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报道追踪:妈妈们“去妖魔化”有路可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09:50 武汉晚报
报道追踪:妈妈们“去妖魔化”有路可行(组图)
  图为不少妈妈带着孩子到书店选购培优教材。(记者 金思柳 蔡晓智 摄)

  昨日,本报从3000份楚才作文中,刊登了其中三篇代表作,并采访了小作者。见报后,他们的母亲如何评价被孩子“妖魔化”,华中科技大学郑丹丹博士又是如何给这三个家庭支招的呢?

  专家为三位“妖魔化”母亲支招。

  一号家庭:陈明明母亲送他上十几个培优班就是希望他不会面临下岗

  我们夫妻俩都是下岗职工,家庭环境差,但仍然咬紧牙关送孩子培优。

  我真的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在某个方面突出些,找份像样的工作。再不要像我们一样,动不动就面临下岗、失业问题,整天唉声叹气。

  不过,我也知道目前这种教育体制,学习竞争压力太大,儿子挤独木桥太难了。所以我希望在培养儿子特长上锻炼锻炼。

  从孩子二年级起,我就送他上培优班:语、数、外、武术、美术、音乐,总共有十来个班吧。

  我是想试一试,看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爱好,前后花了二万多元,可他太让我们失望了。

  儿子在作文里,有夸张的,也有实话。我是对他太凶了,他一不听说,就拿教鞭——他眼里的“打狗棒”揍他。可我也是急成这样的呀!

  郑博士建议:

  陈明明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他妈妈多尝试的想法是好的,但方法使用不得当,以至于上的那十几个班,孩子哪个都没认真地学。

  明明主观上认为自己喜欢上网、踢足球,这是不是他真正的兴趣点呢?妈妈可以与孩子认真地谈,分析上网和足球。她如果告诉孩子网上并不是仅有游戏,而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还应具备英语、数学等方面知识。孩子的兴趣一旦激发,可能会为具备这些条件去努力。

  孩子如果仅是爱好踢足球,平时用来锻炼身体;若真的喜欢,而且有天赋,母亲可以与孩子分析,当好足球运动员需要什么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取舍。

  二号家庭:李敏母亲我不愿意表扬她是因为怕她骄傲

  我一直在商场从事促销工作,老公工伤在家长期休息,全家生活压力全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还要做家务。

  正因为家庭环境不好,所以我很要强,对女儿的要求很严格。她很自觉,成绩一直不错。但家里没钱,送不起培优班,我总担心她会掉下来。我能做到的,就是买来一大堆《学与练》,每天要求孩子花更多的时间,补习功课。

  李敏的作文,让我有些触动,我的确管得太严,也不愿意表扬她,怕她骄傲。女儿已经不愿多和我说话,总爱与同学们出去玩。

  可我不逼她怎么办呢?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家里条件又差,她长大了就知道我是为她好。

  郑博士建议:

  社会分层,对这个家庭影响很大。妈妈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潜移默化地将改变家庭处境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李敏潜意识里,很可能认为自己只是妈妈的一个工具。

  建议这位妈妈不要太关注分数,因为这样做很可能对孩子心理素质产生影响,导致孩子一上大场面,就心里发慌,担心自己发挥不好,相反难以取得好结果。

  另外,妈妈还要学会赞赏,学会鼓励。

  孩子完成必要的功课外,额外需要加多大量的作业,加什么样的作业,应咨询老师,不是孩子一天到晚做《学与练》就放心了。应该减轻孩子心理压力,顺理成章达到预想结果。

  三号家庭:陈艺母亲我在家里唱白脸

  我小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自己兴趣方面没有得到发展,特别遗憾。陈艺现在上小学,可塑性强,有时间学,将来上了初中、高中,学习紧张起来就没有时间培优了。

  孩子三岁半就开始学钢琴,家里也为此买了钢琴,可到如今,她一直不愿碰钢琴了。

  孩子的爸爸其实并不赞成我的做法,他认为孩子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而我觉得将来孩子要上一个好的学校,肯定有一些爬坡题,而学校正常的教学只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在外培优,思维可以开阔一些。

  我的体会是,女人有时间,就管孩子,除非没时间;男人有时间,也不管孩子,除非必须管。尽管我一直不想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特别强硬,尽可能地民主一些,但作为一个母亲,倾注的精力就要多一些。

