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金沙江流域开发与环境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6:18 中国网

  一、三峡总公司承担金沙江4座水电站开发建设任务

  金沙江流经青、藏、川、滇四省(区),流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0°~105°,北纬24~36°之间,北以巴颜喀拉山与黄河上游分界,东以大雪山与大渡河为邻,南以乌蒙山与珠江接壤,西以宁静山与澜沧江分水。流域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流域面积47.32万km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26%;从河源至宜宾河道全长
3464km,落差5100m,分别占长江干流全长和总落差的55%和95%。

  金沙江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的1/6,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8891万千瓦,是我国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最大的水电基地。

  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对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实现“西电东送”,优化和改善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发展西南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更好地发挥长江三峡工程的效益,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金沙江中下游规划兴建梯级电站12座,装机总容量为585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632亿千瓦时。

  2002年,国家正式授权中国三峡总公司先期开发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电站。四座电站的装机总容量为385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744亿千瓦时。

  目前,溪洛渡电站施工准备工作全面展开,“三通一平”工程进展顺利,施工区已基本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向家坝电站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工作,水土保持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书编制基本完成;现场筹建工作已经启动。与此同时,乌东德、白鹤滩两座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按计划科学有序进行,计划于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

  二、溪洛渡水电站前期工作

  ●1995年1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五次会议纪要明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是建设这两个工程的业主”。

  ●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1年底完成并上报国家计委。2002年5月,三峡总公司向国家计委上报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项目建议书。

  ●2002月6月,国家计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立项建设论证会议2002年10月,国家计委计基础[2002]2004号文《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项目建议书的请示的通知》明确,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项目建议书业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溪洛渡和向家坝同时立项。

  ●2002年11月30日,国家计委在湖北宜昌主持召开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第一次协调工作会议。会议纪要明确要求我公司要抓紧溪洛渡水电站的前期筹建工作,为尽早建设创造条件,力争“十五”期间正式开工建设。

  ●2003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国务院有关部委、云南和四川两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科研单位参加了审查。会议认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满足本阶段设计深度和内容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审查会议的通过。

  三、溪洛渡枢纽工程简况

  (一)主要建筑物布置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分界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该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和改善库区及下游江段航运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电站为堤坝式开发,电站枢纽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拦河大坝采用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78m,正常蓄水位600m时水库回水长199km,相应库容115.7亿m3,调节库容64.6亿m3,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电站装机容量126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571.2~640.6亿kW·h(近期~远景),供电范围主要为华中、华东地区。

  (二)施工规划

  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划分为四个施工时段: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及工程完建期。

  于2003年开始筹建工程,为期3年零6个月,2005年导流洞开工。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46个月,其中准备工程工期为44个月;主体工程直线工期为64个月,到201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

  (三)移民安置规划

  根据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到2013年,全库区需生产安置农村移民44565人,搬迁人口52740人;工程枢纽占地、施工占地和封闭管理区占地范围内,以2004年实物指标复核成果为基础计算,该区域内需生产安置人口为8073人,搬迁人口8305人。

  (四)工程运行

  溪洛渡水库正常蓄水位600m,汛期(6月~9月10日)限制水位560.m,死水位540.00m。正常蓄水位时,水库库容115.7亿m3,调节库容64.6亿m3,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

  溪洛渡水库6月~9月10日在汛期限制水位运行, 5月底水库降至死水位,6月蓄水至560.00m,水库最大消落深度为60m。

  四、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情况

  三峡总公司在组织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中,始终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严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条例。

  (一)前期设计环保工作

  电站设计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按照原[86]国环字第00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要求,自1987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调查、研究与分析工作,并分别随“坝址选择报告”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了环境影响分析篇章,明确了主要环境问题和对策。

  (二)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要求,成勘院于1989年12月编报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1996年12月成勘院又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对该大纲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1997年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会,随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修改本)》进行了批复,原则同意成勘院按《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修改本)》开展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03年8月,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完成《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工作。2003年8月7日,中国三峡总公司金沙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处以筹函字[2003]47号文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2003年9月21日,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成都召开了《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会,并于2004年3月25日下发审查意见,原则同意铁一院按《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修改本)》开展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04年9月14日,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在成都召开了《溪洛渡水电站渡口乡至新市镇道路(辅助通道)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内部审查会议,铁一院根据专家意见对大纲进行了修改,并由溪洛渡工程建设部于2004年11月1日上报四川省环保局。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

