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茶叶之乡竹溪实现产业化经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2日14:47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通讯员明扬汤维斌4月的竹溪万木葱茏,一派生机。3万多名采茶女工挎着竹篮,唱着山歌,活跃在120个茶场10多万亩茶园之中,呈现出蔚然壮观、别有新意的劳动场景。这一喜人的场景,不仅表现出竹溪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标志着竹溪县从一个不知名的茶叶小县,跨入全省茶叶大县的行列。

  

  1998年5月11日,《湖北日报》发表通讯《竹溪茶话》,提出竹溪县茶叶生产中的问题:零碎、散乱、半自给自足等传统农业属性,制约着竹溪这个茶叶名县成为茶叶大县、茶叶富县。竹溪县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山区县,老百姓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梅子茶就被指定为皇宫饮品,命名为“梅子贡茶”,故而朝野有了“长江三峡水,楚地梅子茶”之说。因其地理、土质、气候等条件独特,竹溪茶叶内质优良,一直被饮茶者赞为上品。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商品资源,竹溪人因“身在山中不识山”的缘故,始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在房前屋后的茶园里提篮小卖、自给自足,到1998年,全县茶叶面积只有3.8万亩,年产量仅有20万公斤。面对媒体的思考,竹溪县委、县政府领导者虚心纳言。当时,时任县委书记和县长看到报道后,认真阅读,深刻反思工作得失,决定以报道为契机,在全县展开“竹溪茶叶何处去”大讨论,组织一场茶叶产业化革命。现任县委书记明平安担任茶叶生产领导小组组长,成立茶叶生产办公室,具体组织督办茶叶产业化发展。同时,县政府组织考察组到英山、宜昌等产茶大县学习取经,提出了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规划和措施。从此,一场茶叶产业化革命在全县紧锣密鼓地拉开。二从1998年冬到现在的6年,是竹溪县茶叶生产快速发展的6年。6年来,县委、县政府咬定茶叶产业不放松,带领人民群众从“提篮小卖”式的小农生产中坚定地走出来,做大茶叶基地规模,做强茶叶产业内在素质。每逢夏冬农闲季节,全县10多万名劳力战斗在山山岭岭,冬斗三九,夏熬三伏,挖山不止,建设高标准茶园,培育新老茶园。兴建1亩高标准茶园,需要投工600多个,投资2000多元。面对劳力不足、资金缺乏的困难,县里广泛寻求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有关单位的合作,县乡干部和群众一起战斗在茶园里,每年以1.5万亩左右茶园的进度向茶叶大县迈进。到去年底,全县累计新建高标准茶叶基地9万亩,茶叶总面积达到12.9万亩,茶园面积从全省排名第二十几位,很快攀升到全省第二位。龙王垭、前进、梅子三个茶场茶园均超过4000亩,其中,梅子茶场茶园从原来的300亩发展到15000多亩,全县茶叶规模效应很快凸现出来。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低是竹溪茶存在的问题之一。县委、县政府在兴建茶园、品种改良、管理茶园、加工茶叶和开发新品等各个环节,都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近13万亩茶园全部按照无公害化标准兴建和管理,选用“福鼎大白毫”、“乌牛早”等优良茶种,与华中农业大学、省果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聘请茶叶专家给县委、县政府当顾问,指导开发茶叶新品精品。在茶叶加工和市场营销上,统一操作程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品品牌,统一茶叶包装,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组织大小茶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联合和生产协作,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组装“联合舰队”,实行规模化、集约化运营。提高茶叶质量是产业化发展茶叶的重点。1998年秋,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列为“第一产业”,举步之始,就决定走精品名牌生产之路,狠抓茶叶质量的提高,以质量提效益,以效益促发展。普遍实行工厂化管理、机械化操作、标准化生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多种办法,大面积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技术人员开发茶叶精品。几年来,龙王垭茶场生产的“龙峰茶”荣获农业博览会金奖,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在“全省十佳无公害名茶”评比中名列第一;“银桥春”、“梅子贡”荣获“全省十大有机名茶”称号,龙峰、银桥、梅子贡三个品牌系列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7次荣获国家级质量奖励,其中“龙峰茶”还获得了欧盟瑞士市场生态研究所有机茶质量认证,获准出口欧盟市场。产业化发展茶叶的关键在于茶叶市场的开发。各乡镇和各大茶场在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扩大茶园规模的同时,奋力拓展茶叶销售市场,先后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80多个,县委书记明平安、县长贺盛有多次带领茶叶营销人员出外抓信息、设网点销售茶叶;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干部承包茶场、推销茶叶。经过多方努力,“龙峰茶”2001年获得瑞士有机绿茶质量标准认证,打入欧盟市场,随后,“特级龙峰”又进入日本市场,竹溪茶叶俏销全国各地。原来,“漂亮闺女”养在深山未人识,现在,大小茶场高中低档的茶叶都供不应求,年年实现零库存。

  

  6年时间,竹溪实现了由茶叶小县向茶叶大县的跨越,茶叶产业的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去年10月,竹溪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有机绿茶之乡”,随后又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到去年底,尽管一部分茶园还没进入采摘旺期,茶叶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7000万元,年提供利税超过1000万元,3万多农户靠种茶走上致富之路。与6年前相比,名优茶比重由20%上升到45%,茶叶单产由15公斤上升到40公斤,茶叶生产效益翻了一番。面对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竹溪人没有停止快速行进的步伐。县委书记明平安说:竹溪人要在靠茶致富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目标是高效茶园总面积15万亩,年销售收入1.5亿元,提供税收2000万元。回忆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竹溪人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欠发展,不是因为没有资源,不是没有优势,而是思想观念解放不够,生产方式没有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经营,是竹溪茶由小打小闹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前提,也是搞活全县经济的重要路径。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