  可孩子不会考虑那么多,她只是简单地认为,哪个对她好,她就认为是好,在这一点上,作为妈妈我在唱白脸。

  郑博士提醒:

  丈夫不爱管孩子,妻子做“恶人”,这种现象很普遍。妈妈对自己小的时候没有获得的教育,投射到孩子身上,实际上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

  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如果妈妈想方设法,强行补在孩子身上,未见得就很好。

  现在,孩子各方面的学习压力那么大,时间已经很少了。这就有一个修剪问题,有所得必有所失。

  妈妈学会聚焦,把自己和孩子的精力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孩子这学期有什么目标,根据目标再来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把握,认真地做某一样事情。这样,妈妈和孩子就可以共同改变。爸爸与妈妈之间为什么“妖魔化”的总是妈妈
报道追踪:妈妈们“去妖魔化”有路可行(组图)

  图为昨日,记者收到80余条类似短信,讨论如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记者 金思柳 蔡晓智 摄)

  昨日,一百余个电话、短信汇集到记者手机上,他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为什么“妖魔化”的总是妈妈?

  正方观点:妈妈们需要反思

  范先生:三千学童“痛诉”严母,肯定有妖魔化的倾向,孩子们放大学习压力,放大对妈妈的反感,但毕竟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妈妈缺乏教育经验,缺乏沟通能力。妈妈的素质,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她们应该借此反思自己。

  钱先生:古语说得好,“小时了了,大未必家”,但现代妈妈们听不进。她们过于急功近利,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会成名成家。我想提醒两点:一是把孩子当成普通人养;二是伟大的人都是从普通人中诞生的。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认为爸爸们更为高瞻远瞩,也因此少受孩子诟病。

  手机尾号4469的读者:我们家庭战争,总是发端于儿子。我烦老婆天天送孩子赶场培优,这违背儿子天性,违背教育规律;可老婆听不进,她一看到对门孩子在培优,就心慌,要拼着干。

  侯人琛:叔叔阿姨,看了报道,我深有同感。妈妈们望子成龙的想法太急切,让我们一点轻松的时间都没有,我认为妈妈要做的是让我们有学、有玩。

  梁发宗:母为伢着想,多沟通,少硬逼,劳逸结合。母子换位,亲情坚无隙。

  反方观点:“母老虎”妈妈也有理

  刘女士:如果家庭中爸爸承担孩子的日常教育,孩子同样会把怨气撒到他们身上。

  手机尾号1456的读者:可怜天下父母心,考试制度不改,妈妈们永远要背上这样的骂名。

  石磊:妈妈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社会竞争压力大,不逼孩子怎么办?对孩子,爸爸管得少,管也是原则性的;而妈妈天天和孩子泡在一起,矛盾当然多了。所以说,社会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直接表现为妈妈与孩子,这是必然的。

  手机尾号5610的读者:这是社会逼着我们成这样,本来亲情是多么美好啊!可就是因为社会的竞争太强,让多少家庭出现战争与悲剧。

  刘同学:我上高二,看了报道有很多感触,我以前很不理解我妈妈,现在慢慢能够接受了,不怪妈妈了。这是社会现实,谁也改变不了。

  杨女士:我的孩子今年15岁。我并不想要孩子上培训班,可大家都培训,自己的孩子不去,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我认为应该先从禁止培训班抓起。现在办班的老师富了,实际又有几个孩子因培优而提高了成绩呢?郑博士提出:构建和谐母子关系四原则
报道追踪:妈妈们“去妖魔化”有路可行(组图)

  图为望子成龙的妈妈们,背上的负担很重,但也许心里的包袱更重。(记者 金思柳 蔡晓智 摄)

  第一,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所有物。

  第二,要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顺序。成了人才有利于成才,否则即使成了才,也会因为没成人而不能过上健康生活。

  第三,接受多元化的成功模式,学会另辟蹊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狠逼着他们一条路走到黑。如果逼得太紧,很可能欲速而不达,或是钻了牛角尖。

  第四,学会转换,将母亲的规划,转化为孩子主动的选择。帮助孩子主动地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自主选择很容易成功,淡化中间的压力,强化孩子自己的满足感。

  (文/记者 秦杰 胡俊)(来源:武汉晚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