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时评:整顿“形式评比”具有积极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07:26 新桂网 | ||||||||
新桂网广东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撤销、合并了一大批形式主义色彩浓重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其中撤销的项目占原来项目总数的92.3%:以往广东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举办的各类评比项目共2146项,经过清理整顿撤销了其中的1981项,只保留了98项(据《中国青年报》4月29日报道)。 单看这组数字,就让人感到无比吃惊——原来90%以上的评比竟然都是“形式评比”
“形式评比”泛滥,其弊端是多方面的,粗略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仅表现在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组织各类评比,需要大量财政性经费支持,更表现在接受评比的下级单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配合、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各种“形式评比”劳民伤财,增加了基层单位的负担,让他们苦不堪言。 其二,给“权力寻租”以可乘之机。组织评比的上级单位以各种形式、变换名目向接受评比的下级单位伸手要钱,已经是很多评比活动的公开秘密,评比成了权力部门进行“权力寻租”的工具,基层单位虽有怨言也无可奈何。比如“广东省绿色住区”评比,给每个评上的企业发一个特制的牌匾,收费高达5万元,这是明目张胆地借评比之名行捞钱之实。 其三,违背了市场规律,干扰了市场运作。目前很多“形式评比”,其实质是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应该由市场来管的事情,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作。比如“优秀新产品”评选、“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选、“优秀图书、期刊、作品”评选等等,完全可以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的事情,政府部门却习惯于越俎代庖,这是典型的政府职能越位的体现。 其四,助长了形式主义风气。“形式评比”越多,政府部门的会议、文件就越多,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步伐就越发沉重。而既然评比是“形式性”的,就必然会助长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意识和形式主义作风,热衷于政绩工程,习惯于走过场,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不求真不务实。 以上四点,是“形式评比”泛滥的主要弊端,也可称作“形式评比”的“四罪宗”。而反过来说,清理整顿“形式评比”,其积极作用即是:将会减轻基层负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将会堵住政府部门“权力寻租”的途径,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将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有限责任”政府;将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自觉抵制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歪风。 从这个角度看,广东省的做法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但愿其他各省市区也能象广东省这样,痛下决心,对各种“形式性”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来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 上海 浦江潮 作者:浦江潮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