  1999年6月,随着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启动,溪洛渡水电站展开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按照最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提出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深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及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昆明医学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师范学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科研院校参与了相关专题研究工作。其中主要专题工作成果,如“水温及水质影响”、“对珍稀特有鱼类的影响和对策”、“陆生生态影响评价”、“施工区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均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关于珍稀鱼类资源保护

  在开展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4月,以国办发[2000]30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批准建立“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溪洛渡水电站大坝下游。

  因保护区的设立与金沙江一期工程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矛盾,为了协调好二者关系,在合理开发利用金沙江巨大的水能资源的同时,使鱼类资源得到保护,三峡总公司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研论证工作。

  2000年11月,三峡总公司会同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以水电规办综[2000]0088号《关于金沙江一期工程与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请示》向国家环保总局请示。2000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办函[2000]249号文《关于金沙江一期工程与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复函》批复,明确要求三峡总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有关单位及水生野生动物、渔业水产、环评及水电等相关专业权威专家,针对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给出工程或保护区调整的替代方案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报告,并作好与该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协商工作。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对上述报告进行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向国务院提出工程或保护区调整的建议。”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三峡总公司会同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设计、评价单位共同开展了包括溪洛渡和向家坝两水电站的“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替代方案专题研究”。于2001年3月完成《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替代方案研究工作大纲》,并召开了咨询会。按照大纲工作内容,2002年3月完成了《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替代方案研究报告》,其成果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为顾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为专家组组长,金鉴明院士、曹文宣院士、刘昌明院士、曹楚生院士等1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

  2002年5月,四川省政府以川府【2002】18号文向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国务院批转了四川省的报告,要求国家环保总局研究调整意见。

  此后,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了包括农业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对保护区调整进行了考察。2003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会议,对四川省提出的保护区调整方案进行了复议。随后,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办函[2003]201号文发出了“关于印发200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会议纪要通知”,通知指出“会议原则通过了四川合江—雷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同时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办函[2003]200号文向农业部发出了“关于请提出四川—雷波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意见与方案的函”,“请你部会同有关省市和部门尽快提出四川合江—雷波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具体意见及方案”。

  在2003年8月召开的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上,三峡总公司承诺愿意承担有关保护区调整的前期论证配合费用。2003年9月,总公司以三峡计字[2003]306号《关于促进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工作的函》向农业部去函表示上述意向,以促进保护区调整工作的进行。到目前为止,总公司一共向农业部支付了保护区调整论证经费400万元。

  农业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保护区范围调整规划工作,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于2004年7月2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四川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更改名称评审会。会议同意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及其提出的保护区调整范围和名称更改。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成勘院于2003年3月编制完成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咨询稿。2003年3月,应国家环保总局要求,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组织成勘院和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向家坝水电站设计、评价单位)向国家环保总局汇报了金沙江一期工程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环评工作的有关情况,并主持召开了《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会。成勘院根据咨询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于2003年8月编制完成“报告书”送审稿。

  2003年9月,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主持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会。会后,成勘院按照评估会会议纪要,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其中,涉及“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关内容一直等到由农业部组织的“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整工作完成后才得以补充完善。根据农业部2004年7月完成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成勘院于2004年7月编制完成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

  2004年9月13日,三峡总公司以三峡计字270号文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保送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

  2005年1月5日和1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北京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复核技术评估会。此后,成勘院正在按复核技术评估意见补充、完善了报告书。

  2004年5月,铁一院又编制完成《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送审稿)》的编制。2004年6月3日,三峡总公司金沙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处以筹函字[2004]51号文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评价司。

  ●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水土保持

  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成勘院于2000年5月编制完成了《溪洛渡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并通过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审批。按照水保大纲和审批意见于2002年12月编制完成了《溪洛渡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于2003年3月主持了技术评审。水利部于2004年以水函[2004]106号文“关于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予以审批。铁一院于2004年3月完成《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大纲》的编制并通过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审批。根据水保大纲及其审批意见完成了《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编制。2004年7月16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技术评审,根据评审意见,铁一院完成了报告书的修改完善工作,并于2004年11月上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2004年9月13日,溪洛渡建设部于成都召开《溪洛渡水电站渡口乡至新市镇辅助道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内部审查会议,铁一院根据专家意见对大纲进行了修改,并由溪洛渡工程建设部于2004年11月1日上报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水利厅于2004年11月29日函审通过。根据大纲及其函审意见,铁一院已完成《溪洛渡水电站渡口乡至新市镇辅助道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目前已报送四川省水利厅。

