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低潮”时合肥争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3:07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一位专家昨天告诉记者,合肥正在实施的“1346”行动计划,其成效正在不断彰显。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那更是功在当代,造福未来。

  “低潮”时合肥争先

  2004年,国家进行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建设有
史以来全市最大的工程即“1346”工程:“1”——到2010年GDP达1000亿元,“3”——城市人口达300万,“4”——建设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文化教育服务业、城郊示范农业“四大基地”和“6”——防洪保安、信息、生态、信用、人才、基础设施“六大基础工程”。初步排出的200多个项目,总投资1700多亿元,在2004~2010年实施。先是编制“概念”,后来市民很快就见到“合肥科学城、合宁铁路(含合肥枢纽)、合肥大学城、合肥新站物流工程、政务文化新区建设、城市天然气利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城区路网、县乡公路建设以及汽车、日用化工”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陆续亮相。2004年全年“1346”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133.9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34%。此举被经济学家称之为“低潮时合肥争先”现象,既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大方针,又顺应了合肥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大趋势。

  世界少有的内循环

  如今发展离不了招商,而招商又离不了大环境。目前,一些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经济学专家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接受国外产业转移的加工业基地长达20年之久,自身“壮大”后却一直未能向中西部进行较大的产业转移,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从合肥前些年的招商业绩来看,接受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进展十分缓慢,倒是粤、闽地区的企业较多。中部地区其他城市也是类似情况。比如与上海、南京市关系较为紧密的南昌市,直接从沪、苏引资的项目和资金也很少。何故?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被人们高估了,除了像上海、南京等地的二产会有产业转移的需求外,其他地区的二产发展仍处于发展不足的态势中,特别是近年来,外围地区普遍实施了“蓄水池战略”后,自然而然又推迟了长三角地区二产向内地的转移时间。在此状态下,合肥及时推出“1346”行动计划,把合肥的基础设施做得更完善,无疑是正确的重要举措。

  崛起的工业“脊梁”

  1993年以前,合肥市没有一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在1997年以前的数年中,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美菱、荣事达、合肥钢铁公司“老三家”。从去年开始,合肥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多元资金,对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合肥市“1346”行动计划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及传统项目的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择优给予项目投资的贴息、资金配套及前期费用补助。同时通过重组、招商引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吸引一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入驻合肥,并使昌河、海尔、佳通、日立等企业很快成为合肥支柱工业企业和利税大户。目前这批大企业群在城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仅16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去年就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3%、效益的74%、年净增产值的80%以上。同时,全市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近百家。记者今天从市计委获悉,2005年合肥市“1346”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52亿元(去年共完成投资133亿元),其中投资续建项目99亿元、新开工项目44亿元。·本报记者毛晨巫业林·(来源:合肥晚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