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劳模大会特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劳模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09: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企业的守路人

  ———记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孙崇仁

  本报记者 王娇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做到思路新、载体活、切入准,才能效果好。

  “经常有人问我,干了20多年党务工作,还不换个行政职务干干。可我觉得做党务工作,离群众更近一些,有‘嚼头’”。一谈及党务工作,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孙崇仁就滔滔不绝。

  自2000年开始,孙崇仁历任重组改制后的辽河油田公司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面对改制重组对企业生产、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孙崇仁提出,越是在企业有困难时,越需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越需要党务干部大显身手。

  孙崇仁一直主张,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从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又要树立创新、奉献两种精神。只有做到思路新、载体活、切入准,才能效果好,并由此提出了“有理、有情、有形、有效”的工作原则。

  为了建立起对党员干部的党组织、员工、家庭“三位一体”的廉政监督网络,2003年孙崇仁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万人大调查活动,并组织14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参加了问卷调查。在找准问题的症结后,又在处、科两级以上干部的配偶中开展了“岗位树形象、家庭助廉洁”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把监督领域从8小时以内向8小时以外延伸,从“工作圈”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从工作岗位向家庭延伸,有效地预防、减少了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这些年来,孙崇仁根据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逐渐摸索出一套概括为“四个一”的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法。即与时俱进服务好“第一要务”;求真务实抓好“第一责任者”;拓宽思路开发好“第一资源”;以人为本把握好“第一信号”。

  “四个一”的有效实施,使得一向被认为很虚的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硕果。孙崇仁在企业党务工作方面的探索创新,引起了有关各方的关注和重视。面对诸多荣誉称号,他却始终自诩是一个“一手拿锹,一手拿镐”的企业守路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企业改革发展中有坑坑洼洼的坎坷之处,就用手中“锹”垫垫平;如果有更大绊脚石,那就抡起“镐”挖一挖。

  和谐是发展的基石

  ———访江苏森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相桂

  本报记者刘静

  坚持以人为本,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实现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和谐发展。

  谈起企业28年的发展历程和今天的辉煌成就,全国劳模、森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相桂总结了八个字:“和谐发展,感恩社会”。

  创办于1977年的森达集团最初是一个村办企业,由朱相桂带领7位农民从牛棚起步。在经受住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市场风雨的洗礼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从盐阜革命老区崛起,不断创新创业,裂变壮大,成为集制鞋、热电、生物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制鞋企业,森达品牌也成为国内鞋业第一个驰名商标。

  朱相桂介绍说:“近年来,森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实现了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和谐发展。”

  森达首先实现了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朱相桂认为,森达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农民军团的艰苦奋斗,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的升级,光靠这一点已不能使企业与时俱进。因此,在发展中森达始终坚持提高工人素质,大力引进高新人才,在改造企业中改造人,以人才资源的优化引领企业的现代化、国际化。

  森达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始终秉承恩泽社会、致富群众的社会责任,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森达年纳税超亿元,为地方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盐城市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1998年,响应国家号召,在湖北秭归投资近亿元创办制鞋生产基地,为支持库区建设作出了贡献;长年关爱弱势群体,累计向受灾地区、失学儿童等捐赠了上千万元。

  森达还实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和谐发展。

  朱相桂告诉记者,经过28年的奋斗,森达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阶梯,步入中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行列,集聚了较强的资本实力和物质财富。与此同时,森达还顺应企业发展要求,积极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向学习型、人文型、知识型企业进发。

  多年来,森达一直传承着“视今天为落后”的企业精神,两万名森达员工集聚了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而使企业永久保持着发展的活力和跨越的动力。

  真情满车厢爱心献乘客

  ———访杭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池丽华

  本报记者尹雪梅

  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递着微笑和温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绘就了一幅“真情满车厢,爱心献乘客”的画卷。

  池丽华,虽年轻,却已有22年的公交车驾龄。她在自己的“车厢小社会”里谱写着和谐社会的篇章,乘客们纷纷称她为“杭城的李素丽”。

  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真诚和理解架桥梁,把微笑和温馨送到四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绘就了一幅“真情满车厢,爱心献乘客”的画卷。

  虽然算是一名老司机,可她时刻牢记方向盘在手中,乘客安全在心中,并总结出一套优质服务的经验:

  老、弱、病、残、孕乘客,怕摔、怕碰、怕磕,主动搀一搀,找个座,重点照顾一下;

  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怕坐过站,要百问不厌,到站提醒,让他们坐“放心车”;

  中小学生,活泼好动,要及时提醒他们拉住扶手,注意安全。

  池丽华告诉记者,光有优质服务的方法还不够,还必须有保养维护车辆的高超技术。“车辆状况好,抛锚少,乘客就会感到方便,如车经常抛锚,即使你服务态度再好,乘客也会有意见。”

