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辗转四地寻根 两岸关系进入战略窗口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11:00 国际先驱导报 | ||||||||
“未晚先投宿,鸡鸣好看天。” 连战在离开家门赴大陆之前,颇有深意地提到了这副四川小旅馆常挂的对联。八天之内,连战辗转大陆四城,在南京故迹寻找国民党之根,北京寻找两岸和解之根,西安故居寻找故土之根,上海寻找发展之根……
4月26——4月28日:南京·寻国民党之根 “曾经存在,存在即已足够” 国际先驱导报南京特约记者 高雷 报道 4月27日上午8点50分,连战抵达中山陵。 这一天的南京和前一天一样,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中山陵蓝色的琉璃瓦耀目。两天前,南京刚刚下了一场大雨,江苏省省委副书记任彦申风趣地说:“在连战先生率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来南京的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雨,把南京城冲刷得干干净净。今天南京晴空万里,这说明连战先生率团到大陆访问是顺乎天意的。” 国民党的中山陵情结 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临终前谈起身后之事时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孙中山先生在南京的时期,正是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草创阶段,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虽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却是他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三个月,因此,孙中山对南京怀有深厚的感情。当时南京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革命尚未成功,孙中山要葬于南京,正是要鼓励同志继续努力,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此后,中山陵对于国民党人有一种神秘的号召力。据陵园资料显示,有不少台湾老兵千里迢迢回到大陆,只是为了看一眼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允许来大陆采访的第一位台湾记者、《台湾时报》副总编辑张自强先生游览了中山陵之后感慨,“当年石碑和各种建筑物上镌刻的‘中国国民党’等字样和党徽,一一存在,完好如初,我感到意外,也十分吃惊。台湾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大陆却称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国共两党虽然奉行的主义和实行的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也不同,但是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和怀念,却无二致。” 中国国民党发言人、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曾经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去年台湾“立委”选举中,结果泛蓝果然顺利过半的结果证实:以孙中山先生为号召的大陆政策是有其民意基础的。因此在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同盟会建立100周年的2005年,国民党打出了“历史牌”。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朱卫东说,国民党是要通过对自己历史之根的确认,来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国民党”。 4月26日,连战在南京禄口机场向几十年前曾经陪国民党走过一段岁月的南京市民问安“中国国民党非常想念大家”,一语未毕,身旁的张荣恭已是热泪盈眶:“我从李登辉时代,就推两党领导人互访了……”追溯上一次的国共最高层领导人会面,已经是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国共和谈,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不久,蒋介石撕毁协议,内战爆发。 连战说,这是一次间隔了整整60年的访问,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现在的国民党并非当年的国民党” 为了迎接连战,中山陵不但早已进行了重新粉刷,还特地为他开启了中间的大门。27日上午,连战从博爱坊开始,走过石阶392级,来到中山陵祭堂。1925年,青年设计师吕彦直在自己的方案中融汇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 连战在27日的演讲中说:“我想,面对今天两岸的局势,尤其这种可以说是称为严峻的一个僵局,我们免不掉会回忆到中山先生弥留的时候,一再地昭示国人不要忘记和平、奋斗救中国。