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03:55 重庆晨报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本报总编辑唐林向读者致谢。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表彰读者评选出的十佳记者编辑和本报铁杆读者。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顶着烈日观看现场表演。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市民携家人参加读者节。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热心读者给本报提出宝贵意见。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读者向本报题字道贺。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读者昨天赶到大田湾参加本报十周年读者节。本报记者何熠摄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获奖读者踊跃兑奖。本报记者何熠摄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达格里莱斯高兴地说:“我要把晨报带回挪威去。”本报记者王洋摄晨报十年感恩读者

  读者节精彩纷呈,晨报读者纷纷赶往大田湾助兴

  本报讯(记者王大伦王文渊)拄着拐杖的老大爷来了,手挽菜篮的邻家大婶来了,充满朝气的大学生来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了,还有忙里偷闲的经济界人士……昨天,大田湾体育场全民健身广场人头攒动。“风行两江晨报创刊十周年读者节”在此隆重举行。

  一大早,春日的骄阳露出笑脸。上午8时许,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步行或打车,不约而同地向大田湾体育场走来。

  上午9点40分,晨报总编辑唐林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读者节序幕。随后,读者节“十大铁杆读者”和“十佳编辑记者”的颁奖仪式更是将全场推向高潮。

  文艺汇演也成为读者节一大亮点。包括华海燕、凌淋、吴文在内的众多本土明星前来助兴,网络歌手舜天齐倾情高歌,笑声、掌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另外,举行的教育、法律、卫生专家咨询活动也为市民热捧;重庆崽儿古力与上海人常昊的围棋龙虎争霸赛,更为读者津津乐道。

  值得一提的是,20多家市内知名车商和10多家4S店,携100多款热销车型,在大田湾、龙湖同时开展,给读者实惠。据了解,凡在车展上“下叉”的消费者,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现金优惠,以及“大礼包”和精美礼品。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0多位消费者向车商“下单”。

  一位当场买下福特嘉年华的消费者说,自己从晨报中获得了丰富的汽车信息。“现在买车,也不忘拿份晨报做参考。”

  总编辑唐林:

  感谢您,晨报读者

  “读者朋友们,早上好!”昨日,温暖的晨光,一直用文字和图片与读者相约清晨的重庆晨报,这次用声音向自己的读者面对面地发出了问候。

  这一声问候来自本报总编辑唐林在读者节开幕式上的讲话,主题就是4个字———“感谢读者”。

  “十年之间,从一个初试身手的小角色到如今重庆报业市场上新闻信息最多、零售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多的强势媒体。十年来,我们成长于重庆;十年来,我们辉煌于重庆。”唐林说。

  晨报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在读者的牵手帮扶下完成。“读者是晨报的衣食父母,‘感谢’是晨报人对读者的肺腑之言。”唐林说。

  十年弹指一挥,辉煌已成为过去。“今后,我们的路程更长,我们的路程还更加艰巨,更伟大。因此希望过去支持了晨报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晨报。”

  “我们将通过百倍、千倍的努力,用一份更好的报纸来回报重庆晨报的读者朋友们。”本报记者谢夷

  大米香油捧回家

  2000幸运读者挤爆兑奖现场

  本报讯(任明勇)十年磨一剑,晨报能成为当今重庆强势媒体,少不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为感恩回馈广大订户读者,在读者节现场,本报准备了丰厚的大米香油,以及精美的纪念品,送给了入围的2000名幸运读者。

  读者一早到现场

  早上8:30,大田湾体育场全民健身广场,虽未入夏,但清晨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进入了夏天,冉冉升起的太阳也变得火辣。

  虽离读者节开幕式还有近一个小时,但不少闻讯赶来的市民早已来到现场转悠。其中不少是入围2000名幸运读者的晨报订户,一边观摩现场,一边等待9:40即将举行的订户抽奖活动。

  2000读者获奖

  9:40,随着主持人将手提电脑打开,3名本报特邀订户嘉宾按动电脑鼠标,按照入围幸运读者的发票或收据号码,一、二、三等奖分别产生。随后,工作人员将获奖名单张榜上墙。

  一等奖100名,凭本报设计制作的精美订报凭据免费获得2006年全年晨报一份,并可持兑奖票到就近的山城超市兑取5升的红蜻蜓色拉油一瓶;二等奖800名,可持兑奖票到就近的山城超市兑取5升的红蜻蜓色拉油一瓶。三等奖1000名,可持兑奖票到就近的山城超市兑取10斤憔坪香米。

  张榜公布后,有数百名读者赶到现场发行组领取兑奖票。而没到读者节现场领取兑奖票的幸运读者,重报集团发行公司将把奖品送到获奖订户家中。

  国手多面打、明星签售会、专家咨询团将在上午9点30分与你相约

  读者节今天继续精彩

  本报讯(记者黄晔实习生唐颖杨俊)今日是十周年读者节的第二天,本报准备的活动继续精彩,明星、国手、早教专家、维权顾问将在上午9点30分至下午5点与你准时相约。

  专家咨询团

  高级营养师在我市还是一种“稀有资源”,全市不足10人。今日,3位来自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的高级营养师将现场解答科学饮食、营养保健、各类食品消费误区方面的知识。同时,市儿童医院的儿科专家也将在现场为大家义诊。

