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变划江而动为跨江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11:51 今日扬州

  【关键词】

  科技贡献率

  背景 扬州、镇江两市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普遍不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两市在沿江8市中也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连线采访

  柏晓宏(镇江市科技局局长):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这是个关键性的数字,因为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在目前我国工业科技含量普遍不高的大背景下,扬镇两地的工业也没能跳出这个框框。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扬镇两地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两种力量的合作空间很大。在工业上,扬州有造船、汽车等主导产业,而镇江有江苏大学这样的汽车研发、生产人才培养的摇篮,有江苏科技大这样的造船人才培养基地。如果两地在科技领域加强合作,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会越来越高。

  申忠民(扬州市科技局局长):科技对产业的升级和产品品质的提升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扬镇除了在工业上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外,针对农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这一现实,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扬州农业的科研已不是传统农业的概念,扬州的研发更带有原创性特点。扬州的畜禽全国知名,有中国家禽研究所;江苏农科所的水稻栽培全国领先,等等,这都为今后扬镇两地种养品种品质的提升奠定了科技的基础。

  感言区域竞争力来自规模,更来自地域经济运行的品质。科技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地域运行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今后两地科技合作和互动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到地域竞争力的提升,而这些均可用科技贡献率来度量。【关键词】扬镇一体化

  背景一条大江隔断的不仅仅是交通。过去,镇江也好,扬州也好,几乎从来没有人想过“扬镇一体化”,各级政府也是按照行政区划的框框去思维。等到润扬长江大桥的项目敲定后,部分人开始探索双方的合作通道,两市的交通与旅游走在了前面。现在有形的大桥即将通车,人们心中的行政壁垒也渐已消融。

  连线采访

  柏晓宏:一体化绝不是扬镇行政体制上的一体化,而是撇开行政体制不谈,在其他方面全方位地合作。譬如,镇江专利代理队伍较小,已不能适应专利申请的市场需求,我们经常到扬州去寻求帮助。如果这支队伍市场化运作,便可联合成立一个专利申请代理事务所,服务扬镇两地市场。再如信息服务平台,扬州有金属数控机床的服务平台,镇江有光电子信息服务平台,一处建了,另一处就不必重复性建设。由此,科技市场的一体化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而从市场分割理论看,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每个平台面对的市场就会倍增,有利于平台服务功能的完备和平台自身的壮大。

  申忠民:扬镇科技一体化首先是由地理格局和经济格局决定的。扬镇两座省辖市一衣带水,隔江相望;大桥一通,“双子城”便成了概念上的一座城市。而扬镇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又处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经济的同质同构为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科技服务其实质是社会公共资源,既然是社会公共资源便具有共享的特质。两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型设备对外开放,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两地企业可以有偿共享。而两地优质科技资源的扎堆,还易于在某个地域形成特色化的产业集群。哈佛著名学者波特曾指出:“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地域经济也是如此。

  感言行政区域的划分不是资源割裂的理由。扬镇一体化孕育于民间,更应推向政府高层,成为两地的共识。当然,我们深知这种转变应该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迫切地希望能给这个过程一个期限,但愿这个过程不是“一百年”,而是个“无限小”的概念。

  ③关键词:科技载体背景:两年前,两地“灰领”和“蓝领”人才便趋紧缺。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一矛盾就愈显突出。人才结构的失衡,已成为制造业发达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不投是等死、投了是找死”的科技投入怪圈,也限制了两地企业与科研部门的横向联系。

  连线采访:

  申忠民:说到科技,人才确实是个回避不了的话题。国民教育结构性的失衡是科技应用型人才缺失的关键。现在两地培养人文学科人才的高校多,而培养自然科学的院校少。在扬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壮大是对这一结构的一种弥补型的调整。而镇江的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扬州今后可以大量地为镇江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提出,高等院校专业的设置今后应该重点面向本地,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服务。对于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的问题,关键要解决科研院所研究方向与企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关联度问题。这一个桥梁有待科技部门去精心架设。当然,科技成果市场中介应该是今后扬镇两地的一个新生事物,到时候这种“牵线搭桥”的活计完全可以交给市场中介去做。

  柏晓宏:科技人才的本土化重点在个“化”字上,一方面要大力培养本地人才,另一方面对引进的外地人才要进行“本土化”处理。本地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大趋势难以逆转,那么欠发达地区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应该成为今后扬镇两地政府好好研究的课题。对于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我非常赞同申局长的意见。刚才说到,扬镇两地连成一体后,空间变大了,各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就成为可能。我们相信,扬镇间的“科技经济人”会在不久的将来横空出世,这一前提就是科技成果交易的规模。要有规模,就得先有大量的成果,还得有大量的需求。本地的科研成果也要尽量在本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对今后市场中介运作科技成果市场的一个小小建议。当然,我们更欢迎本地中介将外地成果转介到本地来。

  感言:科技强市关键在人,地域性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人是科技的承载物,人才的科技含量越高,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通道越畅,地域经济的运行质态就越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短,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就越快。这是科技工作的应有之义。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