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经济学家林毅夫专访 我当选劳模是肯定海归整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2日19:14 新民晚报

  经济学家,在人们心目中是象牙塔里的思索者。所以当我们第一次在劳模候选人名单中看到林毅夫的名字时,感觉如此新鲜。对林毅夫老师的采访是在中日友好医院的一间病房里进行的。不过在采访之前,林老师再三叮嘱记者:“住院是因为突然有的一个小毛病,千万不要写是被工作累病的,那可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劳模劳模荣誉是对“海归”整体的肯定

  记者:作为一位在学术上非常有成就的经济学家,您当时听到自己成为全国劳模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林:很惊讶。我印象中的劳模是像张秉贵、王进喜这样普通人中的英雄。我记得1979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还专门去了北京百货大楼张秉贵的柜台买了10块钱的糖,当时就是想体验一下张秉贵“一把抓”的技术。所以当我作为北大教授,被评选为全国劳模的时候,我很惊讶,也出乎意料。

  记者:您已经获得许多学术方面的荣誉,很多人可能会说,既然这样了,您还需要社会荣誉的激励吗?

  林:虽然我得过许多学术方面的奖,但是能成为全国劳模,我认为在我们的祖国中,劳模属于劳动者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我心目中的最高荣誉。我想,全国劳模的荣誉不仅是属于我个人的,更该属于我背后的群体。

  记者:您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林:我想,首先是我工作的集体。这十年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中国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同时,这个荣誉也属于从海外拿到博士学位,回国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群体,劳模的荣誉也是对“海归”整体的肯定。

  回国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我是有责任感的

  记者:很多媒体都称您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传奇性人物”。在投身经济学之前,您曾是台湾的一名上尉军官,1979年您冒死从金门泅渡到厦门,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思想转变的?

  林:这些事情不是那么传奇,对于我来说是很自然的。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做点事情,最需要的地方,能做最大贡献的地方还是在大陆。

  记者:在北大读书时,您曾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西奥多·W·舒尔茨做过翻译。随后您成为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关门弟子,后来又在美国拿到博士后学位。您应该有很多的机会在国外发展,为什么选择回到内地?

  林:我一直认为,真正要奉献的地方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当我回来的时候,感觉成就感很大。

  记者:作为最早一批回国工作的海外学子,您和中心的许多学者几乎参与了所有国内政策制定前的讨论。这是否意味着您一直无法忘怀的责任感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林:对。从1994年成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以后,国内主要政策制定讨论我们都参与了。包括电信改革、加入WTO、金融改革、农村发展、社保体系、农民工、粮食问题等等。由于研究中心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独树一帜,一直都是比较受重视的声音,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成为改革的主要内涵。其实,很多改革领导人已经胸有成竹,他们还是要听听多种声音。

  工作那么多好学生,能教他们我很快乐

  记者:林教授,我知道您在北大的课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您认为,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学者、众多机构的顾问等多重角色中,哪一个对您最重要?

  林: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角色还是一个学者。一方面带学生,另一方面是自己做研究。带学生很关键,要改变这个社会,重要的是改变人。每周五的晚上7时到9时,我都会给本科、研究生学生上大课;每周一晚上,与学生开讨论会,通常到了12时都没有讨论完。孟子不是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是人生一大乐事。那么多好学生,能教他们我很快乐。

  北京青年报(王旭祝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