  国手多面打

  昨天目睹了古力和常昊两大高手过招后,还没有过瘾的读者,今日可以继续过瘾。上午10点,两大高手将与棋迷过招,并为热心读者颁奖。

  作家来签售

  下午1点至5点,来到签名售书现场的有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大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和被称为“21世纪中国自费环游世界第一人”的朱兆瑞;以及国内多家媒体专栏作家赵婕。这三位作家将在现场为读者签售,凡到现场购书的读者可以享受8.5折的优惠。

  另外,歌坛三少侠华少翌、张振宇也将分别携带最新专辑与读者见面。同时碎瓷乐团将在现场演出(具体活动安排时间请见附表)。

  挪威读者带晨报回家

  “晨报不错,我要带回去给家里人看看,重庆很漂亮!”50岁的达格里莱斯(Daglilleaas)来自挪威,高大的身体在读者节现场显得十分打眼,虽然看不懂中文,但却被晨报上的重庆美景深深吸引了。

  达格里莱斯介绍,这已经是自己第二次来重庆出差,虽然工作繁忙,但每次来重庆都要买几份晨报,带回挪威和家人一起分享。当得知自己的照片会刊登在晨报上时,达格里莱斯笑着告诉记者,“哈哈,我在重庆也上报纸,成了名人了。”

  对于晨报的未来,达格里莱斯说,希望晨报以后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英语版的新闻,“重庆现在的经济文化发展越来越快,不少外国朋友都选择到重庆旅游、工作和安家,如果有英文报纸就太好了。”

  临走时,达格里莱斯向10周岁的晨报表示了祝贺:“HappybirthdaytoChongqingMorningPost!(祝重庆晨报生日快乐!)”本报记者戴宇

  晨报伴她8年求学路

  晨报1岁、她10岁,晨报10岁、她19岁。家住大田湾的舒宁,虽然今年才19岁,但已是晨报8年的老读者了。昨天,有幸成为本报2000名幸运读者之一的舒宁,来到了读者节“感恩回馈”抽奖活动现场,当了一名抽奖特邀嘉宾,并捧回一个三等奖。

  小学四年级读晨报

  舒宁今年19岁,是42中高三学生。对舒宁来说,每日读晨报是她每天的必修课。而这样的习惯,她已坚持8年之久。

  舒宁说,1996年,她念小学四年级时,一直爱看报的父亲买回来第一份晨报,那时,由于认不了多少字,看报纸也只限于看一些图片。

  大概到了六年级,字认得多了,舒宁看报视野也延伸至文字方面。从六年级开始,重庆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都不断储存进舒宁脑中。

  晨报伴她考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8年间,晨报伴舒宁一路走来。因为有了晨报,她比同班同学更了解外面的世界。

  舒宁说,她最喜欢看晨报的教育新闻,因为给她带来了实用性信息。在学校,舒宁常成为同学们“围攻的核心”。

  6月即将面临高考,如今已投入紧张复习中的舒宁,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阅读晨报。舒宁说,晨报发布的高考信息指挥着她的高考复习,而晨报周末推出的“菁菁校园”大学校园新闻让她看到了即将面临的大学生生活。

  “晨报将伴随着我考进大学校园。”舒宁说。任明勇

  读者董大姐遗憾

  董大姐说,自己订阅了10年晨报,从当初薄薄的小报,到而今版面丰富的大报,她见证了晨报的成长,也支持了晨报的发展,最好的证明———不仅一期不落地读完晨报,还收藏了一千多份晨报,“家里都垒成小山丘啦!”

  董大姐说,她还是晨报活动的热心参与者,凡是晨报活动,自己准会参加。董大姐说,自己这个铁杆读者“货真价实”,可惜最后还是没评上。

  董大姐介绍,大清早,自己从大石坝坐车到大田湾,希望中一个幸运读者奖,但最后还是没入围。

  尽管有些遗憾,董大姐临走时,又订阅了2006年全年的晨报。她说:“生气归生气,喜欢归喜欢,晨报,还真离不开了。”本报记者王大伦

  棒棒高价卖特刊

  读者节上,一中年棒棒手捧一大摞21日的晨报特刊,在拥挤的人群中吆喝,并以2元的高价准备“捞一把”。

  上午10时许,在水泄不通的人流中,一个背上挂着一根竹棒的中年棒棒手里抱着一大摞21日的晨报特刊来回穿梭叫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嘿,这个棒棒有点喜,活路儿不做,卖起报纸了!”

  “盯到走看到来,晨报10周年特刊哟,先生买一份嘛,只卖2块钱!包你看上两个钟头哟!”

  “耶,都卖5角,你娃坐地起价,巴倒烫嗦!”

  “这是特刊,买下珍藏,巴实得很,物有所值!”

