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期盼中日友谊世代传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2日10:42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出席亚非峰会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就发展中日关系阐述的五点主张,在日本国内引起积极反响。最近,不少日本听众和网民在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来信中表示,大多数日本国民不会接受妄图美化战争和否认屠杀的教科书。他们期盼和中国构筑良好的关系,把两国间的友谊世代传承下去。

  中井先生在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来信中写道:“在日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中
,中国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可否认,日本历代政府中一直有人在刻意回避历史,不敢勇于承认错误。但我想请中国朋友们相信,对于这种情况,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日本国民都是深感遗憾和羞愧的。一些别有企图的日本政治家想利用教科书来散布自己的主张,妄图美化战争和否认屠杀,对于这种反动的教科书,大多数日本国民都是不会接受的。”

  曾在中国学习哲学和汉诗的东先生在来信中说:“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对于近年来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深感担心。我反对美化过去侵略历史的行为,不希望两国间由此产生对立的情绪。我喜欢中国文化,希望日中两国能够在国际大家庭里一直做好邻居,好伙伴。”

  专家访谈:

  正确处理台湾问题推动中日关系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李萱娜廖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其中第三点就是要求日本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他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上述承诺。

  此间专家认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台湾在20世纪前半期曾遭受日本殖民统治,因此台湾问题牵动着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敏感神经,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教授金熙德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强调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也分别在各种不同场合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性。胡锦涛最近在雅加达会晤日本首相小泉时,明确地将台湾问题列为当前要妥善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之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张文木说,小泉首相在与胡主席会见时再次声明,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遵循三个政治文件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但检验其改善中日关系诚意和决心的,并不仅仅是再次承诺,而是今后日本方面的具体行动。中日的合作与双赢将会创造出一个“亚洲奇迹”,这一前景不应该、也不能够被日本国内少数支持“台独”的右翼政客所损害。如果日本的政治家能够看到这一点,能够推动本国外交向这一方向迈进,中日关系就会取得明显改善,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就不再遥远。

  新华社发表时评:

  处理台湾问题贵在信守承诺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新华社5月1日发表时评:《处理台湾问题贵在信守承诺》。

  文章说,胡锦涛主席最近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是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指针。主张的第三点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希望日本政府以实际行动体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的承诺。

  文章说,事实上,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多次作出过承诺。在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方表示“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这三项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条约是非法无效的,应予废除。在1998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宣言》中,日方承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只同台湾维持民间和地区性往来。此外,日本政府还多次在口头上作出承诺。

  文章指出,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日本政府就台湾问题向中方多次作出承诺,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很好地予以落实。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处理台湾问题,贵在信守承诺。小泉首相最近表示,尽管日中关系最近出现了意见分歧和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发展日中友好关系对两国的发展非常重要。既然如此,日方就应采取实际行动,切实遵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的诺言。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扭转目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困难局面,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来源:长沙晚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