  五、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环境管理及环保措施

  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从立项之初就本着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原则,在设计、招标、工程管理、合同验收等各个方面系统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为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在工程预算编制中,就将环境保护投资单独计列,并在所有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单独计列了环境保护费用。为落实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中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切实保证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建立了以环境监理为中心的环境管理体系。

  2004年12月20日,环境监理正式进驻溪洛渡水电站工地,成立溪洛渡水电站环境监理部,目前已经开展环保水保资料统计、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监理、植被混凝土生产性试验等工作。

  ●关于环保水保设计

  2004年10月29日,正式委托国电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溪洛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计划》、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编制《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及其辅助通道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计划》。

  ●关于环境监测

  2004年11月,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完成溪洛渡水电站环境监测立项工作。2004年11月29日,组织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监测联系会,初步确定由长江流域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监测实施计划》的编写工作,并建议由长江流域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地方环境监测单位共同承担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监测工作。按计划将于2005年1月25~27日,在成都召开《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监测实施计划》的技术评估会。目前,建设部正积极研究溪洛渡水电站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方式。

  ●关于水土保持监测

  2004年7月,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完成溪洛渡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立项工作。2004年11月7~10日,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在成都组织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技术审查会。2004年11月18日,正式委托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为溪洛渡水电站水土监测工作负责单位,会同四川、云南两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共同承担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及对外交通道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目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正在准备入场开展工作。

  ●关于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

  溪洛渡水电站6个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共需生产砂石骨料3203万m3,共需用水8395万m3,废水排放量取用水量的80%,排放废水总量为6716万m3。采取混凝沉淀法处理砂石废水、采取重力浓缩后重力过滤的方式进行沉渣处理。施工废水SS控制目标为70mg/L以下。

  ●关于混凝土加工系统废水处理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及主体工程共需混凝土总量1315.30万m3,共需用水199.17万m3,排放废水总量为12万m3,分由9个混凝土加工系统来完成。混凝土加工系统废水采用统一形式和规模的简易滤池处理废水,SS控制目标为70mg/L以下,pH控制在6~9范围内。

  ●关于机修系统废水处理

  溪洛渡水电站规划有3处机械修配系统,每个系统由布置在一起的机械修配厂、汽车保养厂和汽车修理厂组成。

  机修系统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CODcr和悬浮物。经常情况下,CODcr 在25~200 mg/L,石油类在10-30 mg/L,SS在500~4000 mg/L。废水处理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采用成套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

  ●关于基坑排水处理

  本工程基坑排水主要由降水、渗水、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水、地下厂房开挖排水组成,SS、pH、TNT和石油类为主要污染物。本工程基坑排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控制。对基坑排水不采用另外的处理设施,仅向基坑投加絮凝剂,排水静置沉2h后抽出排放,剩余污泥定时人工清除。

  ●关于大坝混凝土浇注及养护废水处理

  大坝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废水pH较高,由于量小,对工程江段水质基本无影响。该废水流入大坝基坑与基坑排水一同处理。

  ●关于生活污水处理

  溪洛渡施工期共规划有3个施工营地和1个业主营地。施工区生活污水水质与城市生活污水相近,生活污水高峰排放量约210.27 m3/h。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控制,采用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

  ●关于珍稀特有鱼类及保护区影响减缓措施

  《报告书》就溪洛渡水电站对珍稀、特有鱼类及保护区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减缓措施:建议将岷江干流下游、赤水河干支流、及长江上游干流的合江-马桑溪江段划为保护区以部分替代消失的生境,实施人工增殖放流,进行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水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方式。

  ●关于陆生生物保护措施

  (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严禁烟火。

  (2)通过制度化,禁止施工人员非法猎捕珍稀保护动物和鱼类。

  (3)教育施工人员,禁止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以减轻施工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4)运行期加强对陆生生态、尤其是水獭、眼镜蛇孟加拉亚种等珍稀动物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一但发现这些珍稀动物因溪洛渡水库兴建而受到影响,应立即采取补救性保护措施。