  周围的读者听到后,纷纷抢购,棒棒见特刊畅销,乐开了花。

  这时,本报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对棒棒的行为予以了制止。

  本报记者鞠芝勤实习生封璟

  龙虎赛颁奖 读者节今天活动安排主持开始 9 :3 0 9 :4 0 舞台 舞台国手多面打 1 0 :0 0 舞台消委专家团咨询10 :0 0 咨询处早教咨询 1 0 :0 0 咨询处名医义诊团咨询 1 0 :0 0 咨询处多面打颁奖 1 2 :00舞台张振宇签售 1 3 :0 0 签售处华少翌签售 1 4 :0 0 签售处曹文轩签售 1 4 :0 0 签售处碎瓷演出 1 4:00 舞台赵婕签售 1 5 :0 0 签售处朱兆瑞签售 1 7 :0 0 签售处

  铁嘴律师担道义

  本报讯(记者肖玉实习生周远思)市消委律师团亮相读者节,来自渝一律师事务所的李果副主任律师、和森达律师事务所贺天强主任律师,为读者提供了近3个小时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民工维权现场支招

  一读者告诉李律师,其弟弟在某建筑工地受伤,开始付医药费老板老是拖,后来干脆不认账。现在病没医好,人被拖了一年多。

  李律师表示,只有工伤,单位才必须承担责任。所以,伤者应该以书面的形式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之后,再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如果老板不认账,伤者可以依据伤残鉴定书,向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或到法院状告。李律师特别提醒:根据有关规定,劳动部门进行工伤认定不收费。

  市民买房看清陷阱

  在律师咨询现场,咨询买房中有关法律问题的读者占了一大半。李果、贺天强两位律师结合办案实际,归纳了买房时常见的陷阱和对策,以下几招请读者“对号入座”。

  1.利用合同的空白部分、附加合同设置不平等的条款,减少或免除开发商义务;在签购房合同时,特别留意如税费条款、交楼条款、延迟条款、质量保修条款、交付房地产证条款、物业管理等条款。

  2.乱设定金条款,作为要挟买房者的条件,如不就范,定金就被开发商吃了;遇到要收定金,可向专业人士咨询。

  3.故意隐瞒已将房产抵押、转让的真相,隐瞒土地使用划拨的性质,坑害购房人。

  4.虚假宣传、虚假承诺,开发商或销售商故意不尽告知义务。

  美女猛追医学专家

  重医附二院皮肤科、内分泌两专家受读者亲睐

  本报讯 (杜海)重医附二院皮肤科主任胡敢副教授和内分泌科李荣副教授,在读者节现场为市民解答了不少疑问。

  女士“追”胡教授

  下午2点过,重医附二院皮肤科主任胡敢副教授一下就成为众多女士的“追逐”对象。原来夏天来临,长痘的人多了。“我背上长痘了,夏天穿衣服不好看。”“遭了,我鼻子周围经常长痘,怎么办哟?”

  胡副教授对前来咨询的读者一个一个地耐心解答。他提醒长了“痘痘”的爱美人士,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含糖的食品。如果情况特别严重,可以到医院就医或使用抗雄性激素的药物。

  苗条美女想减肥

  “我胖了,怎么才能减肥?”来自渝中区的刘小姐一见到该院内分泌科的李荣副教授就迫不及待地问。李医生给刘小姐算了一下,标准体重=身高-105,单位是公斤,在此基础上下浮10%%都是正常的。刘小姐身高163cm,按照公式计算刘小姐标准体重在52.2公斤至63.8公斤之间,而刘小姐体重才53公斤,完全不肥胖,没有必要减肥。

  李医生说,其实肥胖与遗传、内分泌有关,最好通过控制饮食加运动的方法来减肥。饮食要定量定时,每天要注意控制摄入的热量。运动不必到专门的健身中心去,快走、慢跑、做家务、散步都算运动。

  医生提醒明白用药

  来现场咨询的大多数市民反映了同一个问题:一些药吃了并没有它所宣传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李荣副教授指出,药品在包装上都注有卫药准号,而保健品在其包装上一般标有卫药健字号。而保健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用的。因此,它的药物含量较低,所以保健品的生产只须卫生监督部门审查批准,而不须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所以很多市面出售的“药品”,消费者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先弄清它到底属于药品还是保健品,免得买了以后“哑巴吃黄连”。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名师现场接受学生的咨询。本报记者何熠摄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现场咨询很火爆。本报记者张锦旗摄

  高考咨询火爆登场

  9位名师各显神通现场为家长学生答疑解惑

  本报讯(记者刘昕实习生穆婧)“娃儿二诊英语才90多分,剩下时间不多,怎么提高成绩?”“孩子数学老上不去,还说不怕,有其他科扯分,家长该怎么劝?”读者节上,名校名师现场为家长、学生答疑解惑。

  家长赶来“踩点”

  昨天的天气预报是阴有小雨,最高气温24摄氏度。不少来参加读者节的市民还穿了夹衣,但气温说变就变,越来越热,中午过后,不少人脱了外套卷起了内衣衣袖。为等待名师到来,许多挤不进遮阳伞的读者,干脆手搭凉棚四处张望。

