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时评:干部后备库宜用“三光”透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08:38 新桂网 | ||||||||
新桂网 历时半年,从4237名参选干部中经推荐、考核和考察,甘肃省委最终确定了1085名副厅级后备干部人选进入省管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于4月27日首次对外发布公开选干结果。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志宏透露,今后甘肃省凡提拔50岁以下的副厅级领导干部,主要从后备干部人才库中选拔;省委组织部将每两年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补充,每5年组织一次公开
建立后备干部制度,是党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保证党的事业代代相传、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重大措施。然而在不少地方,遴选后备干部由上级党委及组织部门拍板,公众缺乏参与,透明度低,因而容易滋生腐败。个别官员甚至把干部后备库当成用人“黑箱”,视为批发官帽的“钱箱”。买官卖官、“带病上岗”等丑恶现象,多滋生于此。甘肃省从4237名干部中公选副厅级“后备”,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改变以往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格局,推荐提名规范化,从源头防止和克服干部选拔的随意性,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如何保证这座干部后备库储备起真正的精英,确保所储之“物”不变质褪色,笔者建议以“三光”透视,将其打造成透明的“玻璃缸”。一是把整个选官程序置于“阳光”下。所谓后备干部,当然处在待提拔的候任之列。需要弄清的是,他们是带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上排队;还是怀揣红包礼金,趁月黑风高之夜,到上级领导家里“买座号”?从不少地方频频陷于腐败连环套的卖官乱局看出,出事的原因都在于选官缺乏正常排队的“排队机制”。离开阳光照射的干部后备库,被黑金侵蚀为一张写满暧昧名单的纸。铲除这种携贿赂就可随意插队的官场病毒,必须以阳光杀毒。所有见不得人的地下勾当,都惧怕阳光,让整个选官程序真正透明公开,公正和公平就不会被轻易挤出队伍。二是将选官名单置于群众“目光”下。那些一身贪病的“问题官员”,是不适宜做党的事业接班人的。这些人即使凭借一时的花言巧语骗过上级领导,却难以糊弄身边的老百姓。因为他们捞钱的无耻黑手,还伸在群众的口袋里;他们耗费巨额公共资金摆出的形象工程,已将群众推入水深火热中;他们推行暴力拆迁、暴力征收税费等野蛮行政,不遗余力地帮黑老板圈钱并借机肥私,其面目早已被公众看破。民心是杆秤,离开了群众目光的丈量,干部后备库里的储备品有没有以次充好之物,还真难说。三是将整个后备库置于“激光”监督下。在“后备”阶段就检测出问题、摘下帽子,显然比选拔到更高位置、脓疮变大再做手术成本要低得多。解决边腐边升、带病上岗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各项社会监督的整体合力,让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都能介入选官过程。以公开的方式确定的干部后备库,还应及时进行年检、月检等各种例行检查,及时将污染变质分子剔除出来。只有那些经过层层反腐廉政关哨的严密检查,仍不失其节、不失其志的干部,才是党放心、群众放心的接班人。 作者:张培元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