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锡藩:阔别60年昨返故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0:33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 姚媛媛

  【金陵晚报报道】在此次连战所率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成员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客人:60年来,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可是,他清楚地知道从新街口到莫愁路,骑自行车要花多少分钟;他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杨公井那里有一座“国民大戏院”,他能够流畅地说出一口地地道道的南京话……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成员陈锡藩,昨天中午1点半,再回他
的出生地——南京市延龄巷63号。

  “南京延龄巷63号,我就出生在那里!”昨天,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成员陈锡藩,此次访问团中唯一一位出生并生长在南京的成员,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陈锡藩祖籍湖南,然而,南京是他实实在在的故乡。他告诉记者,1934年,他出生在南京延龄巷63号,他的曾祖父在太平天国时期打到南京,扎下根来,因此,他的祖父、父亲和他,三代人都是在南京出生。他3岁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他跟随家人逃难去了湖南老家,在重庆念完小学,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他再度回到南京,之后就进入南京市五中上初中,一直到1948年离开南京赴台,他都在五中上学。

  这一次离开,再回来时已阔别60年。陈锡藩告诉记者,昨天中午,趁着短短的休息时间,他特意去了南京延龄巷和位于莫愁路的南京五中,去探访60年未见的故居和母校。“当我在南京地图上看到延龄巷依然还在的时候,那个心情,真的是太高兴了!”

  对于自己的出生地,陈锡藩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他说,他的家当年是砖瓦平房建筑,一部分是住家,有几个店面出租;那时候,延龄巷还不是什么有名的巷子,报家庭地址的时候他都习惯报的是与延龄巷平行的太平路;“路的这一面是杨公井,原来曾有过一个‘国民大戏院’,另一面是游府西街,我还记得那里当年有一个邮电局。”

  现在的延龄巷63号当然已经大变样了,是一幢现代化的大楼;周围的繁华新貌也让陈锡藩感慨万千。虽然故居已然不见,但陈锡藩还是兴奋不已地发现了两个从记忆中活生生地跳出来、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的当年的建筑:一个是就在他的故居斜对面的东方饭店,当年的名字是“东方旅社”,还有一个就是游府西街上的电信局。

  另一个让陈锡藩念念不忘的地方,就是他的母校,南京五中。“当年我家住延龄巷,每天上学,要穿过新街口,到莫愁路,骑脚踏车,花上20分钟就到了!”南京五中还在莫愁路的老地方,陈锡藩来到南京五中门口时,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五中的门口打着横幅:“建校60周年”,他在五中上学时,正是刚刚建校时;他离开南京60年,现在再回到这里,可不正是母校建校60周年吗?心里实在太感慨了。

  陈锡藩记忆里的母校只有两幢房子,今天的五中已经找不到过去的影子,但这丝毫不妨碍陈锡藩激动的心情。他在五中门口拍了照,留了影。他告诉记者,在台湾,还有一个南京五中的校友会,有不少当年五中的学生在那里,偶尔相聚,共同回忆在学校的时光。

  不仅如此,陈锡藩对当年在南京的同窗好友至今仍念念不忘,一口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侯乃文、张磐、陈强先;多年过去,好友失去联络,可是在他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过当年的情谊。陈锡藩回忆说,那时候和几个好友同去中山陵游玩,那时的固定线路就是游过中山陵,再去明孝陵;可是有一次再去玩时,一个好朋友提议说,我们换个玩法,不知道翻过这座山,后面是什么?于是,几个人就大着胆子,登上紫金山,走一条以前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当他们翻过山头,下到山的另一面时,才发现眼前居然是碧波荡漾的玄武湖!

  当记者问陈锡藩,还会不会说南京话时,陈锡藩立即流畅、干脆、响亮地回答了记者一句:“锅儿、碗儿、盆儿!”陈锡藩紧接着又用南京话说了一句“我到南京来非常高兴”,那字正腔圆的南京韵味儿,可不就是一位标标准准的南京人!陈锡藩表示,这么多年,乡音总归是难改的!

  (编辑 田木)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