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人工繁殖的主要成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6:12 中国网 | ||||||||
20年来,中华鲟研究所在没有可借鉴资料的情况下,从零起步,积极探索。从最初的网捕中华鲟过坝自然繁殖、葛洲坝坝下中华鲟性腺发育调查到人工繁殖试验性研究,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成功繁殖出中华鲟幼苗,并于1984年首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6000尾。在此基础上,中华鲟研究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开展中华鲟生态学调查,钻研中华鲟人工繁殖新技术,建立并完善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操作技术规程和幼鲟培育养殖技术,并于1988年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中华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鉴定。1988年,向长江放流中华鲟幼鲟12万尾、9至
20年来,中华鲟研究所先后制订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规程》、《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规程》两套行业标准,出版了《鲟鱼人工养殖技术》、《鲟鱼养殖技术》专著两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6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主要成果: 1、中华鲟繁殖生物学技术研究及人工繁育; 2、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成功使用,结束了捕杀野生亲鱼获得脑垂体的历史; 3、中华鲟幼鱼洄游规律及河口区幼鲟资源调查; 4、中华鲟繁殖群体种群结构及资源变化规律; 5、中华鲟大规格幼鲟培育技术研究; 6、中华鲟三期亲鱼蓄养研究; 7、中华鲟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研究; 8、中华鲟产后亲鱼康复培育研究; 9、中华鲟活体无创伤采卵技术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