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解读连战“和平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3:21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连战来访是在国民党内达成共识后决定的。”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张冠华研究员说,最近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形势中,出现了有助于稳定、缓和的新的积极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台湾民意要求稳定、发展,希望通过发展两岸关系,增加民众福祉。台湾当局此前一系列激进的台独分裂活动,不被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认可,这给陈水扁造成了很大压力。大陆近期又发起了很多针对台独的行动,特别是出台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促使台湾岛内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台独路线走不通。民众的压力迫使包括台湾当
局在内的各个政党调整策略,缓和两岸关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立宪研究员分析,两次大选落败,让国民党从几十年的执政党成为在野党,这促使国民党反思自己的政策和策略,党内的分裂分子,也开始认同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在这种背景之下,连战和国民党都想在关键时刻扮演重要角色。他们认为,保证台海关系的稳定,符合民众利益,又有助于国民党本身发展,并可提高国民党在岛内民众中的认知度。全国台湾研究会原常务副秘书长曹治洲说,连战来访表明,国民党已经走出过去的成见,将政治视野扩展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台湾的发展上。曹治洲分析,连战来访,一方面显示了国民党和祖国以及中共沟通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执政党无所作为甚至走台独路线的现状之下,国民党愿为台海关系谋求出路,为台湾谋求利益和发展。杨立宪表示,国民党期望此举能打破多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坚冰,就各领域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加深国共两党的了解和合作,在大陆和台湾两个执政党之间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同时也向台湾民众展示:民进党处理不好、越弄越糟的台海关系,国民党却可以做好。杨立宪说,就连战个人来讲,这也是他的“寻根之旅”。他承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和“一个中国”原则,这也是对台海关系的一种表态。曹治洲说,连战来访的价值,不会因为其在野身份而有所削弱。张冠华分析,并不是所有两岸之间的事情,都需要通过官方执行才能做好,民间力量和在野党的作用是巨大的。国民党在岛内代表了相当部分的民意。杨立宪说,要打破政治坚冰,对和平统一做出决策,还得靠两岸执政党签订协议。但连战这次访问肯定会对一些事务的处理产生积极效果。

  连战其人

  连战,抗战的“战”

  连战,字永平,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1936年8月出生于陕西西安。其祖父连横为晚清民初一代大儒,早年加入同盟会,著有《台湾通史》。连战之名就是得于祖父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致胜之意义,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光明希望之象征。”其父连震东历任国民党党政要职,曾任台湾省“建设厅长”、台湾当局“内政部长”等职。十岁随母赴台在西安、重庆就读到小学四年级后随母赴台,1953年考入台湾大学政治系,195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65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67年在美国任教。1968年,连战返回台湾任教,担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暨政治研究所主任。两度参选落败1975年,连战步入政坛,出任台驻萨尔瓦多“大使”。随后步步高升,历任国民党中央青年工作会主任、“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常委、“行政院副院长”、“外交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1993年,当选国民党副主席,同年出任“行政院长”。1996年当选“副总统”,并一度兼任“行政院长”。2000年3月,连战作为国民党候选人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败。国民党下野后,李登辉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之职,连战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1年连任国民党主席,两次得票率都超过90%。连战执掌国民党后,对国民党进行了创党以来的第三次党务改造,同时积极推动与亲民党、新党合作,形成了泛蓝阵营。2004年3月,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档,再度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微弱差距落败。在当年12月的“立委”选举中,泛蓝阵营赢得“立法院”的过半席次。致力台海和平在两岸关系上,连战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致力台海和平。在其党魁任内,国民党倡议并推动了两次台商春节包机,指派副主席江丙坤率团于3月底至4月初对大陆进行了参访。在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取得成功后,连战随即决定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以国民党主席身份率团访问大陆。连战夫人方(‘王’加‘禹’)出身台湾大学教授之家,两人育有两子两女。