  记者在采访池丽华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她能来参加全国劳模大会,不是因为她有什么光芒四射的业绩,而是她天长日久默默无闻的善良行为,细腻动人无微不至的爱心,使得她能获此殊荣。

  池丽华说:“我开的是无人售票车,有时难免出现有乘客不投币或少投币的情形,这时我从来不会粗声大气的吆喝,我既要纠正这部分乘客的不好行为,又要不伤及他们的面子,这就要讲究说话的分寸和艺术。”

  “给乘客一个台阶下,我的服务就上了一个台阶”。这种得理让人、尊重乘客的处理方式,就是她服务艺术的真谛。

  她所驾驶的38路公交车,经过老城区、风景区,乘客之中年纪大的比较多,因为他们要出门锻炼身体。面对这些老人,池丽华把“真心诚心热心待乘客”的人生信条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每到过年的时候,这些老人就结伴到车队去看她。

  勇攀桥梁科技高峰

  ———访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秦顺全

  本报记者李元程

  桥梁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通过不断总结探索,不断填补国内桥梁科技领域的空白。

  “桥梁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通过不断总结探索,不断填补国内桥梁科技领域的空白”,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断创新的动力和不懈探索的精神,中铁大桥局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的秦顺全带领着他的团队攀登在桥梁科技的高峰。

  秦顺全长期从事大型桥梁设计、理论研究、科研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借助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破解了无数工程技术难题。

  他首次提出了斜拉桥安装无应力状态控制法新理论,先后主持了武汉长江二桥、芜湖长江大桥等多座大桥的技术设计及施工设计,主持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体现出高超的桥梁技术水平,由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六届詹天佑成就奖,并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19人名单。

  进入新世纪,中国跨海大桥建设方兴未艾。秦顺全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针对我国跨海桥梁工程规模宏大,风大、浪高、流急,气象、水文条件多变的恶劣条件和工程结构耐久性要求的特点,经过系统分析研究、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首次提出了跨海大桥非通航孔区域桥梁结构采用60~70m中等跨度、整孔预制、整体运输、整体架设的新构思,并研制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施工装备--自航运专用起重船。该施工装备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

  2004年,铁道部提出“建设一流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根据铁路科技发展方向,针对武广客运专线主跨504米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建设,秦顺全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桥梁科学研究。早在2003年,秦顺全就主持开展了大跨度斜拉桥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天兴洲桥建设进行了技术储备。面对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的四线铁路、公铁两用桥结构体系、设计荷载标准、大型杆件压杆稳定性能、长钢轨温度应力调节、三主桁空间结构行为及设计架设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他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挑战……

  从“门外汉”到“状元郎”

  本报记者鲍冬和

  在创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攀高,不断贡献,人生才有意义!

  在出席今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江苏代表团中,有一位最年轻的代表,他就是如皋市供电公司年仅25岁的高级技师丁雪峰。

  25岁的丁雪峰身材不高,块头不大,可就是这个看上去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却多次一鸣惊人———在2004年9月江苏省电力行业变电检修工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由中级工破格晋升为技师;去年11月份,全国电力行业举行变电检修工技能大赛,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65名顶尖选手中,丁雪峰以高出平均分30多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个人全能冠军,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从中级工到高级技师,短短2个月,连跳三级,这在全国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1999年,丁雪峰从南京电校中专毕业,学的是继电保护专业,可分配到如皋市供电公司干的却是他一窍不通的变电检修工。丁雪峰告诉记者,开始,他的目标起点很低,只是想做好变电检修这个专业,抓紧时间从“门外”跨进“门内”。于是,为尽快变成内行,他白天跟着师傅做,晚上就“啃”专业书籍,碰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师傅和书本,一直到搞清楚为止。

  一位哲人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这个专业,丁雪峰几乎能将变电检修现场规程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倒背如流;因为热爱这个专业,当现场工作方案变化或设计变更后,他不是简单地执行,而是要弄清楚,方案为何要变,设计为何要改,变与不变之间有何区别?就是凭着这股子钻劲,丁雪峰在不长的时间内从“门外汉”成为“门内汉”,掌握了变电检修的“硬功夫”。

  记者问丁雪峰:“作为一个学习型员工的典范,如今又获得这么多荣誉,你今后的愿望是什么?”他说:“学无止境,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在创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攀高,不断贡献,人生才有意义!”

