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策划了中青年“过劳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10:53 江南晚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就中青年“过劳死”现象联合实施了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让人感到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过劳死”的阴影已经非常不详的笼罩在中青年的头顶,另一方面,82%的被调查者却表示,“奖金如果足够高”,就愿意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见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真是“生命诚可贵,奖金价更高”———大家为什么都不惜“拿命换钱”呢?

  在我看来,“拿命换钱”的奇特现象,是消费主义的新教条和社会上出现的“新贫困”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共谋”的结果。

  如果把处于“过劳”状态的中青年比作一头负重前行的牛的话,则消费主义犹如穿过牛鼻子的缰绳,缺乏保障的社会结构导致的“新贫困”则像一条不断抽打牛屁股的鞭子。“过劳者”除了“过劳”,别无选择。

  由于消费主义的新教条宣布: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人生成败的惟一标志,就是其消费水平。而作为高品位生活以及成功象征的消费方式又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消费水平节节攀升。所以凡是在有意无意当中接受了这一新教条的人,其内心均处于焦虑之中。除非能够买彩票中大奖或者通过MBO之类的名堂获得一大笔外财,否则便只能通过“过劳”这一方式来“饮鸩止渴”了。而且当消费主义在不知不觉变成新的“意识形态”后,单靠个人对其具有免疫力也是不行的。因为如果你不按照这种教条行事,那么在职场和社交生活中,你就会成为一个“异类”,很快就会被边缘化。

  此外,由于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又不完善,因此,许多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一位网友在这条消息之后的跟帖中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房价不是这么的高,如果医疗费用不是这么的高,如果教育收费不是这么的高,如果我们对将来有信心,我们干嘛还要拿命换钱?”我相信这段话道出了许多中青年的心声。这是我们在“告别短缺”之后的“新贫困”。正是对这种“新贫困”的恐惧,才驱使人们不得不选择“过劳”,因为只有挣到更多的钱,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为什么说消费主义和“新贫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共谋”呢?这从两者所导致的社会后果之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得出来。那么又是谁策划了这个“复杂的共谋”呢?福尔摩斯的经验是:当你对一起凶杀案全无头绪时,你可以径直去寻找罪行的受益者。简言之,谁能从中青年“过劳死”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和利益,谁就是这种“复杂的共谋”的幕后推手。

  需要强调的是,在我看来,即便是“过劳死”的受害者自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复杂的共谋”有意无意的推手之一,因为他们坚信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早日过上梦想的“中产阶级”生活。

  走笔至此,我不由地想起了哲人罗素说过的一句话:“人类将在学会思考前灭绝!”这话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郭松民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