  下午2点钟正式咨询时间还没到,记者就看到有不少家长在打电话,“二姐,大田湾有个高考咨询活动,晨报办的,快点打车过来,晚了要排很久的队”。

  “儿子,你说慢点,我拿笔记一下,等会问老师也专业点”……由于当时古力常昊对局“龙虎争霸赛”,主持人解说声音不小,不少家长几乎是扯着嗓子对着手机喊话。

  咨询打起拥堂

  活动一开始,咨询台瞬间就打起拥堂。学生一科接着一科问,家长搞“侦察”,一发现哪位老师面前的板凳空了,赶快叫孩子过去提问。9位名师各显神通,有带笔记本电脑的,有带二诊卷子以备讲解的,有带参考秘笈的。名师们有问必答,说得口干舌燥都顾不上喝口水。旁边一位男生看不过去了,轮到自己问南开中学解老师问题时,连连说“老师,你先休息喝口水”。

  2个小时的咨询时间在家长学生争分夺秒的问题中过去了,咨询活动结束时,不少学生家长纷纷索要名师的电话,“老师,你还是给我个手机号嘛,我有问题随时找你”。面对考生的殷殷之心,9位名师也很干脆,从笔记本上扯下几大张纸,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

  最执着的咨询者

  从下午2点咨询会开始到4点咨询会结束,字水中学高三学生梁波就一直没离开名师咨询台。问完物理问语文,问完语文又问数学,还拿出刚考完的二诊题跟黄彦老师讨论起来。

  “我是晨报的铁杆读者,也是专门来咨询的。”梁波说,“刚考完‘二诊’,老师让我们今天(23日)最好不要看书,放松一下,得知今天有名师咨询,我一早就来了。听这些老师讲2个小时比我自己看两天都有用!”

  本报记者黄晔实习生唐颖

  最焦急的咨询者

  二诊刚考完,最着急的莫过于那些中等成绩者。读者节现场,这类学生最多。

  对此,巴蜀中学的胡贤正老师说,政治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做到每天一练,很多学生都是“勤于动手,懒于动脑,只想不做。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

  求精中学的徐彪老师说,复习历史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归教材、回归基础,掌握记忆技巧,“以书本的不变应考题的万变!”

  巴蜀中学的文域老师强调,图理结合是地理复习的一个好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图、表相结合,让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另外,考生不能盲目做题,而应将题目落实在具体的知识点上。

  本报记者黄晔实习生唐颖

  学生家长“扭住”名师不放

  读者节上最吸引人气的要数“名校名师咨询团”。由于接近高考,不少望子成龙成凤的家长带着子女或全家出动来到现场,把场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还有些家长、学生“扭倒”名师不放。

  “老师迟到了”

  下午1时许,家住大渡口区新山村的刘婆婆,头顶烈日来到读者节现场。当她一见到咨询台上求精中学徐彪老师的铭牌后,就坐在凳子上不走了。“我孙孙历史不好,我想问一下怎么帮他。”

  由于时间早,徐彪老师还没有出场,刘婆婆急了,她见到一个人走过来就赶紧问“你是不是徐老师”。

  30分钟后,徐彪老师出现了,刘婆婆顿时激动的说:“终于来了,我等好久了”,徐老师一听赶紧坐下开始回答她的问题。等到刘婆婆满意的问完问题离开后,徐老师却一头雾水,“她等了这么久,是我迟到了吗?”

  打点滴的女生

  咨询进行到一半,一对母女快步跑了过来。妈妈一看到英语李老师的前面空了个位子,赶快喊“快点儿快点儿”。等那名女孩坐下后,记者发现女孩左手背上按着一团棉球,一问,原来她刚刚才打完点滴,针头一拔就马不停蹄的赶过来参加咨询会。下午太阳太大,女生的母亲顶着太阳一边给她擦汗,一边帮腔提问题。英语方面问完了赶快换位子问数学,等到全部问完,母女俩都已经满头大汗。女生一边咳一边高兴的对她妈妈说,“我觉得老师的那个办法可以,回去我就试一下。”

  “流水席”男生

  现场最打眼的就是来自西师附中的一名男生,他是父母陪同全家出动,从数学开始问,英语、语文、物理、化学全部一网打尽,下手狠、快、准,一点儿都不含糊的从左至右把所有老师都“通吃”了遍,旁边一个老“抢”不赢他的女生咋舌说,“简直是吃流水席哦!”

  “跑场记”的家长

  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旁边一名女士手拿笔记本狂写,速度之快笔记之清晰让跑惯现场的记者都叹为观止,当下凭经验判断这一定是位同行,于是上去打招呼问是哪家报社的,谁知她连连摇头,“我娃儿来不了,我帮他记一些回去给他看。”记者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是一名普通家长。本报记者刘昕实习生穆婧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记者与读者亲切交流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何熠鞠芝勤摄

  十大铁杆读者亮相

  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祖修代表铁杆读者发言:晨报是读者必不可少的朋友

  本报讯昨日,天气晴好。由本报记者编辑评选出的十大铁杆读者,以及由读者评选出的本报十佳记者编辑,在读者节上相互接受了对方的颁奖。

  十大铁杆读者的评选在晨报10年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上午10时50分,令人激动的时刻到来。伴着欢快的音乐和掌声,十大铁杆读者走上舞台,分别是:肖祖修、张致操、陈沛、杨才勇、黄永平、邓艺、范涌泉、邱道信、吴洪浪、陈灿。这十大铁杆读者接受了本报十佳记者编辑的颁奖。

