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胡锦涛提出两岸关系4点主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8:06 光明网
胡锦涛提出两岸关系4点主张(图)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昨日下午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

  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

  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

  据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陈斌华张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天下午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国民党反对“台独”、“去中国化”

  会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胡锦涛首先表示,今天同连主席在这里会谈,这是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首次举行会谈,是一次历史性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连战主席和国民党中央毅然决定来访,是难能可贵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来访的决定,而且是对发展两岸关系作出的重要选择。我对你们的勇气和决心表示敬意。

  胡锦涛先请连战发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意见。

  连战指出,我和胡锦涛总书记今天的会谈,是国共两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契机。国民党反对“台独”,反对“台湾正名”、“制宪”、“去中国化”、“一边一国”、“台独”时间表等“台独”主张和活动。我们主张在“九二共识”架构下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建立一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进而推动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我期望两岸关系能够从当前对抗的恶性循环扭转成为合作的良性循环。

  连战说,两岸在市场、人才、技术、资金各有优势,彼此是可以互补的。加强两岸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当前,两岸交流可以经贸合作为主轴,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互依互惠互补的关系。可以先建立一个民间性质的经济合作论坛,邀请两岸财经界重要人士讨论重要的合作议题,然后促进落实。

  连战还表示,希望建立两岸党对党沟通平台,定期就两岸关系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以增进双方了解,促进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大陆建设成就包含台湾同胞贡献

  在认真听取了连战的意见后,胡锦涛说,近代以后,中国饱经磨难,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尽艰难困苦,始终奋斗不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和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1978年以来,大陆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实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发展目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大陆建设取得的成就,也包含着台湾同胞的重要贡献。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从而使两岸同胞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为两岸共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着眼于两岸关系的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未来,两岸同胞应该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指出,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岛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关注。如果不坚决加以制止,威胁台海和平的紧张根源就难以消除,两岸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性机遇就会丧失,台湾同胞的福祉就会被断送。只有坚决遏制“台独”,才能保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才能维护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安宁环境,才能保障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不受损害。

  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4点主张

  胡锦涛说,两岸关系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对两岸同胞有利,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有利。我们两党应该为此作出积极努力。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主张。

  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实现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双方建立政治上的互信至关重要。10多年前,两岸在互信的政治基础上取得相互谅解,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既确认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成果。这一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倍加维护和珍惜。近些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所以一再出现波折,甚至几近危险的边缘,根本原因就是台湾岛内有人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使双方互信的基础屡遭破坏。中国共产党主张两岸和平统一,是从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中国绝不能分裂,中华民族绝不能分裂,这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作为领导人,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应该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这个重大责任。当前,要化解两岸僵局、重建双方互信,关键是台湾当局必须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九二共识”。只要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对话和谈判,就一定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第二,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全面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两岸合则两利,通则双赢。为了抓住发展机遇、应对严峻挑战,两岸应该相互扶持、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我们将努力为两岸同胞加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各项交流提供更多方便。两岸谈判一旦恢复,我们愿意尽快同台湾方面就建立两岸紧密的经贸合作安排进行磋商,以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繁荣。

  第三,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两岸对话协商,是双方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扩大共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两岸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就发展两岸关系中共同关心和各自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务实解决问题,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对话和谈判迄今无法恢复,终非长久之计。只要双方谈起来,凡是有利于维护两岸同胞权益、有助于推进两岸交流和合作、有益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议题,都可以广泛讨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始终持开放的态度。同时,我们也欢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进行交流和对话。虽然这种交流和对话不可能立即消除双方存在的所有分歧,但两岸充分沟通,交换意见,以建设性的态度面向未来,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总之,对于加强两岸沟通、务实解决问题,我们有诚意、有耐心,也有信心。

  第四,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我们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我曾经表示过,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会努力做好。我们的这一承诺不会改变。

  回顾

  胡锦涛3月首提发展两岸关系4点意见

  胡锦涛今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3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