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涨声”一片:挑战的不只是公众的承受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3日10:4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事项“涨声”一片,势必对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严峻考验。不仅如此,因为涉及社会公平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它同时还考验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智慧

  房价居高不下,且涨势不见平缓,让有意买房者望房兴叹;好不容易买了辆车,可燃油价格只见涨不见落;出门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也赛着往上涨;还有,生活用水用电等等,
也在不停地涨价……可谓生活处处“涨声”一片,这令不少人感到不得不掏腰包的地方越来越多。于是,有人感叹:为啥日子越来越好,却“找不到富裕的感觉”?

  以上所举均有数字为证———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商品房价格继去年上涨14.4%之后,今年一季度又继续上涨12.5%,“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见4月21日《京华时报》)。卫生部门近日公布数字,近8年来,我国门诊就医费用增长了1.3倍,住院费用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门诊费用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都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

  与此同时,有关涨价的传闻往往也不胫而走。比如,针对近日有报道说“北京将出台强制性使用燃油清净剂的规定、油价可能自‘五一’起上涨6分钱”一事,北京市发改委于4月20日否认下月油价要上涨,表示不会对添加燃油清净剂做出强制性规定(见4月21日《京华时报》)。其实,从传闻到辟谣,多少反映了人们对价格问题的敏感。

  而总结以往经验,涨价传闻之所以让部分人深信不疑,也并非无缘无故。有时,甚至不排除某些传闻带有试探性,即先放出风声,看看反应如何———如果反应平淡,则涨价决策可能迅即出台;如果遭遇激烈质疑,涨价动议可能会暂时收回。4月20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说,“五一”期间门票价格上涨者不到三分之一。应该说,这多少让人感到安慰,但问题是,这三分之一的比例也实在不算低了。而且,谁能保证其中没有迫于舆论压力而暂时不涨价的呢?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比如,房价上涨过快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警觉,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遏制房价上涨过快;针对医疗费用问题,卫生部近日也要求各类医院要严格收费管理,“抑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还有更多的涨价及涨价动议,仍没有进入相关方面的视野。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事项“涨声”一片,势必对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严峻考验。试想,如果一两项消费支出有所增加,一般人还能承受,那么诸多消费项目一同涨价,压力叠加起来,结果会怎样?不仅如此,“涨声”一片挑战的不只是公众的承受能力,因为涉及社会公平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它同时还考验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智慧。

  比如,对某些企业(尤其是垄断性企业)来说,似乎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经营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涨价,而且视涨价为理所当然。“我们成本是多少多少,现在亏损了,就得涨价”。而其报出的成本从来都是一家之言,外人无从考证。除此之外,我们一般很少听说这些垄断企业能首先从自身经营管理中找差距、找毛病,力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问题的关键是,由于其垄断性质,百姓没有“用脚投票”的选择余地,这无疑给足了企业动不动就涨价的底气和胆量。

  再比如,对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而言,价格竟似乎也成了其调控资源的惟一手段。而我们认为,除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因素之外,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能。遗憾的是,对于这一点我们现在强调得越来越少了,甚至形成一种误区,好像谁质疑医院收费高、学校收费高,谁就是与市场经济唱反调,就是观念陈旧、落伍。

  因此,无论是从关注民生的意义上说,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都不应该听任一些企业、一些部门、一些单位自由自在地“涨声”一片,相反,这是必须予以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事情。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