一所中学。

  开始,王锦涛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但入学不久,就认识了一帮“朋友”。和这帮朋友交往后,王锦涛学会了赌 博、吸烟、逃学、打架、早恋……总之,青少年容易出现的问题,他全有。

  但这些王群并不知道,直到王锦涛进入高二的一天,王群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要他马上到学校。

  王群赶到学校,听到的消息是:学校已经决定,开除王锦涛。不管怎么哀求学校“让孩子混满这几年”,校方就是不 答应。最后,学校给了他一个面子,让王锦涛“自动退学”,免去了“开除”的名分。离开学校时,学校一位负责人“同情” 地对王群说:“这孩子已经没用了,带回去跟你学做点小生意吧。”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王群。回家后,他想了好几天,“孩子正是不上不下的年龄,他的未来应该怎么去规划?”反复 思考后,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现有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转化”孩子的行动中,“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 我就不信孩子在强大的教育力量下不会转化。”

  于是,王群“消灭”了生意,将剩下的小食品拉回家,堆了几大间屋。他环顾了一下办公室说:“这里以前就是住家 的地方。”两年后,这些小食品才陆陆续续处理完。

  同时,王群开始对儿子“对症下药”:第一步,不允许出家门,断绝一切与“狐朋狗友”的联系。第二步,与儿子沟 通,让儿子用一周的时间来思考“今后想做什么”、“是不是从此放弃读书”两个问题。第三步,继续与儿子沟通,抓住儿子 在家一个星期的无聊心理,让他愿意“读书”。第四步,与儿子探讨“怎么读”,回学校还是上补习班?最后,孩子选择了高 考补习班。第五步,严密“监控”并鼓励孩子在补习班努力学习。

  通过一年的补习和矫正,王锦涛顺利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

  没用的人挑起大梁

  儿子由一个被定论为“没用的人”,转而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这让王群感慨颇多。他从儿子前后变化的经历,总 结出: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和家庭;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和学校;没有不称职的青少年, 只有不称职的社会与环境。

  孩子上大学以后,王群闲了下来,家里的老本也吃光了。甚至到后来,王锦涛的学费都没有出处,“学校天天催交学 费。”王锦涛说。

  1998年,王锦涛上大学二年级,王群决定在儿子身上赌一把: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准备开一家计算机培训机构 ,兼做打字、复印、名片等业务。王群的想法是:一方面,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也想巩固对儿子的教育,运用“ 提升教育”的理论,让王锦涛提前进入做老板的状态。

  “基本上是破釜沉舟!”王群注册了“王锦涛电脑工作室”,在亲戚朋友中借了几万元钱交给王锦涛。王锦涛用这笔 钱到电脑城配了10多台“486”,买了简单的设备,并自学了做名片,便开始边读书边经营。

  父亲的信任和鼓励,让王锦涛信心大增,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责任。他承担起了工作室里所有的教学任务和制作任务。

  开始时,电脑培训业务较少,王群和王锦涛就到处偷偷贴小广告,并且找所有认识的人介绍小孩来学电脑。而名片制 作没有业务却让父子俩犯难了。要扩大业务,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就是到写字楼或沿街店铺发传单。王锦涛毕竟是孩子,不敢 去。王群以前曾经风光过,也放不下这个面子。最终,还是父亲首先鼓起勇气,拉着儿子挨家挨户发传单,别人并没有嘲笑, 父子俩的心理障碍很快被打破。

  通过发传单,为工作室拉来了一个大客户,每天要印50—100盒名片,王锦涛说,“天天裁名片,手都裁软了。 ”虽然这个业务的利润非常低,父子俩的生活毕竟有着落了。

  一箭双雕的写作课

  看到王锦涛的转变,一些正为孩子而揪心的亲戚朋友主动找到王群,要求将孩子交给王群“纠正一下”。陆陆续续, 有六七名大孩子来边学电脑边接受“王老师”的矫正。王群继续他的教育探索。

  2000年的一天,王群在吃饭时突然想到,医学上的“疑难杂症”需要特殊的手段才能医治,而这些有问题的孩子 ,也需要一些全新的方式才能矫正,因此,他把自己的教育探索定名为“疑难教育”。

  同时,王群从这些亲戚朋友那里得到一个信息,现代社会,有这样那样小问题、小毛病的孩子非常多,他们都急切需 要帮助和解决,而社会对青少年的疑难问题根本没有深入研究和总结,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向社会和 家长推广,帮助众多的家庭解决问题”。

  后来,王群干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疑难教育研究所,专门从事疑难教育的研究、教学与推广。

  推广初期,很多家长难以接受王群的理论,他们承认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小毛病,但害怕承认孩子有“疑难问题”,有 的家长甚至见到王群就跑。

  经过艰难的游说,终于打动了五六名家长,他们将孩子交给了王群。这批孩子大多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一的学生。

  看着这些孩子,王群开始思考,用什么方式来矫正孩子们的毛病。“说教式教育,孩子们肯定不能接受,必须寻找一 个载体。”经过反复的比较,王群认为,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都不能承载他的疑难教育,只有作文课,“可以做到古今 中外、天南海北,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既提高写作能力,又同步矫正孩子的一些小问题与小毛病。一箭双 雕。”

  随着王群写作特色班逐步被家长们接受,大学毕业的王锦涛也放弃了电脑培训以及复印、名片等业务,转而成了父亲 的好帮手。

  重在防患于未然

  几年的梳理,王群的疑难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今年3月,他将孩子们容易产生的疑难问题归纳为“性格 、情感意志、行为”三大类,总结出25种常见问题,结集成书,向全社会推广。

  王群指出:中国目前的教育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做人。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忙于学业和学分,却忽视了教 孩子怎样做人,结果,现在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因此,王群提出了教育的八字方针:学会做人、走向成才!王群说,就这 八个字,征询了不少不识字的老太太,也征询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通俗易懂,道理明白。既教学生做人,又 强调了学业。

  在采访中,王群多次强调“防患于未然”这句话。这就是说,他现在的教育已步入了第三个环节,在写作特色班的教 学中,同步矫正阻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25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疑 难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新尝试。

  青少年容易丧失信心,对人生没有目标,王群将“信心·决心·恒心”加以科学化的整合,同时,逐步形成“三心” 教育思想的雏形,以配合疑难教育的实施。

  “以往的理论大多只谈信心,但是孩子的信心是不持久的,很容易消逝,”王群指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 用“决心”战胜困难,用“恒心”坚持不懈。

  人物小档案

  王群,1954年12月14日出生,重庆明德疑难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疑难教育创始人,“信心·决心·恒心” 三心教育倡导者,重庆女性人才研究会理事。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