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从医院收走了胎盘? 山西省卫生厅表示难以干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10:46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4月24日电(刘云伶、申毅敏)记者在太原市一家比较规范的省级医院产科采访时,一位护士长言之凿凿地说:“我们的胎盘都让省疾控中心收走了。”采访多日来,记者第一次听到如此明确的说法。 然而之后对山西省疾控中心等部门的一系列采访,得到的却是否定的答案。山西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这些年,卫生部对胎盘管理一直没有什么具体规定,卫生厅也无
据这位护士长介绍,这几年收胎盘的人专门给了医院一个冰柜,能放40多个胎盘。产妇分娩之后,护士就把胎盘用淡蓝色的医用塑料袋单个装起来,放进冰柜冷冻。一般收胎盘的人一两周来一次,除了每月给医院十几元的电费、卫生管理费外,不付其他任何费用。 记者希望了解收胎盘的是疾控中心哪个具体部门,护士长说,收胎盘的人自称是省疾控中心的,交接手续上盖的章是一家“人胎血制品服务部”。但她并没有给记者看交接手续,只告诉了一个联系电话。当记者按这个号码打过去时,对方说是住宅电话,与“人胎血”无关。记者向“114”查号台查询,被告知没有与“人胎血”有关的电话登记,电话簿上也找不到这类机构名称。 随后,记者又先后向山西省、太原市疾控中心核实,他们查了两天后均表示,疾控部门没有一个科室到医院收胎盘。 有关卫生行政管理机关的一位知情者透露,前几年有过疾控部门到医院收胎盘的事,有一段时间还给医院兑换胎盘组织液,现在可能变成类似生物制品药厂来收,大概还打着疾控部门的旗号,他们在许多医院收,绝不是一两家医院。 西安市一位老医生向当地媒体揭开了其中“猫腻”。医生说,根据惯例,绝大多数产妇和家属不关注胎盘的下落,通常产妇不要的胎盘会被作为医疗垃圾销毁掉。私人要想买胎盘,没有熟人介绍一般不可能购得。一些医院将产妇留下的胎盘集中回收放入冰柜后,再交给医院的有关部门处理。其中一部分胎盘被一些药厂、生物制品厂收购。一些对胎盘监管松懈的医院,售出胎盘所得收益要么被医院个别部门占有,要么被个人私分。 一方面医院继续对胎盘进行我行我素神秘地处理,一方面是卫生部明确的批复,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如何管理的呢?记者走访山西省卫生厅几个部门后得知,卫生厅并没有收到正式文件,但他们在网上和报纸上看到了这一消息。他们表示将尽快把这一“批复”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医疗机构,与卫生部要求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买卖胎盘行为,将与有关部门联合查处。(完) 链接 新华网太原4月24日电(记者刘云伶)去年11月,哈尔滨市一家饭店将民间传说为具有“神奇大补功效”的胎盘引上餐桌,市民众说纷纭。 这些胎盘都是从当地一家医院买来的,这家医院在出售婴儿胎盘时很有“职业道德”,专门为购买者出具胎盘的化验单,以证明胎盘没有乙肝病毒和其他传染病病原体。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陕西、南京等不少省市媒体纷纷跟进,试图揭开各地医院人体胎盘的去向。 一位从事妇产研究的人士认为,吃胎盘只是民间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从医学角度看,从来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论文。一家北京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胎盘到底有无神奇的营养,是一个有待确证和澄清的医学问题。但是,婴儿胎盘毕竟来自人体,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卫生角度看,它都绝对不能作为食品摆上餐桌,这是毫无疑问的。 最激愤的言论来自网民:“为进补竟至于打人体胎盘的主意,某些国人变态到极致的‘进补观’由此而活现。食客们之轻薄生命、漠视一切基本价值、缺少对基本行为底线反躬自省、视道德要求为累赘的劣根性昭彰无遗。”还有网民质问:“这不是在吃人肉吗?” 山东一位研究人文精神的教授则认为,婴儿胎盘是人在培育新生命过程中带来的衍生物品,不能简单地说食用人体胎盘就是在“吃人”。因此,简单地把食用人体胎盘与“吃人”这种恶行联系在一起,进行道德批判,显然是牵强附会。(完)(责任编辑:廖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