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中山陵更加璀璨夺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9:26 扬子晚报

  紫金山,山势巍峨,林海浩瀚,风景如画。中山陵,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城东的一片碧波之中。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孙中山对南京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在临终前曾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中山陵是我国民国建筑中最为辉煌的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凡去过中山陵的人都为它独特的造型、巧妙的设计所折服,它的设计首次采用了国际招标的形式,年仅33岁的吕彦直在国内外众多竞标者中一举夺魁,木铎形的中山陵平面图寓意警钟长鸣,发人深省。中山陵集我国传统陵墓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技术于一体,巧妙地结合了紫金山的山峦形势,把一个个独立的建筑用宽广的石阶、平台、大片的绿地,在一条中轴线上联成一片大幅度的整体。

  除了整体构造外,许多细节的设计也将中山陵庄严肃穆的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宽阔的墓道两侧,一株株挺立的苍松翠柏仿佛一位位忠诚的守陵卫士,默默守护着一代伟人。登临392级台阶,从牌坊、陵门到祭堂、墓室,博爱、天下为公、民族、民生、民权和天地正气的题字依次进入眼帘,孙中山的思想和业绩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镌刻在陵园建筑上,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晋谒中山陵,仿佛一次朝圣之旅。读懂了中山陵,思想也得到了一次升华。“看到中山陵宏伟的设计和由许多雪松带来的自然景色,加上紫金山雄伟的环境,让我们肃然起敬。”不久前,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参访团拜谒中山陵时,对中山陵的保护工作赞赏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陵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指示:“紫金山、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而且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据不完全统计,1966年,国家拨款100万元,维修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1978年,国家文物局拨款60万元对中山陵牌坊、墓道、排水系统、屋面、祭堂、墓室进行了维修。1986年,国家拨款62万元用于解决灵堂屋面漏水、围墙开裂、更换琉璃瓦、疏通窨井等。1990年以来,中山陵园管理局先后投资700万元,对音乐台、水榭、藏经楼、行健亭等10多处中山陵纪念性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1992年、2000年、2003年,还分别对中山陵灵堂屋面、碑亭屋面、卫士室屋面等进行了维修。1999年,中山陵园管理局还投资2000万元,对中山陵广场实行步行广场管理,很好地保护了这块圣地。

  除了陵园建筑保存完好外,中山陵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近10年来,中山陵园管理局投入逾2亿元,用于风景区森林生态和环境设施的建设。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风景区共种植各类树木62万多株,其中常绿树近30万株,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

  2001年6月,台湾“国父纪念馆”张瑞滨馆长率团来南京办展,他说:“我是第一次到大陆,来中山陵谒陵一直是我们的心愿,今天能如愿以偿感到非常高兴。弘扬中山精神,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共识。”

  中山陵有着宏伟的设计、优美的景观,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充分展示中山精神,中山陵园管理局成立了孙中山纪念馆、中山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出版了《中山陵史话》、《民国名人与中山陵》等一批书籍,同时积极加强与各孙中山纪念地的交流,2004年11月,还组团赴台举办了《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南京城市的记忆》图片展。在去年出台并实施的《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文化景区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用创新的精神、开放的思想、一流的标准建设中山陵文化景区,打造以中山文化为核心的民国文化”,大力弘扬“博爱”精神。目前,位于中山陵博爱广场东侧的《博爱画廊》已对外开放,《宋庆龄在中山陵》和《中山陵举行万人大合唱》等70余幅珍贵的照片让游人流连忘返。今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还策划推出了一台大型景观音舞诗画《博爱之花》,近400名演员用歌曲、舞蹈、戏曲、诗歌等方式,全方位地诠释了以“博爱精神”为核心的民国文化的内涵。

  保护、管理好中山陵园的一草一木,是时代和人民赋予中山陵园管理局员工的历史重任。历代陵园人怀着对这片土地无比崇敬的心情,无怨无悔地付出了青春和汗水。随着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推进,“显山露水、还绿于民”的理念将付诸实现,中山陵这颗璀璨的明珠也将在紫金山这片绿海中散发出愈加夺目的光彩。李敏 (新华日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