  十大铁杆读者代表、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祖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晨报是重庆人自己的报纸,是每个读者一天里最早看到的报纸,也是最快到达的报纸,晨报还是读者必不可少的朋友。晨报图文并茂、信息量大,是一张最有希望的报纸。

  肖祖修满含深情地说,晨报十年,如今已长大,祝愿她越办越好!铁杆读者越来越多!肖祖修同时希望晨报在报道上要增加深度。

  十佳记者编辑分别是罗小光(记者)、鞠芝勤(记者)、马拉(编辑)、胡伟文(编辑)、蒋敬诗(记者)、周成兵(编辑)、陈静(记者)、胡勇(编辑)、陆华(编辑)、姚君(编辑)。这十位记者编辑接受了十大铁杆读者的颁奖。

  铁杆读者有话说

  陈沛:新闻报料,是我的职业,我是晨报的专职报料人。晨报的热线记者,我都喜欢,希望新闻发生时,现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陈灿:我是学新闻的在校大学生,马拉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记者,希望他以后更多更好地发表我们年轻人爱看的稿件。

  杨才勇:我最爱看陈静的稿子,希望她在采写稿子的同时,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范涌泉:周成兵负责主编的收藏版稿件,拓展了收藏爱好者的视野。

  黄永平:我最喜欢记者罗小光,其敬业精神感动着她每一位采访对象。

  邱道信:我最喜欢史永庆和何熠,去年他们到巴南石龙来采访,到半夜12点,不但没有闲下来喝上一口水,还奔跑于田坎间,让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很感动。

  吴洪浪:我最喜欢鞠芝勤,他用镜头为老百姓说话,演绎新闻真实。用生动的图片还原了新闻现场。希望鞠记者在采写拍新闻的同时注意身体。

  邓艺:每读胡伟文先生的文章,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冲动,或许叫说出了老百姓们想说的话。希望每天都能看到胡老师在晨报时评版上的力作。

  新闻迷献赠篆刻

  本报讯“家里订了5份报纸,最喜欢晨报”。曾作过多年通讯员的廖五美在本报读者节上说。72岁的廖老最大的爱好就是关注新闻。昨日上午,廖老赠本报“十年一剑”篆刻一枚,希望晨报办得更好。

  廖是市供销社的退休干部,84年至93年之间任市供销社农产品处调研员。“我与晨报很有缘”,廖老师得意地说,他曾是本报前身《农村报》的通讯员。他做过两年协助编辑,负责“供销合作之窗”的采编。

  “晨报版面小,携带方便,随手就可翻开来看”。“头版上将重大的新闻都罗列出来,浏览头版,就能先找出感兴趣的新闻,然后先睹为快”。廖老高兴的说,在锻炼场,很多老友都来借阅。廖老还说,自己的儿子也喜爱看晨报,就是因为财经新闻很合胃口。

  “但晨报很多新闻做得太短了,不够深入”。对报纸要求比较高的廖老认为晨报是全市最好的报纸,但仍有不足之处。廖老觉得,头版应将当天所有的重大新闻都罗列出来,让读者读起来更加方便。

  十佳编记敞心扉

  姚君:今天,我们为读者日夜奔忙;明天,读者为我们增添力量。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我们别无选择。

  胡勇:记者在第一现场;做为编辑,我们负责第二现场的处理。我们的职责就是,对新闻编辑处理,让新闻更有生命力。

  陈静: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欣喜,这是读者评出的奖,是我心目中的最高奖了。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喜欢晨报。

  周成兵:做为都市类媒体,新闻的极至可以为四个字慨括:好看、有用。好看是社会新闻的最高境界,而有用者是财经新闻的最高追求。

  马拉:我在晨报6年了,我喜欢采访时那种人在路上的感觉。喜欢刚刚出手的报纸,那种油墨的芳香。我觉得,那就是生活本身的气息。我从事的文娱新闻采编工作,是一种先天下之乐而乐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是最先笑起来的人。把笑在最后和笑得最好的机会,留给晨报的全部读者。

  鞠芝勤:面对参加读者节的众多山城读者,我更感到手中镜头的分量。还是那句话,用三只眼洞察社会与生活零距离。

  罗小光:走近真相,揭示真理,忠于事实,坚守正义,承担责任,鞭挞邪恶;关注人性,关注生态。这是10年来,我一直坚信并实践的新闻理念。

  胡伟文:十年树木,晨报十年已成木。木之所以能茁壮成长,得易于有水。读者正是我们的水。水载木,晨报之所以能成长,得易于读者的支持。感谢晨报读者向水一样的滋润我们。

  蒋敬诗:我能取得一点点成绩,是因为站在晨报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我一定要尽全力写出好新闻,来报答晨报,报答读者。

  陆华:每天,我和一只名叫“千千”的狗在晨报上和你们相逢。千千有时善良,有时自私;有时勤奋,有时懒惰……它由衷地热爱并享受着生活。其实,千千就是我身边熟悉的每一个平凡的人,就是另一个我自己。感谢你们喜欢平凡的我,为了这份喜欢,我会加倍努力地工作,把最好的新闻奉献给你们!