和平、奋斗,中华民族有前途、有出息,对不对?” “我非常感谢的就是,中山先生是我们今天两岸大家共同尊崇的国族的前辈,在大陆,他也被尊称为革命的先行者,让我们大家一起追随革命先行者的脚步,共同地来努力,奋发图强,让我们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真正地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 大陆对国民党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太多,不管南京的总统府,孙中山、宋庆龄、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曾经下榻过的北京饭店,还是上海的孙中山和蒋介石故居。做为一个百年历史的政党,国民党领导人56年后重返大陆,更让人有一种如梦似真的错觉。然而正如连战所说,当年的南京已非现在的南京,现在的国民党也并非当年的国民党,过去曾经存在,存在即已足够。必需回到这样的认识,两岸才可能正常地走下去。 现在的南京街头,伫立着一位台湾女歌星演唱会的广告牌--“原来你也在南京”。 4月28——4月30日:北京•寻和解之根 “我们是‘中国国民党’” 国际先驱导报驻香港记者 施春 报道 大陆著名台湾专家李家泉依然记得,2001年,他肯定和支持了连战所公开主张和提出的“三个论点”:“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主张‘本土化’但这不等于‘去中国化’”;“我们是‘中国国民党’,而不是‘台湾国民党’”。 “‘台联’党精神领袖李登辉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竟然以我以上所说的话为证据,攻击连战‘勾结大陆学者李家泉密谋卖台’,并‘达成三项共识’……怪哉,怪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几年之后,岛内气氛从“红帽子”满天飞转变为“大陆热”。民众对于即将到来的“连胡会”,也给予了更多的期望。 国民党抓住契机 张麟征(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连战赴大陆展开“和平之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治动作,也是一次战略转变,开启了两岸关系的新契机,对当局颇具威胁。 促使国民党作出战略转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民意支持。在岛内,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两岸交流获得了民众较高的支持度。年代民调在江丙坤访问大陆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台湾过半的民众赞成两岸关系缓和,支持江丙坤访问大陆,这对连战登陆是一大鼓舞。国民党内一致赞成江丙坤、连战访问大陆的决定。以前大家是怕民进党抹红,现在抢着戴“红帽子”,要抽签才能加入到访问团中去。 二是民亲合作。“立委”选举后,泛蓝过半,但因为宋楚瑜不再推动国亲合并的政治工程,扁宋会后,亲民党开始向民进党靠拢,国民党受到很大冲击,这也是刺激国民党出招和连战祭出大动作的原因之一。 余克礼(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向良性的、正常的方向发展的契机,既有岛内因素、国际因素,也有大陆因素。 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大陆,大陆根据选后台湾政坛新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以积极主动姿态推动两岸关系朝缓和方向发展,采取了推动春节两岸包机、孙亚夫赴台吊唁辜振甫、贾庆林发表对台六点主张、胡锦涛发表对台工作四点意见、积极务实处理连宋登陆等一系列措施,促使两岸关系出现缓和的新气象。 大陆对台新思路有效 张五岳(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前所长):北京最近一系列的对台政策呈现出主动、积极、开放的特色,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很少看到的,几乎可以媲美大陆1979年发表《对台湾同胞书》的时期。 北京对台政策的另一个特色是区隔对待,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入岛入心”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大陆对台系统极力推动的目标。这些政策在《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前是很少看到的。可以说,《反分裂国家法》使北京在处理两岸关系上更有信心,更具有主动性,更加务实。 连战登陆意义多重 张麟征:国民党率先“登陆”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国共有多年的恩怨情仇,历史上曾两度携手合作。国民党是台湾最大在野党,在“立法院”占有80席左右,可以影响台湾半数左右的民意,民意代表性很大。 其次,对陈水扁来说,“扁宋会”其实是陈水扁利用宋楚瑜作挡箭牌,让僵持的两岸关系得以拖延,既不至于破裂,也不用修正其基本路线,但连宋的相继登陆完全打乱了陈水扁的两岸政策布局,让他相当头痛。 