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汽车企业集团购回19世纪流落到境外国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11:05 南方都市报

  重金购国宝 转赠博物馆

  广州首例企业购买文物捐赠,广汽捐出价值数百万元广彩大碗

  时间:今天下午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事件:广州汽车企业集团斥巨资购回19世纪流落到境外的七件广彩精品,捐赠给广州博物馆。

  出产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广彩开光人物图大宾治碗”,是被广州文博专家认为堪称“国宝”的广彩珍品。这只大碗19世纪自广州十三行漂洋过海流入英国,几经波折,几易其主,两百年后终于重返故土。

  由广州汽车企业集团斥巨资购回的这件广彩精品,今天正式捐赠给广州博物馆。记者了解到,这批文物的价值有数百万人民币。据悉,这也是广州首例企业购买文物捐赠给博物馆。

  意外发现广彩大碗

  最初发现这只广彩大碗的并不是广汽,而是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

  去年5月,曾波强应邀到欧洲考察文物市场,偶然在英国伦敦一位古董收藏家的陈列柜里遇见了这件广彩精品。

  “实在是太罕见了!广州市文物总店这5年来在海内外收集了两三百件广彩精品,但像这么巨大而精美的广彩瓷器,还是第一次发现。”曾波强说。

  这位英国藏家叫做戴维,他的家族从事古董收藏买卖已经历了四代人。据介绍,这只瓷器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一名皇室成员从广州十三行购回英国的,当时主人把它视为珍宝,舍不得使用。后来,又将其赏赐给一个英国大臣,几经波折,最终流落到了戴维家族人手中。

  曾波强等文物专家确认这只瓷器为清朝广彩无疑。当曾波强向戴维提出购买时,却被拒绝了,理由是这是家族的私人收藏,只做摆设,不愿出售。

  广汽重金买下转赠

  曾波强说,现在我们一直在提要振兴“三雕一彩一绣”(玉雕、牙雕、木雕、广彩、广绣)这些广州传统的民间工艺,但是我们没有好的精品给后人看,怎么振兴?为此,曾波强花了3天时间,说服戴维将这只瓷器出售给广州市文物总店。

  去年年底,这只广彩大碗运回广州,立即引起各方重视。广州汽车企业集团有关负责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表示愿意出重金购买下这只广彩大碗及其他6件广彩瓷器,转赠给广州博物馆。据悉,相关捐赠仪式今日下午在广州艺术博物馆举行。

  昨日,记者未能联系到广汽集团有关负责人。

  广彩大碗 中西合璧

  这只“广彩开光人物图大宾治碗”口径达59.5厘米、高24厘米,容量在9加仑左右。据文物鉴定专家介绍,常见的广彩口径一般为20厘米-40厘米,这只广彩大碗是目前所见同类作品中最巨大的。

  大碗中有人物图案202个,腹部内壁描绘的是清朝中国官员生活场景,碗心主题纹饰则是宋朝的杨门女将的故事,在碗外壁口沿处还装饰有官吏开堂审案、众人围观对弈等画面。

  广州市文物总店专家张卫星介绍,这只广彩大碗在绘画、胎釉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清代中期的断代特征,造型又具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艺术色彩,装饰内容却极富中华民族的特色,中西合璧,工艺精细,富丽堂皇。

  由于这批广彩精品异常珍贵,从今天起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限展3天(从4月29日至5月1日),展览完毕后,将由广州博物馆永久收藏。

  小资料 广彩,我国三大外销瓷之一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始于清康熙晚期,成熟于清乾隆、嘉庆时期。其瓷胎最初来自景德镇,再经艺术加工,低温烘烤而成。从清雍正时期开始,广彩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与青花、五彩并为我国三大外销瓷。

  据广州文物总店专家张卫星介绍,清政府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制度。在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向中国大量订烧广彩瓷器,通过广州的十三行销往海外,广彩的纹饰是依据西方人的喜好和要求精心绘制的。广彩瓷器也是一种当时西方了解中国社会状况的载体。

  观点

  市文化局局长陶诚: 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据了解,目前博物馆藏品的来源,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拨款征集,此外还有少量私人捐赠。一位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依靠财政拨款征集文物,毕竟是杯水车薪。如果能得到有实力的企业的支持,这当然是好事。

  国内大企业、大财团近年屡有购买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的大手笔。2000年,保利集团出资从拍卖场购回圆明园国宝,声名鹊起。本月11日,国内首次大规模讨还流失国宝工作正式启动。这一工作由“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负责,也是非政府的、民间的行为。

  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陶诚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的意义在于唤起广州更多企业、更多民间资本对广州文物收藏保护的关注,支持广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市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企业捐赠文物呼唤政策支持

  在国外,企业购买文物,再转赠给博物馆,可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广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认为,对于国内企业的捐赠,应该出台一个完善的政策,以形成鼓励更多企业支持博物馆事业的机制。如果没有相关政策扶持,单靠个别热心企业成不了气候。

  对此,陶诚表示,推动出台这样的政策扶持,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酝酿、调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出钱收藏、捐赠文物,也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形象,它所得到的回报可能会超出它的投入。 本报记者 许黎娜 实习生 杨赛 通讯员 文宗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