  从能够办到的事情做起

  ———访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长李砚军

  本报记者张敏

  带动周围的人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对老百姓满怀深情,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谈及劳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发挥什么作用,全国劳模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长李砚军很实在地这样回答。

  在李砚军讲述的故事中,记录了他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事的情景。

  天津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被投诉严重超时加班。当监察人员到企业检查时,企业负责人蛮横地说:“我们是纳税大户,有问题我们自己能解决,用不着你们来检查。”面对企业的态度,李砚军很坚定:“法律没有特区,任何单位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管是什么企业,侵害了职工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一查到底。”他在认真复核事实的基础上,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在主要媒体上予以曝光,对这一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天大的事,这是我能够办、而且必须办的事。”李砚军说这句话时,表情很严肃。

  李砚军认定执法不是简单的检查和处罚,而是要把为企业服务寓于执法之中,协调好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天津的金皇大厦是一个投资9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商贸公司,2004年4月开业前夕,企业管理层希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劳动人事管理,但是不知从何入手,便试探着给监察总队打了个咨询电话。第二天,李砚军就带着业务处室的同志上门服务。

  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有一块刻有“依法护老,情深意长”的铜匾,这个铜匾饱含着李砚军对退休老人们的一片深情。原建材公司高长江等8名退休职工,因为企业统筹项目外的养老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困难。他们多次反映,但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听着老人们的叙述,李砚军感到一种晚辈对父母般的责任和压力。他与该企业联系,反复向企业负责人宣传“两个确保”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企业确实有困难的情况下,他又找到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筹集了近3万元资金,彻底解决了拖欠8位老人养老金的问题。

  刀尖上的舞者

  ———访缉毒警察明正彬

  本报记者李元程

  干禁毒工作,压力大、诱惑多,靠的是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法律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

  “有人形容缉毒警察是站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其危险、紧张不言而喻。干我们这一行的,就意味着付出,哪怕是生命……”4月29日,坐在北京京西宾馆宽敞的大厅里,云南省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说了这样一番义正词严的话。

  保山地处云南西部,毗邻境外缅甸毒枭制毒的重点地区和毒品集散地红岩、摩泰一线;与缅甸山水相连,有长达167.78公里的国境线,陆路水路通道随处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保山要面对从德宏、临沧等地入境毒品过境的压力。

  1990年24岁的明正彬被任命为缉毒队副队长,15年来,他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和指挥侦破贩毒案件1600余起,缴获海洛因等毒品3900多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1950多名,缴获毒资及赃物折款5000多万元……他在刀尖上的潇洒起舞,展现了当代禁毒警察的机智神勇。

  1997年10月侦破巨额毒资案,明正彬与战友们跨入禁毒战场,饱尝了一回挑战饥饿极限的滋味。

  当他们得到线索时,有将近50公斤的一批毒品已过境被运到了广东。不久,他们在保山抓获了一名返回的毒贩。此人交代,货虽然出手了,但钱一时还没有收上来。

  明正彬带人火速赶到镇康,将所有的可能像过筛子似地分析个透,他带领侦查员爬了两个小时的山路赶到了根基———毒贩的大哥家。为了避免暴露,他们把伏击点选择在根基寨背后山上的一处悬崖边,搭起一个简易的窝棚。

  在路上买的一些方便面之类的食品,第一天就被消灭光了,五天六夜的蹲守,他们只好在山上采橄榄、枇杷等野果充饥……

  到了第6天的夜里,毒贩终于出动了,侦查员将毒贩拿下,搜出毒资竟有326万元!

  ……

  境内外毒贩对明正彬恨之入骨,他们把黑手悄悄伸向了明正彬和他的家人,并悬赏500万元人民币,要买明正彬的人头。

  对此,明正彬说:“要缉毒就有可能流血牺牲,缉毒没退路,怕苦别当警察,怕死别干缉毒。”

  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

  ———访海口市人民医院院长史克珊

  本报记者沈刚 赖志凯

  公共医疗卫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披露的几个数字令史克珊印象深刻。其中,“看病费用10年间平均上涨了14%”与“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尤其让史克珊难以忘怀。“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实现医疗公平,可以说是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在中国广袤的农村,贫困与疾病如影随形,“因病而贫、贫病交加”成为了人们绕不开的怪圈。而在城市中也有不少低保户、特困户同样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拥有的医疗资源如何重新分配,特别是‘基本医疗’这类公共产品,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最大公平,是一个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史克珊说。

  他认为,公平的健康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公平享有基本健康权益,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的政府责任。

  诚然,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现有的财力无法使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马上就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至少应该设法为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更合理地配置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并遏制离谱的医疗费用增长。”

  史克珊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体制上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单靠卫生系统就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医疗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是全球性的难题,许多发达国家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从国外成功经验看,应该以全民医疗保障作为基础,民众最基本的医疗需求由国家提供保障。

  “至于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救死扶伤。不论患者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给予他们关爱。”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实现医疗公平的社会。”史克珊说。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