第三,对大陆来说,新的大陆热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以及两岸新民意的形成,为国际社会解读《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一个正面指标。《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大陆受到的国际压力得以释放,陈水扁试图煽动国际社会反制《反分裂国家法》的努力一一破功。 第四,连宋的登陆对岛内政党关系、包括民进党和“台联”党的关系、蓝绿关系也将发生难以预测的影响,这些可在今年年底县市长选举中看出端倪。 民进党应把握良性发展契机 余克礼:目前可以谨慎乐观地认为,陈水扁任期内像2001年~2002年狂热推动“台独”路线的局面,可能暂时不会出现。尽管两岸关系出现良好前景,但能否从根本上打破政治僵局,目前来看,条件仍不乐观。虽然大陆与在野党、民间交流热络,但只要民进党当局不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上来,不接受“九二共识”,不放弃“台独”党纲,两岸僵局就无法打破,未来两岸关系前景仍充满变数。 严安林(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两岸互动呈现出两种轨迹,一种是两岸民间、经济社会交流不断深入,尤其是最近两岸政党对话开启,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另一种是当局对两岸关系发展踩刹车,声称要法办江丙坤,对连战登陆泼冷水。近期来看,民进党还会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值得观察。 连战访问大陆意义深远,政党交流一小步,两岸交流一大步。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对两岸关系具有长远意义的是,连战大陆行导正岛内的价值和思维取向,告诉台湾老百姓,爱台湾是有多种方式的,过去民进党挑衅大陆,使两岸关系紧张,并不是真的爱台湾,促进两岸关系稳定,才是真正爱台湾的方式。 民进党当局对在野党领袖竞相访问大陆不应该吃醋、生气,更不应该失落,认为是“去公权力化”。民进党必须反思的是,正是由于它多年来在两岸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才令国民党有所作为。当局应积极跟进抢先,因为在改善两岸关系上,民进党手中的资源、地位比国、亲两党更有利。 4月30——5月1日:西安•寻故土之根 不带乡音的“陕西人” 国际先驱导报驻西安记者 冯国、戴盈 报道 当连战踏上东方航空的班机,发现自己被当作陕西人接待,看着陕西空乘员和陕西菜,虽然连战早已忘记家乡话,但连战带来的祖父连横著作《台湾通史》却显示,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家族的责任和光荣。 房东细述“连仔”童年往事 连战童年时在西安住过好几个地方,现如今地址确切的就数雁塔区的杜城村了。杜城村在西安市区南约10公里,连战四五岁时曾在此生活了1年有余。 如今已81岁的孙绍信,曾做过连战的“小房东”,比连战年长一轮(12岁),他指着自家院落介绍,连战家3口人就住在他家的东厢房里,一门一窗,一个案板连着一垅土炕。这处东厢房2002年刚刚翻盖过,好在此前有照片等资料留下来了。 提起连战的童年故事,孙绍信的话滔滔不绝。他说:“有时候他胡跑,他妈生气了,给他画个(圈),呆在里面,不让出来。他就不出去了。(连战)他妈他爸都有知识,他爸当时是‘大官’,但很随和,回来时常常把我的手一拉。对咱这儿的群众都很好,见了群众都打个招呼。他妈妈的教养好,连战很听她的话。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妈常常喊的‘连仔’、‘连仔’的声音。(连战)玩就是一般的踢毽子,给地上画几个方方,跳瓦片,瓦片一扔拿脚一拨。还有跳绳,踢毽子吧。那时候他很小,四五岁,他玩不了,他看人家玩就教这样弄。” 同窗回忆小学情 西安市后宰门小学位于陕西省政府新城大院正北约1公里的地方。记者到达这里时,听说连战是自己的校友,小学生都高兴地问记者可不可以和连战合个影等等。 而对于仍在病榻上的儿时同窗刘雪松来说,连战来西安的消息让他颇多感触。74岁的刘雪松说,当年他和连战都曾是学校童子军成员,穿着米黄色制服,头戴船形帽,人手一根约2米长的童子军军棍,脖子上还系着一条领带。春游时,十分神气。1944年小学毕业时,学校发信封奖励成绩好的同学,信封右下角印着“后宰门小学”的字样。“如果保存至今,应该是赠送给连战的最好礼物。” 祖母墓园常有人祭 清凉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上塔坡村北的塬上,向北可俯视美丽的西安,来客们多赞好风水。而连战祖母的墓园就在此。连战祖母的墓园以青砖围墙,黑门之上的横额上篆书“祖德流芳”,墙内绿色满园,一派园林风光,墓则位于墓园的东南角。 受台胞张左鹏之邀,东北军后裔于亚男与弟弟2002年一起寻找过连战祖母之墓。1941年生于西安的于亚男说:“当时头一天下过雨,那路不好走,当时农村的地坑坑洼洼的,(车)头都调不过来。因没有一个具体的地点,问了好多人也不知道。后来发现东边有一个碑子上写着‘沈太夫人之墓,连永平1991年4月立’等字。猜测可能是。问当地的农民,农民说这附近的确有一个是国民党大官的奶奶墓。”此后,于亚男每年都来墓园为连战祖母扫墓。 4月25日于亚男与记者再次来到墓园。看着新型墓碑,她说原来的碑子是长方型的,横着的碑子。墓碑上刻的是凤,整个碑的两边还有楹联,底下是一个烧香的供台。“我每扫一次墓,就加深一次感情,总认为这个连战先生是知道的。