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灾区重建在艰难中进行 记者探访雪灾后的怒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2:03 新华网云南频道

  今年2月13日和3月5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接连发生两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农作物大面积毁坏,人员出现伤亡,牲畜大量死亡,民房倒塌,多处地段发生泥石流、滑坡、雪崩,交通、通讯、电力瘫痪。

  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由于地处云南西北边陲,地理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灾情更为严重。据报道,2月13日贡山的雨量累计达249.3毫米,积雪深达96.1厘米,半
山腰以上积雪深达1米以上,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暴雪灾害。3月5日20时至6日20时的24小时内累计降水量达51.9毫米,积雪深46厘米。刚刚暂时得到恢复的水、电、路、电话再次全面中断,贡山县城几乎成为与外界隔绝的孤城。

  日前,本报记者前往贡山,探访当地群众灾后的生活、生产自救情况。

  塌方、塌方、塌方———险情不断

  怒江的西边是高黎贡山,东边是碧罗雪山,山岭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两山夹一江,形成险峻壮伟的怒江大峡谷。记者一行人行至蜡门里村,忽见前方路面有一块足有小房子大的石头,好像是刚从山上滚下来的。一辆货车正试着要从它旁边绕过去,但空间似乎不够,就停了下来,我们也跟着停下。正在这时,只听头顶山坡上哗啦啦一阵响,又有石头滚下来。司机火速将车后退到安全地带。待石头滚完后,我们都下了车,两辆车从滚石处急冲而过,我们也跟着小跑过去。

  进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界后,山势更为陡峭,路更窄,滑坡也更多了。过了贡山县城,我们继续前往丙中洛乡。丙中洛是贡山北部的一个乡,与西藏接壤。从贡山县到丙中洛乡只有44公里,但坑坑洼洼更难行走。这条路虽然是县级公路,却只是很简陋的砂石路,宽的地方可两车并行,窄的地方就只能通过一辆车。但这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塌方数不胜数,还出现多处大面积雪崩。有几个地方,雪崩造成巨大的山体整体下坐,完全掩断了路面,抢险的人就从滑坡山体上重新开出一条路来。埋在土石之下的大量积雪一个多月未化。

  晚上7点半抵达丙中洛乡,镇中心的街上拉了一条巨大的横幅:全体党员团员行动起来,投入到抢险救灾生产自救的工作中去。我们感到真正到了灾区了。

  丙中洛乡一千多间民房受损

  丙中洛乡位于怒江大峡谷的北端,是大峡谷中罕见的开阔台地。全乡人口6000余人,却有11个民族,信奉4种宗教。丙中洛乡副乡长杨鹤清见到记者时说:你们现在来到这里,正是条件较好的时候,因为路通了,电也有了,电话也能打出去了。

  今年2月13日,春节刚过,丙中洛乡遭遇从未见过的大雪。藏族村民熊仕昌回忆说:“那天上午开始下雨,下得很大。下着下着,我们看见山顶上变白了,就知道山顶上已在下雪。然后,山腰也变白了,最后我们的周围也都是一片白。”

  纷纷扬扬的大雪连下了三天,平均积雪厚达一米,公路、电力、电视、通讯全部中断,部分房屋倒塌,不少牲畜被冻死。熊仕昌说:“雪下得那个大哟,要不时爬上房顶去刮雪,家里要是没有男人,妇女、小孩也得上房去刮。不然雪太厚,会把房子压垮的。”他家一间堆放杂物的棚屋就被积雪压塌了。

  在这场大雪中,丙中洛至贡山县城的公路中断了8天,通讯中断5天,照明中断4天,全乡小学被迫推迟开学一周。丙中洛成了怒江大峡谷中的一个孤岛。

  经过紧急抢险救灾,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的恢复刚刚有起色,3月5日,又一场暴雪袭来。通往县城的道路再次中断3天,全乡通讯中断5天,电力、电视中断两天。丙中洛再次陷入黑暗,与世隔绝。

  这两场雪都是突如其来,而且是春雪,因此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如果冬天下雪,天气寒冷,融化时间长,不易造成泥石流。而春雪会因为气温迅速转暖,短时间内融化形成山洪和泥石流,造成巨大灾情。全乡许多道路被冲断,158间房屋完全倒塌,受损1084间。

  在雪灾中,全乡有458头畜禽死亡,最多的一家死了几十头。由于已是春天,万物生发,村民们都把牲口放出去吃新发的青草,许多牲口因此被雪困冻死,或被雪崩带走。剩下的牲口也因为过冬的草料所剩无几,饿死许多。

  农作物的损失更大,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等小春作物由于正值生长关键时期,雪灾后基本绝收。而且节令已过,补种已经来不及了,只有小麦受影响较小。全乡耕地的7.3%受灾,其中有16.2%的耕地绝收。

  学生吃的是白水煮菜

  丙中洛乡没有财政所,没有税务所,没有工商所。但就是这样一个乡,我们所看见的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这些学校如果放在大城市里可能也算很破旧的,一般就两三层,最多四层,但在当地那些低矮、简陋的民居中,它们鹤立鸡群。

