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泳乡年均蹦出上万“水青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00:00 温州都市报

  22年,连续七次获得“游泳之乡”的称号,对于温州来说,实属不易。而回首过去的时光,温州为获得这个称号所做的一切,也值得我们去慢慢体会。

  首获殊荣缘于创新

  1982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开始在全国进行首批游泳之乡的评选,此时温州的各方面条
件并不好。“我们之所以能入选,关键是我们以村办形式建造了东瓯游泳池,这在国内是首创。”市游泳协会秘书长陈承耀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游泳场馆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而作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人的思想领先了一步,黎一村利用村集体资金建造了国家标准的池馆———东瓯游泳池。当国家体委考察组了解到温州的这一情况后,大为赞赏,于是温州开始了“游泳之乡”的荣誉之路。

  温州的游泳成绩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冬泳活动的蓬勃开展。据介绍,在上世纪60年代,温州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冬泳活动,参与的人员每年都在递增。1989年,温州举办了“海螺杯”全国冬泳邀请赛,这项比赛在当时也是一种创新,后来被认为是全国冬泳锦标赛的前身。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首届全国冬泳锦标赛,到去年结束的第十届锦标赛,温州一届不落地参与其中,并多次取得团体冠军的佳绩。温州冬泳在国内有很好的口碑,也成为温州体育的一个品牌。

  游泳事业蓬勃发展

  温州的游泳事业主要分为三块,游泳场馆的建设、游泳人才的培养和群众性游泳氛围的形成。

  在场馆建设上,多年的规范管理使我市各类游泳池馆的数目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各类池馆共122个,其中50米游泳池馆47个,25米池馆37个,儿童池38个。形成了以体育中心游泳馆、九山游泳馆、医学院游泳健身中心三大龙头。同时,新建住宅小区、农村乡镇纷纷筹集资金建设各类游泳池。在人才的培养上,以九山游泳馆为主要训练基地,培训了数千名少儿游泳者,并向市队、省队输送大量运动员,其中有许多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优异成绩,如阮怡、阮恬及最近涌现的陈慧佳、苏郑宁等新秀。我市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游泳,每年夏季举办“包安全、包学会”的“双包”培训班,这样,每年就有上万名少儿或成人从“旱鸭子”变成“水青蛙”,游泳爱好者的队伍逐渐扩大,群众基础日益深厚。叶海鹏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