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将军之乡红色歌谣濒临失传 抢救工程因经费搁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6:23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麻城作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等待抢救和开发。作为革命年代重要宣传发动形式的“红色歌谣”,正是其中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那些熟悉历史细节、会唱红色歌谣的老人纷纷过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正濒临消失。麻城市乘马岗镇是全国著名的将军之乡,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先后走出了一百多位将军,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今天,当地的革命歌谣却随着一些熟知历史细节的老人们的相继去世后继无人。

  一、红色歌谣濒临失传

  初复时节,记者来到全国闻名的“将军之乡”——湖北麻城乘马岗镇。在革命战争年代,从这里曾先后走出了24位共和国的将军。在乘马岗镇,记者见到97岁的老红军徐立禄,因为年老耳背,村里的人跟他说话都要贴着他的耳朵大喊大叫。为了方便交流,记者就用笔和这位识文断字的老人聊了起来。

  老人努力回忆着,还哼唱起了当时的红色歌谣“:正月是新年, 穷人好可怜! 没有饭吃没有衣呀穿。富人吃的好, 鱼肉少不了 ,珍肴美味白炭火烤 。二月是花朝, 军阀逞英豪 ,帝国主义一齐推倒, 夺取政权来呀, 建设苏维埃, 无产阶级光明独彩。”

  乘马岗镇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杨兴权介绍:在册的老红军截止2003年有5人,去年年前死了2人,其中一位在武汉军休所,一位在当地的石槽冲村。

  早在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建宪就开始走访乘马岗镇健在的老红军及其家属,而时隔一年,当地在册的老红军又去世了两位。老红军徐立禄的老伴儿,93岁的黄贵仙老人就是在2004年去世的。当记者问到徐立禄的小孙子,27岁的徐生昌会不会唱爷爷那个年代的红色歌谣?他的回答是一个劲的摇头。陈建宪教授回忆说,一年前,几乎每采访一位老人,他都会感动地哭一场,那些尘封在历史深处的革命故事,让他深深感到做为一名文化学者肩负的重担。陈教授说:黄麻起义到现在已经77年了,红色歌谣要迅速抢救。

  记者在当地的乘马中学随机采访了几位在校学生。

  记者:“学校音乐课有没有教红色歌谣?”

  一男生:“没有。”

  记者:“从哪儿能听到的?

  一女生:“基本上没有,很少跟老人们接触,做家务时会哼唱一些。”

  记者:“有没有其他渠道可以学习革命歌谣呢?”

  一女生:“没有了。”

  乘马中学校长余满元告诉记者:红色歌谣只有年龄大的知道,年轻的都不知道。其实通过学校来普及是很容易的。

  据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介绍,1927年黄麻起义后,创建了红四方面军和其他红色武装,为了宣传和发动群众,把革命思想内容和当地传统的民歌、民谣等结合起来,就创作出丰富的红色歌谣。当时中央军委有个报告:从麻城革命斗争的发动情况来看,“革命文件不如革命口号,革命口号不如革命歌谣”。

  专家表示,那些熟悉历史细节,会唱红色歌谣的人如今都年事已高,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濒临消失。

  二、工程搁浅的背后

  2003年11月启动的黄麻起义红色文化紧急抢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搜集整理红色歌谣。但是经费问题成了拦路虎。傅广典说:经费的问题比较大,当地比较穷,我们协会经费少,全部投入到一项文化工程中,不太现实。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建宪曾分别2003年7月和8月趁学校放假带着几名学生,分两次到麻城走访当地的老红军和他们的家属。陈教授的采访行动也拉开了“黄麻红色文化紧急抢救工程”的序幕。按照陈建宪的构想,这一工程是要对黄麻地区的革命歌谣、人物故事、文化传统、民间戏曲、舞蹈、红色宣传画以及革命标语等口头的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普查,并尽快将普查结果编撰成《黄麻红色文化集成》一书出版。同时还要拍摄一部专题片,并在麻城等地逐步进行红色文化的试点保护工作。2003年11月18日几经周折湖北省委宣传部正式批复了,同意联合组织实施“黄麻起义红色文化紧急抢救工程”。陈教授回忆说:批复下来后,他们就到处去化缘,也多次找省财政厅。可直到今天为止,还是一分钱没有,他们不知道从哪儿可以拿到这笔钱。