  读者心中有晨报

  张致操,江北区检察院退休干部,长期订阅晨报。

  感言:晨报是我退休过后的良师益友。10年来使我受益匪浅,希望晨报多采写老同志欢度晚年的报道。

  陈沛,肢残二级残疾人,自由职业报料人。

  感言:我会更加努力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邓艺,南岸区委干部。

  感言:晨报10年打拼,已成山城主流。但报业宜放眼量,还须博采众长,广泛听取读者和作者的建议,找出不足。花三五年,向西部挺进,再走向全国。

  邱道信,巴南区人民政府干部。

  感言:我曾疯狂读晨报,希望晨报以后的报道让我更疯狂。

  吴洪浪,南岸区长生派出所民警。

  感言:晨报应充分发挥亲民、为民的大众亲和力,融入到办报的理念中去。

  范涌泉,重庆收藏协会副秘书长。

  感言:晨报能将收藏版一直办下来,收藏界很感谢晨报,希望晨报能持之以恒。

  杨才勇,本报的长期自费订户和通讯员。

  感言:晨报新闻很快,还要为重庆市多宣传,为老百姓多说话。

  陈灿:大学生

  感言:一进大学,就和晨报接下不解之缘,天天都看晨报,晨报已进入我的生活,希望晨报能在本市报业市场一直领跑。

  晨报编记入灯谜

  本报讯“‘双喜临门,金鸡啼晓’猜报纸(重庆晨报)”、“‘两个蝌蚪向北游,四个蝌蚪向南游’猜电话(晨报热线966966)”。昨日,晨报读者、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张践,将晨报编辑、记者的名字写成灯谜,以此对晨报创刊十周年的祝贺。

  微风起,荷花开,风无踪影(何薇)

  悬崖勒缰(马拉)伤心之作(文创)黛玉妹妹吉祥如意(林祺)星星之火好好收藏(罗小光)一步登天,金榜题名(高科)

  一夕梦见空中楼阁(房天林)

  聚集全部英雄豪杰(罗伟)为国增光添彩(颜明华)中国龙(王华)

  誓言不停向前跨越(谭永超)

  千年万载喜事不断(史永庆)

  谁人赛过所有来者(何超全)

  前面的老百姓就是我们的主人(赵吾君)

  一入城里变化多(王成)池塘西边梅花开(杜海)江东花开献主人(吴华东)小城强者(郭刚)

  孙权之邦财源滚滚(吴国富)

  宋太祖真荣耀(赵君辉)画中春色(田东)话语之后一片寂然(陈静)

  孟德欣赏有识之士(曹嘉智)

  龙颜大悦(王兴)太行之战结怨恨(仇峥)

  湖水清清兮,风中孤星现(胡文)

  来日十八子有成就(李晟)

  东风鼓帆影,蝶舞一行雁(陈奕)

  读者挤上966966新闻直通车

  本报讯(记者何薇)参加读者节的许多读者都没想到,除了精彩的节目、愉快的活动外,平日出现在街头、社区、学校的晨报966966新闻直通车,也开进了活动现场。

  “正好有事,走,我们现场投诉去!”一位来参加读者节活动的周先生,一看到新闻直通车的台子,马上跑过来:“哎呀,我反映个事,也看一下平时只听得到声音的接线员。”周先生反映自己的手机有问题,几经波折也没修好,很窝火。

  一位笑容和蔼的男工作人员在本报专门设计的“消费者投诉书”上,认真记下了周先生的投诉,同时还耐心回答周先生很好奇的本报热线工作流程。并发给周先生本报特制热线贴心卡:“以后有什么烦心的、开心的事欢迎你拨打热线966966。”

  “以前打电话都听到甜甜的女声,下次希望能听到你的声音,BYEBYE!”周先生满意地离开了。殊不知,该位“男接线员”正是本报热线部负责人何超全。

  据统计,新闻直通车在现场登记了上百张“读者节现场投诉表格”以及“消费者投诉书”。不过,由于读者太铁了,许多表格内容“违规”,写上了读本报的宝贵建议以及激励的话语,让本报记者编辑们大为感动。

  看到伟文

  “我最喜欢晨报的评论版,最喜欢编辑胡伟文,其语言很犀利,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所以,很想看一眼他。”来自南岸区的读者李先生一到场,就四处打听编辑胡伟文的行踪。

  李先生说,读者节10点开始,怕堵车,刚过9点,就出门坐上了公交车。谁知,刚过了长江大桥就开始堵车。

  一看表,9点45分,李先生赶紧下车,从菜园坝方向的北桥头车站走到往朝天门方向的北桥头车站,拦了出租车,绕道较场口走观音岩转大田湾,一路堵过,10点20分,终于赶到。