  海外华侨华人:两党对话顺应主流民意

  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地的华侨华人25日和26日纷纷发表声明、谈话或文章,支持并积极评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法国华侨华人会”发表声明:连战率团赴大陆访问有利于促进国共两党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声明说,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将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任何政党都不应违逆这样的主流民意,也不应忽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方向。“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发表声明,支持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声明说,这次访问是两岸进行建设性对话的开始,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发展空间,必将对台海和平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殷秋雄和“在日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庚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连战访问大陆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既有利于缓和两岸关系,也顺应了台湾同胞希望两岸关系稳定的民意,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大陆台商:对访问成果寄厚望

  各地台商对连战访问大陆给予高度关注。许多台商认为此举增进了台商在大陆发展事业的信心,并对连战访问成果寄予厚望。江苏省各地台商代表数十人26日在南京禄口机场迎接连战一行,他们手持鲜花向代表团成员致以热情的问候。南京市台商协会会长陈武雄说,看到连战和中国国民党访问团的到来非常高兴。希望通过两岸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尽快实现三通,促进两岸的经贸往来。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坤宗说,连战此次率团到大陆访问,其规格之高、团队之隆重是空前的,相信会对两岸关系的缓和产生良好影响。在北京经营房地产的台商黄紫玉说,连战此次来访是拥有台湾民意背景的。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高层会晤对话,对常年在大陆打拼的台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鼓励,让台商今后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在连战的祖籍地漳州龙海市投资的台商对此次连战大陆行更为关注。漳州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海市鞋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百合说:连战此行必将对两岸稳定起到很大作用。希望能促进两岸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在经贸全球化中占据更好位置,实现双赢。对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广东省台商也纷纷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连战此行有望使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对两岸经贸往来起到促进作用,也会使台商在大陆的经营环境更为有利。广州台商、尚豪公司董事长郑石清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两岸分隔,这次连战访问大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国共两党的直接对话对推动两岸和平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大陆台商来说,希望连战此行能推动两岸货物和人员的直接往来。

  美国的调子悄悄在变

  对于两岸间近来积极互动,美国官员表态时一度明显地持保留态度,感觉“似乎有点太多和太快”。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薛瑞福曾对外公开表示3点看法:有关台湾政党领袖访问中国大陆一事,“任何形式的对话都比没有对话好”;希望最近的发展不要导致台湾内部各政党间出现更大分歧;北京领导人最终仍须与“台湾执政当局”对话,才真正对各方都有好处。不难看出,美方希望通过点出中国大陆的“统战”策略,来给岛内的“大陆热”降温。但是,最近,美国对国亲两党领导人竞相走访大陆的评论调子,出现了微妙的积极变化。在美国国务院例行记者会上,针对是否担心“大陆与台湾的反对党领袖接触会使两岸关系复杂化”,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回答说,美国相信对话是解决两岸紧张关系的途径,因此美国“赞许并欢迎朝着此一方向的每个步骤。最近台湾人士前往大陆访问是正面步骤”。对于因此可能引发的岛内纷争等问题,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并不介入,美国关心的是“两岸人民采取行动,经由相互理解,获致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并降低关系紧张程度”。白宫发言人对此也表示,“我们相信,为解决某些问题并降低关系紧张程度,海峡两岸对话是很重要的”。布什政府的公开表态为什么会峰回路转呢?这是由于布什政府各级官员在华盛顿和台北频繁接触了“台湾各方面人士”,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连战及宋楚瑜访问大陆的想法及可能取得什么样的进展。据报道,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曾密会连战,探询连战大陆行的内容。连战向包道格表示他此行不会和大陆签署任何协议,也会掌握在野党的分寸,返台后会将访问成果向当局提出建言。连战也已指示国民党驻美代表袁健生在华盛顿向美方相关人士进行背景说明。美方官员也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宋楚瑜即将前往大陆访问,也有一定的了解。国民党和亲民党的说明,多少减轻了美方对两岸“可能走得太近的疑虑”。在连战与包道格密会之后,国务院发言人才代表美方首度肯定连战的大陆行,并用“赞许”、“欢迎”、“正面”等字眼来加以评论。美方的表态变化反过来迫使陈水扁转变了对连战大陆行的态度,也为未来两岸领导人的会晤留下遐想的空间。(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来源:合肥晚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