  贡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丙中洛乡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是典型的农业乡,2004年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仅815元,人均收入低于625元的贫困人口还有1292人,占农业人口的23%。

  在丙中洛乡中心完小,记者看见,小学生们的午餐仅仅是一碗米饭和一碗菜汤,菜汤也是汤多菜少,上面浮着几点油星。这里的人们居住分散,很多小学生需要翻山越岭来上学,因此中心完小实行寄宿制。雪灾给他们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平时就显得单薄的衣衫和被褥这时更无法抵御严寒。乡领导冒雪赶到学校看望学生,发放了900套衣服。乡卫生院还专门为学生配制大锅药,防止感冒流行。

  雪灾使位于丙中洛乡的贡山县第二中学校舍遭到损毁。女生宿舍的屋顶在积雪重压下,一半以上的房梁断损,屋顶石片(当地人习惯用页岩石片做屋瓦)一半碎裂,住在里面的学生和教师只好住到教室里。学生食堂屋顶的石片绝大部分碎裂,房梁断损,墙体开裂,有倒塌的危险,已经不能正常使用。

  趟着齐膝深的雪救助受困旅客

  丙中洛乡在雪灾中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救助被大雪困在这里的旅游者。

  丙中洛是贡山有名的风景区,“2·13”雪灾正值春节期间,大量游客利用春节长假来这里游玩。大雪封山之后,山洪、雪崩又阻断了丙中洛至县城的公路,160多名在此游览的中外游客被困。

  对此,省、州、县都极为重视,2月14日当天,就由贡山县县直机关干部、民兵200多人组成救援队,带一台挖掘机前来营救。救援队清除了积雪和泥石流堆积的路面,救出被困在路途中的十多辆自驾车和4辆中巴车上的60多名游客。然而,15日晚8时,刚修通的贡山至丙中洛公路又被洪水冲断。

  滞留在丙中洛的游客还有一百来人,散住在农户家中。好在春节期间,物资准备充分,被困游客暂时吃住无忧。丙中洛乡立即组织人员调查受困游客的情况,将他们从散住的地点集中起来,待交通状况稍好时,由政府组织免费送出。

  藏族村民熊仕昌的家里就收住了6名这样的游客,分别来自北京、广州和昆明。谁知积雪难化,道路不通,他们一住就是一周。雪稍化之后,熊仕昌找了几个要好的兄弟,替游客们扛着行李,趟着齐膝深的雪,将他们送出山去,一直送了22公里。

  重建在艰难进行

  这两次雪灾中,贡山县共有67所学校受灾,农作物绝收20400亩,死亡牲畜32306头(只),输电线路损毁60多公里。全县主干道坍塌106处,乡村公路坍塌525处。

  而贡山县最为偏远的独龙江乡,至今道路未通,电力未通,饮水未通。大雪封山,人进不去也出不来,救灾物资无法运送进去。

  双拉村比毕里一组是丙中洛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记者来到这里时,帐篷虽在,但空无一人。附近村民说,他们已在不远处山坳里建立了新的村寨,现在全都搬家去了。公路对面,比毕里小学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山坡上有几个工人正在竖一根新电线杆,旁边,一根旧的电线杆断成了三段。

  在上次大雪崩地点附近的公路旁,记者找到了一家尚未搬走的比毕里村民。这是一家姓丰的怒族村民,距雪崩地点仅有不到30米。这家除老父亲外有姐妹5个,现在老大、老二在家,其他人都“换工”给邻居搬家去了。在这个家里,记者没看到任何电器,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没有其他东西。

  这姐俩只能说一点普通话。她们说那天半夜雪崩,隆隆声如打雷,吓得他们一夜不敢睡觉。第二天政府在附近搭了帐篷给他们住。后来组里在前面山坳里重新选址,让大家搬过去,政府又给了每间房500元的补助。他们重建的方式是将旧房拆了,材料搬过去重新搭建。因他们的旧房子都是用木板搭建,但不用钉子,而是在墙的四角端头上用斧头刻出楔形,相互契合、咬住。这样的房子可以较容易地拆散,然后重新盖起来。

  甲生村藏族村民李玉生的房子被大雪压垮,村里干部立即在他家附近给他搭了一顶救灾帐篷,还送来两床被子,对此,60岁的李玉生充满感激。政府还按每间受损房补助500元的标准,给予他1000元救济款。

  离开,却无法忘记

  我们在返回贡山的路上又遇到塌方,道路被完全堵塞。而由于连天阴雨,丙中洛至贡山的公路多处坍塌,从县城前来救援的抢险车一路清除路面,5小时后才到达我们滞留的地方。

  离开贡山县,我们在茨开怒江大桥上回头眺望,峡谷深处,雪峰顶上的积雪比我们来时还要厚。贡山县城那一大片延绵的白墙灰瓦就正在雪峰之下,怒江之上,云雾之中,湿润而清新脱俗。这个如此稀世美丽的地方,地质结构却如此脆弱,生存条件如此恶劣,当地群众距离现代文明似乎如此遥远!记者不禁思考,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使他们远离贫困?我们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它?(完)(孙丹平)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