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征不动产税存在争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2:20 中国广播网
开征不动产税存在争议(图)
  中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 关于征收不动产税的传言早在年前就已经在业内广为流传。今年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关于“物业税的开征已是大势所趋”的表态,以及“物业税已处于模拟测试阶段,成熟后会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的言论似乎让传言进一步获得了证实。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提案上也对征收不动产税进行了探讨。一时间,征收不动产税似乎成为平抑房价的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这个被倡议者广为看好的“新政”却也招来了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认为,不动产税的征收违背了活跃经济要素的经济原则,存在重复征税的可能,有失公允。为此,笔者分别采访了正反双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政协委员建言不动产税

  “对空置房征收不动产税”是十届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在两会上提交的提案。郭松海说,所谓房产闲置税,就是对那些买了房子又不居住、长期闲置的房主加征税费。开征不动产税,特别是对长期空置的房屋征税,将从需求上遏制过度消费现象,对打击房地产投机、平抑房价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有效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应趋紧等问题也将起到明显的效用。

  针对郭委员提出的征收不动产税的消息,不少政协委员表示赞同。对如何运用税收平抑飞速上涨的房价,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政协委员毛增华、刘豫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有关部门应该高度关注频繁交易的现象,打击盲目投资和恶意投机行为。他们建议,对购进不足一年的住宅,如多次发生转让,应对买卖差价恢复征收5%的综合税,同时按卖价征收3%契税。对商品房投机行为,除征收其税外,还应征收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另外,对有些房产中介商引诱消费者哄抬房产销售价格,从中赚取巨额利润的,应该运用税收进行调节。

  初衷:遏制过度投机行为

  在目前尚不规范和健全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中,房地产的过度投机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在房地产开发环节,“炒地”现象极为严重,许多好地块在进入完全开发之前大多经过多次转手,土地价格被人为放大,并随着建安成本被转移到房价中。另一种就是“炒楼”,人们非理性地购置多处住宅并通过频繁转手的方式获取差价利润,由此导致房价飙升,增加了实际需求者的购房成本。无论是“炒地”还是“炒楼”,都掩盖了市场真实的需求,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也造成房屋空置率持续攀高的现状。

  “征收不动产税将大大增加投机者的投机成本,减少投资回报,进而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郭松海说,有关机构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上1/3是投资者,北京、福州等地的外来投资行为比较普遍,房地产投资比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20%的国际警戒线。所以,应该尽快制定相关不动产税收制度,让投机者无利可图。这样既能抑制高价物业的频繁转手,又能保证市场的真实需求得到满足。

  争议:违背活跃经济要素原则

  众多业内人士均表示,从理论上看,征收不动产税对还原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需求,平抑房价都是个有利因素,但房价能降多少以及不动产税的实操性到底有多大都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马志武在接受采访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开征不动产税不符合实际,违背活跃经济要素的经济原则。

  “征收不动产税未必就能平抑房价,因为房价的涨跌是市场行为,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百姓对房地产的需求密切相关。”玉泉新城总经理庄宗汨说,绝大部分消费者买房的这部分钱已经在个人所得税上有所体现,征收不动产税就存在反复征税的嫌疑,这种做法有失公允。链家市场人士则说,房地产市场属于区域性市场,房价取决于市场的供需关系。就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中短期内住房需求仍将十分旺盛,房价的走势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另外,“不动产税的征收目前仍只是理论阶段,离真正出台还需要做具体细化、明确等大量的工作。况且,各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不动产税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郭松海说,北京、上海的房价在不断上涨,广州的房价却在下跌。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状,不动产税的征订标准就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要素。来源:国际地产周刊责编:王君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