每次扫墓时我就说,你的孙子在台湾,现在回不来,我来祭奠,每次都是这样说。我觉得是一家人,我为连战祖母扫墓就觉得为亲人扫墓一样。” 台胞李中仁是台湾陕西同乡会的理事。曾经带给连战有关西安的信息,他说:“连战很感激这个事情,我今天过年特别给他寄了一个贺年片,里面把坟墓和我在拜那个坟墓的照片也寄了一张,所以连战内心很感慨,他就写了一幅对子(‘善于人同’)送到我家里去。” 据介绍,这里清明、重阳二节常有客人前来祭奠,至于日常的维护,与墓主同信佛的出家人多有担当。据附近的村民说,1991年,有台胞来到当地,声称受连战之托,找到连战祖母的墓,立了碑。九十年代中期,有台湾友人来扫墓时,又换了一次碑。现在墓前立的已是第3块碑。 表姐回忆过家家 连战的表姐赵连玉今年4月20日在众多学生的簇拥下刚刚过了70岁大寿。小学教师赵连玉告诉记者:“当时上北新街小学,我们在北新街住着,那里就我们两家,没别人。所以玩的时候肯定是我们俩在一起。” “他聪明、调皮、好玩,性格好强。但又善解人意,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事情了,他可以道歉。他心地还善良,跟我玩耍的时候如果输了他可不认,当时我们争论急了,他打我,打得我脸上出血了,然后他又赶紧拿出手绢来给我擦,表示歉意。我们一块儿玩就是打日本鬼子,在那样一个年代。就是把桌椅板凳架起来,棍棍棒棒架起来当坦克、当大炮玩。他就给我分配,‘你驾大炮我开坦克’。” 对于打伤连战手的事,赵连玉一直记在心底。“有一次我做了个毽子,鸡毛毽子,我好不容易做起来的,针针线线缝起来的,自己也心爱,他看见我做好了,他就要。我说我不给你,这回我不给你,怎么说我也不给你,我们俩就争,我的手把鸡毛毽子往这边一搁,然后拿了个劈柴棒子--在院子的筐子里搁的劈柴,拿了个劈柴棍子就抡过去了,就抡他手上了,那阵没有想多,我就是不给你。我也反抗,结果后来把他的手都抡烂了,8个指头都抡烂了,害了一冬天冻疮。把他手抡烂这个事情,我很内疚。” 对于连战小时的穿着,赵连玉仍记得十分清楚。“姑妈从小就教他,做人啊,做事啊,都要像模像样的,不能随便,包括说话。他那个装束啊,小时候穿得跟现在电视上一样,短西服裤,西服裤还是带背带的,底下是个皮鞋,一看就是有知识人家的子弟。” 5月1——5月3日:上海•寻发展之根 搭上大陆经济高速列车 国际先驱导报驻上海记者 潘清 报道 “我希望连战一行访问大陆不仅能带来两岸和平的美好愿景,更有助于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和发展,”上海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惠德说。 上海是此次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行程的最后一站。有国民党党务人士表示,首站南京可说是“感念之站”;第二站北京为“和解之站”;第三站西安为连战的“怀亲之站”;而上海则是“希望之站”,让两岸营造和平希望是接棒者的重任,且上海的经贸发展更为大陆未来经济的希望。 作为在上海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5月2日中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将应大陆8家台商投资协会会长的邀请,在上海浦东东方滨江大酒店就两岸经贸问题发表演讲,并与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代表餐叙。届时,86位来自各地台协的会长或副会长,以及50位上海本地企业家将参与此次聚会。作为东道主,叶惠德一直在为这次富有特殊意义的聚会而忙碌。从预定场地到邀请与会嘉宾,甚至连邀请函中的文字,都由他逐字逐句地亲自修改。而连战一行抵达及离沪返台,叶惠德都会亲自到机场接送,以尽“地主之谊”。 这位14年前就来上海投资的知名台商,如今拥有一个在祖国大陆颇具知名度的速冻食品集团。他说自己目睹了十多年来两岸经贸往来的稳步推进,也遗憾地看到“有一些障碍始终无法排除”。 “在大陆投资的台商非常希望获得来自岛内银行的金融服务,目前虽已有多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了办事处,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正式营运。另外,大陆台商的子女教育问题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叶惠德说,要消除台商投资过程中遭遇的这些障碍,两岸需进行对话和谈判。他真心希望此次连战一行的来访,以及国共两党的接触,能对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经贸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期待透过这种作用,促进两岸的对话和谈判。 叶惠德所在的上海,在过去几年中已跃居祖国大陆吸引台商投资最多的地区。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末,上海已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5440个,合同资金超过12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方转投资,上海的台资恐怕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与最初的小规模和试探性投资不同,近几年落户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台商投资项目呈现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特别超过1000万美元的单个项目投资迅速增加。