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制造了牙膏信任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6:44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在美国弗吉尼亚进行的科学研究,英国《旗帜晚报》的报道,大西洋两岸的消息传递最终在中国制造了一起不大不小的“公共卫生事件”。沿着事件始作俑者《旗帜晚报》的报道,记者专访了这一科研项目的负责人PeterVikesland。

  一起“公共卫生危机”

  刷牙,还是不刷牙?现在似乎都成了一个问题。

  广州的邓先生过去一直比较偏爱高露洁的牙膏,但这两天却不得不为选择牙膏而颇费思量。事情的起源于国内媒体4月17日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致癌成分”的报道。其大意是,根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数十种牙膏、洗手液等抗菌清洁品,当中包括高露洁等品牌的产品,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这种物质与经氯消毒的自来水接触后会产生三氯甲烷(俗名氯仿或哥罗芳),而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

  随着这则消息在中国的扩散,高露洁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品牌信任度迅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邓先生只是其中之一。截至4月19日上午8点,据新浪网的网上调查表明,88%以上的消费者原来信任高露洁品牌,而现在会继续使用该品牌牙膏的消费者不到10%。

  就在邓先生犹豫着是否应选择佳洁士或其他品牌的牙膏时,又有媒体称,不仅高露洁牙膏含有三氯生,像佳洁士的多合一和茶爽牙膏,以及国内市场上多种疗效牙膏及漱口水中均含有三氯生。

  如果这些牙膏中真的含有致癌因素,那么消费者又该何去何从?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其实是由于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制造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

  “一篇非常差的新闻”

  国内媒体的报道大多源自英国《旗帜晚报》(TheEveningStandard,国内媒体普遍误译为《标准晚报》)4月15日的一篇报道。文章的标题极为醒目:《牙膏致癌警告》。

  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报道了事件的严重性。其一是发出“癌症警告”:“超市里出售的数十种牙膏被点名,受影响的还包括洗洁精和洗手液等抗菌清洁产品。其二是摆出“科学依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产品中含有的三氯生,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三氯甲烷。其三是介绍“产品下架”:《旗帜晚报》调查发现,包括高露洁等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商品均含有三氯生,而马莎百货正在撤出所有含三氯生的商品。其四是提供“专家说法”:世界自然基金(WWF)毒理学专家GilesWatson警告说,消费者如果不放心的话,最好的建议是避开含有这种化学物质的产品。

  显然,这篇“有理有据”的科学报道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发出一个“癌症警告”,但事实上并没有一个监管机构真正发出这种警告。主持相关研究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PeterVikesland根本就不认同“牙膏致癌警告”的说法。他告诉记者:“我们绝大部分研究工作采用的是纯化合物,仅仅对实际抗菌产品进行了有限的试验,尚未涉及到任何种类的牙膏产品。考虑到三氯甲烷的生成受到温度、三氯生浓度、水中氯的浓度、水的酸度等多种因素的强烈影响,认为使用含三氯生的牙膏会出现问题,是非常草率的。目前并没有理由发出警告,但应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对于马莎百货的撤货之举,Vikesland则认为是反应过度。

  他对《旗帜晚报》的报道表示遗憾:“这是一篇非常差的新闻———如果有人称其为新闻的话,它明显扭曲了我们的研究工作。我讲的也就是使用抗菌洗洁精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和牙膏扯上关系了呢?我的名字竟然出现在这样一篇报道之中,真是让我非常失望。”

  “牙膏信任危机”

  其实,美国和英国的主流媒体并未太多关注Vikesland等人的研究。但《旗帜晚报》的报道通过网络却很快引起了国内的关注。许多国内媒体由此,采访专家,采访质检总局,采访高露洁牙膏的生产厂家,忙得不亦乐乎。但此刻绝大多数媒体似乎没有想到去查阅原始的研究论文,或是去采访Vikesland本人。

  与《旗帜晚报》的报道相比,国内个别媒体的报道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有媒体将《旗帜晚报》自行调查的含三氯生的商品名录奉为“涉案产品名录”;有媒体直接将高露洁全效牙膏定性为“含间接致癌物”。