  还好,胡伟文正在舞台上给十大铁杆读者颁奖。和想象中清瘦、有个性的长相不同,胡伟文看上去很憨厚。

  本报记者肖玉

  半场上台

  早上10:40,铁杆读者与名编名记颁奖典礼宣布开始。

  主持人宣布时事新闻部胡勇主编因事缺席现场。话刚说到一半,突然,一个轻巧的身影跨上舞台,直奔编辑群。原来,胡勇主编完成江北机场的采访任务后,马不停蹄地直奔颁奖现场。

  看着自己迟到,胡勇主编主动致歉读者,让台下不少久闻其大名的读者身受感动,台下掌声一片。

  西装革履

  上午10:50,火辣的骄阳烤得人汗流浃背。

  在一字排开的十佳记者编辑队伍中,一名编辑穿着衬衫、西装、领带、皮鞋,给人感觉很正式,也很感动。

  此人叫姚君,是时政部编辑,因考虑到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为表示对读者的尊重,姚君一改平时休闲穿法,特意买了一套西装,来参加颁奖。

  挺着大肚

  “这是我们的记者陈静。”主持人话未说完,一名身着孕妇装,挺着大肚子的女士便离队来到舞台前。

  她叫陈静,来自时政部。陈静是一名很具敬业精神的记者,虽然怀胎数月,但仍坚守在新闻采写前线。每天,市民早上看报纸,都能看到署名“陈静”的稿件。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任明勇杜海本报记者冯超文创采写
晨报十年感恩读者(组图)
读者接受本报记者问卷调查。本报记者何熠摄

  五大亮点抓住人心

  50人随机问卷调查显示晨报成功的秘诀

  本报讯本报记者在读者节现场进行了50人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报时间早、信息量大、文章短小感人、互动精彩有趣和方便阅读,成为读者关注并长期支持晨报的五大亮点。

  出报时间早荩选择率82

  %%每天,当时钟的指针还停留在凌晨3点20分时,第一车带着油墨芬芳的晨报就已经走出印刷厂。“每天早上6点去锻炼了回来,我就要读晨报。”今年已72岁的王花珍和老伴最喜欢看的就是晨报,她说,自己已经坚持订阅了10年晨报。

  调查显示,有82%%的读者都觉得晨报的出报时间早,新鲜出炉的新闻成了读者选择晨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量大荩选择率86

  %%“晨报信息量大、翻阅方便、便于携带。”这是读者给晨报总结出来的优点。

  家住两路口的胡先生是一名语文老师,说晨报都市新闻办得很有特色,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些稿件句子也比较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让人记住。

  胡先生称,家中订晨报已有七八年了,作为老师,比较关心教育方面的消息。今年发现,晨报增加了教育新闻版面,内容涵盖到了大学、中学、小学的教育新闻,比以前做得更加精细和充实了。到了周末,又增加了好吃好玩的资讯。“有了晨报,我的周末生活滋润多了。”胡先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互动精彩荩选择率72

  %%晨报966966新闻直通车3月初启动,至今已近两月,热线记者足迹遍布各城区。现场解惑、热线出击,为市民解决了不少难题。“欢迎你们来南岸区‘摆摊’,我们有不少情况要向你们反映。”上周末新闻直通车抵达黄桷垭的重庆邮电学院,家住南坪的张先生因大雨没能赶上,昨天表示“有点遗憾”。

  除了新闻直通车外,读者们还普遍选择了“966966教育热线”、“鉴宝”和“创业”这些互动栏目,特别让读者耳熟能详的还有1月初的“拯救网瘾少年重庆行动”活动,“我在现场就听哭了。”王大爷说自己是带着孙子一起去听的,“孩子后来就听话多了。”

  方便阅读荩选择率44

  %%一些“上班族”认为,晨报报身小巧,携带相当方便,乘坐公共汽车时翻阅起来很方便。

  “有一次在出租车上看其他报纸还差点出了车祸。”陈峰每天都奔波在各区之间,有一次看其他报纸翻开时挡住了后视镜,司机急忙提醒,这才保障了行车安全,“从那以后我就天天买晨报看,在出租车上翻起来也方便。”

  短小鲜活荩选择率46

  %%“言简意赅,有身临其境之感”,是被调查的50位读者的共同感受。

  退休在家的72岁老人余先生说,晨报虽然“个儿小”,但并不缺“营养”。其他报纸有的信息,晨报一样有。有些文章不但角度新颖,记者所运用的语言更是“无可挑剔”。

  沙坪坝杨女士最喜欢看“直通现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读到关于事故的现场报道,会觉得心惊肉跳。”杨女士还说,如果“直通现场”每篇报道都有照片,就更好了,“简直和看电视差不多”。

