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首届十佳中学生候选人解读系列报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08:48 重庆时报
  由共青团市委、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学联主办,重庆时报独家媒体协办的重庆首届“十佳中学生”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广泛关注。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十佳”候选人解读的报道她每期必看,每期都要剪下来收藏好,她觉得这对她和自己的孩子帮助很大,希望报纸能多做这类解读性报道。为满足大家要求,本报自今日起每天将展示两名候选人。
重庆首届十佳中学生候选人解读系列报道(组图)
“十佳中学生”候选人———周卓林

  “得奖专业户”关心贫困生

  她,文静中蕴藏坚毅,质朴中蕴涵睿智,沉着中蕴涵激情,一个有思想、有个性、学习优异、发展全面的中学生,她就是北山中学周卓林。

  周卓林是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同学口中的好朋友。许老师告诉记者,周卓林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她多次给校长写信,提出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周卓林发现学校中有很多贫困生,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生活费,穿着很简朴,喝的是学校免费提供的菜汤。周卓林在开展调查后,撰写了《关于北山中学贫困学生生活情况的调查》,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对落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拿到周卓林花费1个月作出的调查,校长都被感动了。现在学校成立了助学基金,减免了这些学生的学杂费。”许老师如是说。

  据许老师介绍,由于成绩优秀,一次班主任林老师因病无法上课,周卓林被老师委以重任成了一名小老师。周卓林先后为英语、数学老师代过课,私下里同学们都叫她“周老师”。

  “周卓林良好的生活习惯、刻苦的学习精神,让她总能在每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她的成绩始终名列永川市的最前列。”许老师告诉记者,周卓林在各类竞赛中总能得奖,数学是重庆市一等奖、物理是重庆市二等奖,英语是国家竞赛二等奖,在参加2003年重庆市数奥赛夏令营的时候,指导老师说:“周卓林学得这么认真,怎么会不成为得奖专业户嘛!”

  除此以外,周卓林还是个才思敏捷的小作家。在《北山风》这本在本市小有名气的校园文学刊物上,总能见到周卓林的作品,并多次在市里的征文比赛中获奖。
重庆首届十佳中学生候选人解读系列报道(组图)
“十佳中学生”候选人———丁一

  “文学才子”14岁出版文集

  “古之成大器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是丁一最信奉的一句话。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之下,今年上高三的丁一14岁就出版了自己的文集《轻青清》。

  谈到写作,丁一的眼睛里放射出兴奋的光芒。他告诉记者,为了写作他需要看大量的书籍并从中吸取营养,所以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中外书籍,无论是中国的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还是国外的文学巨著他都认真阅读。在长期的阅读中,他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读书要精,不能贪多嚼不烂;读书要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书要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读书要思,要批判,不能盲目,不能全盘接受;读书要用心,不能读死书。

  他的确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97年,丁一获得了重庆市教育学会主办的“我爱三峡好风光”征文竞赛一等奖;2003年他又在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中获“少年美文奖”;同时,他撰写的《对库区湿地形成及演化的考察报告》获第十九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论文二等奖。

  丁一的老师们在谈到他时都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认为丁一不但在学习上特别突出,成绩优秀,在学生工作上也很有办法。丁一作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既能干又很会思考,他的工作开展得思路清晰,效果明显。每一次工作,他都预先召集班干部,制定好计划,设计好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然后再将之公布于同学,使每一位参与者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希望工程”募捐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参加青年自愿者等活动,也都是在他的精心组织和积极倡导下同学自发参与的,并且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本报记者 张娜 实习记者 王薇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