而以IT、IC为代表的信息制造业的大量集中,则凸现台资在上海信息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统计显示,台湾前100大财团中近七成已投资上海,86家台湾上市公司在上海拥有投资项目。 目前,生活在“大上海”地区的台胞及眷属超过30万人。为了给在这里投资、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提供更多便利,上海不仅开设了台胞定点医院,还主动向台胞推荐学校,让其子女能顺利办妥入学手续。而隶属于台协的“台商投诉处理协调中心”,也帮助不少台商解决了经营中发生的争议和纠纷。越来越多的台商视上海为他们的“第二个家”,这令他们对连战一行的来访,以及此行将给两岸关系带来的变化给予更多关注。 “大陆台商希望,56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接触,能如同久别的兄弟重逢一般,更多地关注两岸经贸往来和交流,憧憬两岸发展的远景,”叶惠德说,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前途,对于海峡两岸的和平安宁都是一件幸事。 国际先驱导报评论:两岸关系进入窗口期 【作者】商汉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中山陵从来没有像2005年的春天这样如此频繁地面对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面孔。系出同源的国亲两党主席连战和宋楚瑜,都会在这里登上两岸政党沟通与理解的392级台阶。从两岸政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它不但标志着以政党为单位的两岸关系,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开始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此举也给两岸关系创造了一个新的战略窗口期。 两岸关系的战略窗口期,是从国亲两党主席宣布访问大陆开始,直到两次访问最终在两岸相互的政策制定上产生影响为止。在这个时期内,连宋此行所带来的信息,台湾当局在此行之后所作出政策转变,以及美国在连宋此行中的表现,都应当成为观察的变量给予相应的重视。这是战略窗口期的最大价值。 一方面,这个窗口期给了人们一个观察台湾目前对大陆政策走向,以及台湾民众对大陆舆论的机会。连宋访问大陆,对于台湾政局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冲击。台湾当局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对抗意识,甚至包括“台独”势力,都会因此产生一定的调整。这个时候的两岸关系,就像是试管中的试剂,连战和宋楚瑜的访问如同催化剂,让两岸关系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化。 另一方面,这个窗口期也是制定下一步两岸政策的契机。之所以成为窗口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政策机遇。连宋此次访问大陆之后,尤其对于岛内的政治、法律等体系来说,都将产生一定的改变推动作用。以往以对抗思路因应两岸关系的台湾当局,势必要在整个“法律”“外交”“经贸”思维上重新回到“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否则将无法面对连宋从大陆带回的民族善意和血缘共识。 再者说,多年来,两岸关系多以政治军事或者经济的刚性因素进行考察,而文化民心的柔性因素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在这个窗口期之后,以往台湾政局中谁当政,谁对两岸政策说了算的局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历史因素和民心因素都上升成为两岸交流的关键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谁在这个窗口期中掌握历史话语和民心标杆,谁就可能成为这个窗口期之后的两岸关系的决定者,并进而在台湾岛内政坛占据有利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台联等“台独”组织和李登辉等人,对于连宋访问大陆乱扣帽子,甚至痛不欲生。 我们应当重视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的示范效应,这种效应会给今后的两岸关系带来一个新的开端。而作为战略窗口期,这两次访问又相对独立,因为凡是期待和平安宁生活的人,都乐见连宋之行给两岸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些人在台海两岸,包括国际社会,应当是大多数。要知道,如果大多数人的意志仍然不能给台湾当局带来棒喝,那么又有什么理由拯救这个政权于迷津中?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相关专题: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