  读者最爱《今日视点》

  本报讯读者节现场,记者就包括“您最喜欢晨报哪些栏目”、“您什么时候开始阅读晨报”在内的一些问题,对读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阅读晨报需要多少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占92%%,46人选择;5-15分钟的占8%%,4人选择;5分钟以下的,无。最喜欢晨报的哪些栏目:第一位:今日视点,19人选择,占38%%;第二位:直通现场,17人选择,占34%%;第三位:庶民环保出击,16人选择,占32%%;第四位:晨报解惑,13人选择,占26%%。什么时候开始阅读晨报:1997年以前的,22人,占44%%;1997-2000年的,18人,占36%%;2000年-2004年,10人,占20%%。阅读晨报方式:选择订阅的23人,占46%%;选择传阅的11人,占22%%;选择购买的16人,占32%%。读者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4人,占8%%;20-30岁的,9人,占18%%;30-40岁的,18人,占36%%;40岁-50岁的,10人,占20%%;50岁以上的,9人,占18%%。晨报什么地方让你最不喜欢:广告太多,47人选择,占94%%;版数太多,16人选择,占32%%。

  心中十大经典报道

  本报讯不少读者昨天表示,晨报创刊10周年给大家讲述了太多的新闻故事,记者经过仔细统计,总结出了读者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十大新闻:

  No.10查尔斯王子再婚

  读者点评:报道诙谐,王子结婚还是有看头,不过戴妃当年确实看走眼了。

  No.9桥隧呼唤年票制读者点评:给咱有车一族带来了实惠。

  No.8继母推子入江

  读者点评:报道已过十年,但重读报道,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在眼前清晰如重放。奉劝那些想作恶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No.7綦江虹桥垮塌

  读者点评:报道深入,可读性强。No.611·23井喷

  读者点评:报道内容详实,如同身临其境。

  No.5芦振龙遇害报道

  读者点评:通过报道成功塑造了一位英雄民警。

  No.4群林商场火灾

  读者点评:现场感强,可惜了一幢楼哦。No.3梁平交警住别墅读者点评:难得的舆论监督。No.2王玉超寻亲系列报道

  读者点评:千里迢迢来渝寻母,演绎人间悲欢离合,感人肺腑。No.1“太阳最最红,晨报天天新”

  读者点评:晨报的这句广告语,给人印象最深。

  我与晨报有不解之缘

  “从创刊号开始,我就是晨报的读者了。”看着晨报一天天长大的贺先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与晨报的一段不解之缘。

  歌乐山山洞地区以前长期缺水,居民饮水成了问题。1995年4月28日晨报创刊后,率先独家报道了此事,引起了强烈反响。“报纸一刊登出来,我们那片儿的居民全部‘炸’开了,一份晨报在数百居民中传阅,你抢过去我抢过来,最后报纸被抢得稀烂。”从那以后,贺先生就开始订阅晨报,并成了晨报的铁杆读者。

  如今,山洞地区居民缺水的情况已得到了缓解。

  昨日,贺先生一大早就从沙坪坝赶来,参加晨报10周年读者节。

  “希望晨报继续努力,越来越精彩!”贺先生拦住记者,表达了自己对晨报的衷心祝愿。

  和同事分享晨报新闻

  薛老师是名老会计了,每天早上她的手中都少不了一份晨报,“我都是自己买,还要念给同事听。”薛老师说,她已经成了单位的新闻播音员了。

  “有啥子大事、好事、精彩事,我都给同事们念。”从美伊战争、奥运会,到轻轨通车、考试报名,都是薛老师的关注重点,“晨报看起来方便,我晓得教育热线是打966966,高考新闻一般都在18、19版上。”

  薛老师说,和同事一起分享晨报新闻,成了她每天的乐趣。

  晨报圆了我的文学梦

  27岁的公务员秋天是晨报的忠实读者,从18岁考上大学零星地读晨报,到大学毕业后成为晨报的铁杆读者。昨天上午,小秋专门从黄泥塝赶到大田湾的读者节现场。秋天说,是晨报让自己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爱上晨报缘于5年前的一次征文比赛。”秋天称,当时,考虑到自己的文笔还可以,在同学的“怂勇”下报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征文比赛,没想到,自己的文章竟然见报了。“那可是我的处女作。”秋天兴奋地表示,从那以后自己的写作兴趣大增,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多的文章变成了铅字。5年来,自己在各类杂志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超过上万字。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感谢晨报。”秋天说,如果没有那次征文活动,自己的文学梦可能就破灭了。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戴宇郭刚李澜谭遥采写

  小有小的好

  在南坪周先生的眼中,小开张的晨报还有一个特别的品质,那就是安全。

  去年7月的一天早晨,平时都买晨报的周先生想换换口味,在车站买了份大开张的报纸。上车后,周先生在一位年轻女士旁的空位坐下,开始翻报纸。一不小心碰到了那位女士的身体,过一会儿又碰到了。“她突然站起来,冲着我吼道,不要拿张报纸做面具!”

  周先生说,从那后“我再也没买过晨报之外的其他报纸。”

  本报记者谢夷实习生罗强

  再续晨报情

  74岁的退休老船员陈大举老先生昨天来到了读者节现场。

  “从你们创刊不久,我就开始订阅。”2000年后,陈老渐渐对晨报失去了兴趣。“广告太多了,看得我眼花缭乱。”于是,陈老改订了市内的另一份报纸。

  陈先生还介绍,离开晨报的几年,看着晨报一天天壮大,一天天精彩,久违的那一份情感又回来了,自己要继续订阅晨报。“这不,今天我又回来了。”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