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着眼大局加强中日经济合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09:54 中国新闻网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季风 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在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中日关系出现复杂局面。出现这种复杂的局面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情况越是复杂,我们越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改革开放的大局和我国的总体战略出发,克服各种困难,维护和促进中日经济关系的健康发
一、中日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直接投资国,同时又是中国政府间资金合作的主要伙伴。到2003年为止,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相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位次发生变化,但日本对中国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30多年来,中日两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双边贸易、直接投资以及政府间资金合作构成了中日经济合作的三大支柱。 第一,双边贸易。中日双边贸易额,1972年仅为10亿美元,1981年超过100亿美元,2002年超过1000亿美元。2004年更高达1679亿美元,比1972年增长167倍。2004年我国对日贸易与2003年同比增长25.7%。其中对日出口735.1亿美元,增长23.7%;自日进口943.7亿美元,增长27.3%。2004年,对欧盟、对美、对日贸易分别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4%、14.7%和14.5%,可见,欧、美、日三足鼎立,日本占其一。与此同时,日本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也已经达到16.5%。进入2005年以来,对日贸易仍然持续增长,前两个月中日贸易总额达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对日出口为113.3亿美元,增幅达21.0%。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中日贸易额可望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第二,直接投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此后形成了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80年代初对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个高潮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投资波及到整个沿海一带;第三个高潮出现在2000年以后,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54.5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吸收外资总量的9%。到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461亿美元,约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量的9%左右,超过欧盟25国对华累计直接投资的总和。另外,中日在生产领域分工合作进展也非常迅速,这种进展不仅体现于数量上的变化,也体现于质量上的变化。80年代以加工贸易为主,90年代开始向电器、电子和机械行业发展,现在又扩展到信息通信产业和汽车产业。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三九”集团和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开始向日本国内进行直接投资,在日本设立了销售公司。中国对日直接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资额也很小,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三,政府间资金合作。亦即日本对华ODA,包括对华日元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其中日元贷款规模最大,从1979年到现在,累计总额已超过3万亿日元,约占中国接受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一半左右。日元贷款援建项目均为规模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和施工难度大的基础项目。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日本政府的ODA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对华ODA一方面支援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增进了国民感情;另一方面也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合作。 综观30多年来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的历史,虽然也出现了“东芝事件”、“两商社事件”、日方对华个别农产品设限,以及日方抱怨中国相关法律、规章变化无常、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投资环境不稳定等各种摩擦和困难,但主流是好的。 二、中日经济合作的互补性 迄今为止,中日经济合作之所以取得了如此顺利的发展,当然有多种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中日经济合作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在互补性的基础上,两国长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市场化轨道,并且形成了贸易、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一,中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中日之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日本经济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但缺少资源和市场,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高;而中国正处于发展和上升阶段,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拥有广阔的市场,但缺少资金和技术。中日之间存在着更多的互补性,只是在少数领域存在竞争。通过对美国市场上中日两国出口工业产品的相互重叠程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美国市场上,虽然中国与日本存在竞争关系的产品品种正在增多,但从金额上来看,也只有20%左右。如果考虑到我国出口产品大路货(附加价值较低)产品较多、而且出口产品中的进口零部件较多等因素,两国的竞争度仅为10%左右。 第二,双边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市场轨道。中日经过30多年的经济合作,双方的业务部门已经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发挥重要作用,而经济外因素对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也正是在“政冷”的情况下,“经热”得以长期存续的理由之一。 第三,中日经贸合作的内在互动机制。在长期的经济合作中,形成了“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内在的良性循环机制。这种机制有效地促进了迄今为止中日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日之间的互动机制中,90年代以前日本因素的作用大一些,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因素的作用开始增强。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相关专题: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