  ●关于弃渣场防护

  癞子沟渣场:采用浆砌块石拦渣堤加护坡对渣场进行防护。对渣场常年洪水以下,采用浆砌块石拦渣堤,为确保拦渣堤基础的稳定,采用钢筋石笼对基础开挖面进行回填。拦渣堤内设排水管以排除渣体内积水。在堆渣完成后,对坡面进行削坡开级处理,设计处理后的边坡为1:1.9,并每隔20m设置一宽2.0m的马道。对常年洪水位以上至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加0.5m超高部分,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对其余堆渣坡面采取网格浆砌块石护坡,并在网格内种植草皮进行综合防护。

  黄桷堡渣场:堆渣前,对其坡脚拟采用浆砌块石挡渣墙拦护,挡渣墙砌体内设排水管排除渣体内积水;堆渣完毕后对坡面进行削坡开级处理;为防止水库水位消落对坡面的影响,除在堆渣过程中要求将大块石堆置在渣体前缘外,并对其坡面进行整平。

  马家河坝渣场:堆渣前,对渣场坡脚采用浆砌块石挡渣墙拦护,挡渣墙内设排水管以排除施工期渣体内积水。堆渣完毕后,采取削坡开级的方式对渣场坡面进行处理保证渣体的稳定性并设置马道。堆渣过程中要求将大块石堆置渣体前缘外,并对坡面进行整平。

  豆沙溪沟渣场:坝址上游左岸的豆沙溪沟是电站施工期的主堆渣场,需对沟水进行处理。在距沟口约2.23km处修建碎石土心墙堆石坝,豆沙溪沟右岸设排水洞将沟水引至金沙江。电站施工期在坡脚处设置浆砌石挡渣墙,挡渣墙内设排水管以排除施工期渣体内积水;电站运行期对渣顶高程(580.0m)至水库死水位(540.0m)段坡面进行削坡开级处理,并对其进行整平;对渣脚至水库死水位高程坡面进行削坡开级处理。

  溪洛渡沟渣场:该渣场位于坝址下游右岸支沟内,堆渣坡脚紧邻沿线主体公路和施工公路,对溪洛渡沟水采取了沟水进行引导处理措施,在距沟口约1.82km处修建碎石土心墙堆石坝挡水,排水洞设在沟右岸,将沟水进直接排入下游金沙江。堆渣前沿公路内侧和渣体下游坡脚处设置浆砌块石挡渣墙,挡渣墙内设排水管以排除渣体内积水;弃渣堆放完毕后,对坡面进行削坡开级处理并设置马道,对堆渣坡面采取网格浆砌块石护坡,并在网格内种植草皮进行综合防护。

  塘房坪渣场:在堆渣前沿坡脚设置浆砌块石挡渣墙,挡渣墙内设排水管以排除渣体内积水;堆渣结束后对坡面进行削坡开级处理,并设置马道,对堆渣坡面采取网格浆砌块石护坡,并在网格内种植草皮的综合防护措施;渣顶内侧设置一道排水沟。

  ●关于枢纽工程占地区边坡安全防护

  对临水的开挖边坡及基础采取钢筋石笼护坡、局部喷锚和设置锚杆防止冲刷并保持其稳定性;对高陡开挖边坡,为保证开挖边坡稳定、施工安全和进度要求,喷混凝土、锚杆、锚索的施工安排与开挖平行作业,及时对边坡进行支护并设置排水孔排泄雨水;同时出于美化绿化和与周围环境协调考虑,要求在工程竣工前对坝肩开挖覆盖层边坡采取藤蔓植物绿化。

  ●关于对外交通水土保持

  对外交通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专用公路、铁路转运站、重大件码头等的基础开挖、挖填边坡、弃渣及料场在施工过程中的防护以及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等。对公路沿线进行稳定边坡开挖、浆砌石方格网护坡、挂网喷浆护坡、挡土墙、预应力锚索以及排水沟等。规划了21个渣场,对弃渣进行集中拦挡,并采取行道树及渣场复耕、绿化等生物措施。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