  按照陈建宪教授的设想,整个工程大约需要20万元:其中6万元用于调查专访,5万元用于建立“黄麻红色文化资料库”,4万元用于出版补贴,5万元用于摄制电视专题片。抢救工程在麻城市委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勉强进行了一个月。由于资金无法落实,又陷入停顿。

  麻城是个贫困县,由于红色文化抢救工程的具体资金无法落实,陈建宪等人的住宿、交通等费用几乎都要自理,短短一个月,陈建宪个人就投入了2000多元。采访过程也相当艰苦。2003年8月,他们租了辆小面包车下乡,当时有42度的高温,恰好汽车熄火,他们只好推车前行。抢救工程搁浅后,先期只完成了采集部分革命口号、宣传标语等资料,专题片《苏维埃女将》也只拍了一集,大量的工作等待完成。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谈到工程搁浅痛心不已。他说:湖北要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民间文化能否缺席?麻城红色文化涉及的区域比较大,还牵涉到大别山麓的河南等省。而当年参加革命的幸存者年事已高,很有必要在短时间内,用录音、摄像等方式把这些红色文化保存下来,时间是越来越紧迫了。

  三、 谁来为红色文化抢救工程买单?

  麻城市博物馆承担着对当地文物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目前,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工作刚刚上马,资金就出现了缺口。麻城市博物馆馆长江益林介绍:资金短缺还不只有博物馆新馆一处,在今年上报的红色文化抢救项目中,麻城苏区需要资金约600万元。这对于一个财政困难的革命老区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江馆长说,“整个苏区包括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乘马岗会馆,王树声大将故居和墓穴,麻城苏维埃政府以及苏区军医院、兵工厂和列宁小学等等。目前他们已经向麻城市发改委递交了相关资料,等待资金拨付。”记者了解到,在麻城目前有300多处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文物点,但能顾及保护或定期维修的只有20几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乘马岗会馆现在还由乘马中学代为打理。

  乘马中学校长余满元:“在麻城顺河镇有个柏子塔,属于唐代建筑,经历战争年代和文革时期得已幸存,10多年来,博物馆方面一直申报对其进行维修,项目却一直立不起来。”麻城博物馆馆长江益林面带难色:“实际情况是,肩负着文物搜集研究重任的麻城市博物馆,30多位工作人员每月只能拿到50%到60%的基本工资。博物馆江副馆长表示,资金方面可以省一省,等一等,现在最让他焦虑的,是当地开发红色旅游没有一个整体规划。”

  条块分割是麻城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障碍。麻城市现有民政、文化、交通等多个部门都在搞红色旅游开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麻城市的烈士陵园。据麻城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烈士陵园是属于麻城市民政局的,他们也在开展各种名目的文物展览和宣传工作,甚至花钱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去做讲解员,这和博物馆的工作明显重合。

  麻城市博物馆群工部主任谢正芳兼任讲解员的工作,她介绍,湖北的麻城、红安以及河南省的新县,在战争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传统友谊,现在红色旅游方兴未艾,一样可以捏成一个拳头搞开发。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建宪表示,麻城这个有着1500年历史的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对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着麻城红色旅游事业,为着麻城革命精神的不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时间是越来越紧迫了,可20万元的经费在哪里?我仿佛听到了陈建宪教授在仰天长叹: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红色歌谣?我们一起等待答案。是的,有了资金可以拯救红色歌谣,但还要拥有红色歌谣的载体与技术的多元,以及适应性的转型,红色歌谣才能经久不息,流传下来。(记者 杨均)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