  就这样,在一份英国的非主流媒体以及国内诸多媒体的渲染之下,一场“牙膏信任危机”被制造出来。媒体不仅给公众带来了恐慌,而且导致一种不信任的气氛迅速蔓延。即使是一些专家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波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吴维皑教授等专家在媒体上对“高露洁牙膏致癌说”提出了质疑,马上就有一些网友怀疑这些专家是厂家利益的代言人。

  这一事件也给高露洁牙膏的生产厂家也带来了烦恼。4月19日,广州高露洁棕榄公司法律及政府事务部告诉记者,该公司4月18日已经发表了一份声明,接下来还会对媒体和公众作出更详细的说明。

  国家质监局仍在研究三氯生

  据悉,目前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各有关业务部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还在进行三氯生相关研究,将在科研、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标准。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19日说,要对“三氯生事件”做出一个比较准确、完整的判断,还需要一定时间。疑虑重重的消费者还在等待着这个判断结果。可以预见,如果社会信用体系不能尽快完善,消费者提心吊胆的日子就不会结束。(据《南方周末》、新华社)

  一则致癌消息的传播史

  出笼

  英国《标准晚报》(《EveningStandard》,有译作《旗帜晚报》)报道称:“超市里出售的数十种牙膏今天接到了癌症警告。研究人员发现,化学物质三氯生能够和经氯消毒的水反应生成三氯甲烷(俗称“哥罗芳”)。如果吸入大量三氯甲烷,就会导致消沉、肝病,有些时候甚至导致癌症。

  转载

  北京某媒体援引英国媒体的报道并称,赫赫有名的高露洁牙膏接到了可能致癌的警告,被涉及的部分产品开始在英国的连锁超市下架。

  反应

  全国哗然。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维皑教授表示,长期接触低剂量哥罗芳,对身体的影响尚不至于致癌。

  澄清

  媒体报道,“三氯生”被千夫所指,高露洁“信任度降至冰点”,许多消费者表示暂时将不再使用其产品。与此同时,消息的“正主”、取得这一“发现”的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助理教授彼得·威克斯兰(PeterVikesland)澄清说,他没有说过抗菌化学物质三氯生有潜在的健康危险,会必然导致癌症。

  反思

  新浪财经有文指出,《标准晚报》在英国只能算三流小报。国内媒体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重要”的新闻,世界主要媒体,比如英国的BBC、路透社等连日来都没有提及?

  高露洁牙膏卷进“三氯生”事件漩涡,一度千夫所指。

  

  是谁把我们变成惊弓之鸟

  从4月17日开始,我国媒体为“国外研究发现部分牙膏、洗手液、洗面奶等抗菌清洁用品因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可能致癌”的消息炸开了锅,处于“三氯生事件”漩涡中心的高露洁“信任度降至冰点”,许多消费者表示暂时将不再使用其产品。一时间,“三氯生”被千夫所指。

  消息最初来源于4月15日英国伦敦的《标准晚报》。然而19日,消息的“正主”、取得这一“发现”的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的助理教授彼得·威克斯兰在弗吉尼亚一家地方报纸《洛诺克时报》上澄清说,他没有说过抗菌化学物质三氯生有潜在的健康危险,会必然导致癌症,人们现在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他表示,媒体的报道太急于做出推论了,对他的报告所提出的潜在健康危险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之下事实越来越片面,结论也越来越可怕。

  彼得·威克斯兰说,他搜索网页后发现,法国和中国都转载了这个“不科学的故事版本”。记者搜索后则发现,英美主流媒体都没有报道这个“故事”。为什么同样一个“不科学的故事版本”,在英美等国波澜不兴,在我国却能引起如此广泛甚至狂热的关注?是谁把我们变成了惊弓之鸟,一听到“致癌”、“有毒”就没头没脑地扑腾惊叫?

  这支曾经戳伤了我们的“毒箭”,就是苏丹红辣椒面、旧皮鞋“人造牛奶”、硫磺金针菇等等真正的、无处不在的假冒伪劣产品,它们扰乱了市场,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不法企业千奇百怪的造假手段,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使公众习惯于怀疑一切,不相信专家,甚至不相信政府。尽管这个“不科学的故事版本”刚一传到我国,就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按照目前的资料分析,牙膏中的三氯生含量小,它和氯化过的水产生的哥罗芳含量也应该很小,极低剂量地接触这种物质,对人身体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马上就有人公开指责“无害说”背后有商业利益,指责专家不具备职业良知。(欣华)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