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费孝通逝世专题 > 正文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京病逝(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02:55 新京报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京病逝(组图)
  昨日深夜,海淀区殡葬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北京大学法学楼5203室布置灵堂。

  本报讯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费孝通同志,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费孝通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后,入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师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38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江村经济》,又译《中国农民的生活》,被认为是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和针对不同形态的经济区域进行类型研究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又推出了全国一盘棋的研究模式。为表彰他在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1980年,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社会学最高奖项———赫胥黎奖章;1982年12月,英国伦敦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授予他荣誉院士称号;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昨晚,费孝通家人以及北大社会学系分别在家中及学校布置了灵堂,接受社会各界的悼念。据悉,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均送去了花圈,费孝通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4月29日在八宝山举行。

  现场

  北大法学院连夜布置灵堂

  今起至28日每天上午9时至晚上8时,在此举行悼念活动

  昨晚11时左右,北大法学楼二楼的会议室里,6名海淀区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着,他们正在布置费孝通先生的灵堂。

  在大约40平方米的灵堂前方,挂着一个横幅,上写:“沉重悼念敬爱的费孝通教授”。费孝通先生的遗像还没有挂上,空着的像框位置被黑纱缠绕着,工作人员说,遗像要在今天早上8时挂上。黑纱的下方摆放着8棵南阳杉和11棵绿巨人,与黑纱映衬出凝重庄严的气氛。

  工作人员表示,从晚上9时开始布置的灵堂,大概在今天凌晨1时可以布置完毕。3名社会学系的本科生在灵堂内值班,他们说,昨天下午系里发出了悼念费孝通教授的通知,灵堂则从今天至28日,每天上午9时到晚上8时开放,接受大家的悼念。

  生平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京病逝(组图)
费孝通和王同惠结婚留影(1935年)。本报资料图片

  1910年11月,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一个重视学校教育的家庭,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1928年,费孝通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

  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当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资格。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王同惠子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妻子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1936年,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

  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

  1944年,费孝通访美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1955年,费孝通到贵州进行民族识别,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1992年,费孝通发表《行行重行行》,收入自己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察沿海乡镇企业的主要研究报告,就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改革和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对话

  江村老人回忆 费孝通“我感到像失去了亲人”

  1957年费孝通再访江村时,一直住在周文昌老人家里,前后共20天。昨晚在接到记者电话时,年逾7旬的周文昌老人话语有些激动。

  记者:1957年费老去开弦弓村是怎么住进你家的?

  周文昌:当年我的父母在费老姐姐的厂子里上班,两家来往较多,我和费老也渐渐熟悉了。1957年费老回乡时就住在我家了。

  记者:这么多年,费老回乡时是不是经常去拜访你?

  周文昌:费老特意看望我就有四五趟。2002年费老最后一次来到开弦弓村,专程来到我家,看望了我和家人。

  记者:费老一生最关心村民什么?

  周文昌:费老问的最多的就是村民的收入怎样,谁干什么工作,做什么活,一年能挣多少钱,还要教给村民怎样发家致富。

  记者:最后一次费老去你家,他对你家的生活满意吗?

  周文昌:非常满意,费老很高兴,尽管他已经行动不便。我家从1957年至今已经翻盖了四次新房。他去世,让我们感到好像失去了一个亲人。

  专访

  家长给孩子讲“费爷爷”的故事

  江苏吴江市开弦弓村村委会委员记录费孝通20余年走访经过

  今年53岁的姚富坤现在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七都镇开弦弓村村委会委员,自1981年费孝通第三次走访开弦弓村,他就开始负责记录费孝通的活动。

  昨天晚上,随同七都镇的各村干部来北京考察工作的姚富坤,在饭店接受了记者专访。当时,他刚从电视上得知费老去世的消息。田间地头获取资料“费老和我们村有缘呀。”姚富坤讲起了费老与江村结缘的故事,滔滔不绝。

  1936年暑假,26岁的费效通与新婚妻子去广西大窑山做社会调查,不料在爬山途中被山民狩猎的钳子夹住一条腿,费妻在返回山下寻求救援时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第二天,费老被上山的村民救下。费老离开广西后,来到其姐姐费达生开办漕丝厂的开弦弓村养伤,也开始了他的调查之路。

  “费老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姚富坤听长辈人讲,费老就是走进村民家里,聊家常,问长短,在田间地头获得第一手资料。随后,费老在整理资料时,为开弦弓村起了个学名:江村。1939年,费老以开弦弓村为素材,在国外完成了名著《江村经济》,而江村的名字也开始名扬天下。据说费老的导师看到费老的文章后大加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而区别于搬抄资料的高深理论。

  一进村就讲方言“自1981年费老三访江村开始,我就开始在村委会任职,负责接待费老,拍照,记录。”姚富坤说,自己当时29岁,见到从北京来的费老一点官架子没有,穿着普通,很随和,而且,费老每次一进村里就讲方言,让村民感到非常亲切。

  当时开弦弓村村民生活逐渐好转,费老经过调研又写出《三访江村》。

  姚富坤说,费老在开弦弓村调研经常和村民吃住在一起,住农家院,喝农家水,从不挑剔。在费老的撮合下,1982年,国家出钱为开弦弓村修筑了一条8公里长的砂石路,连接上了318国道,打破了开弦弓村只有水路与外界相通的历史,加快了开弦弓村村民致富之路。

  村里妇孺皆知费老姚富坤讲,在开弦弓村,费老是人人皆知的人物,老一代村民对费老因仗义执言而被错划成右派心痛不已,老师家长都会给孩子讲“费爷爷”的故事,教育孩子好好学习。

  现在,开弦弓村专门设置了一个有关费老的展览室,把费老来开弦弓村的照片、文字等资料全部收集起来,包括费老写就的《江村经济》等16本著作,展览出来,供后人及来宾观瞻。另外,姚富坤等人还把费老走访的全部资料登在该村网站,介绍费老的事迹。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京病逝(组图)
  荨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开弦弓村村委会委员姚富坤在北京接受本报专访。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谢言俊 郭少峰 公冶祥波 实习生 耿小勇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冬(除署名外)

  相关专题:费孝通逝世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