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农场:昔日归侨安置地今朝投资新热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3日10: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广州5月3日电(记者车晓蕙李嘉何自力)南宁华侨投资区管委会主任韦志鹏的时间表最近安排得满满的,他的主要工作是为那些蜂拥而至的投资者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帮助他们落实水、电、土地,以及开工投产前的一些准备事宜。 4月底,今年新签订的7个投资项目在南宁华侨投资区同时开工,7个项目的到位资金已有4.93亿元。“下个月还有七、八个项目开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5092,也就是投资额超
南宁华侨投资区的前身是国营武鸣华侨农场,面积181平方公里,自1960年以来安置了印尼、越南等9个国家的归难侨共1.2万人。现在,这个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华侨农场,正在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热土。 “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为华侨农场的脱胎换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04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决定,以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基础,建立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和广西重点发展工业的区域。从去年8月底开始,客商纷纷涌入,到年底已开工23个项目,资金到位6亿多元,比以前十几年招商的总和还多。 与归侨侨眷打了11年交道的韦志鹏说,以前农场虽然土地广阔,但都是“瘦地”,同样是种甘蔗,人家亩产五、六吨,我们只有三、四吨,归侨侨眷们总是富不起来。现在,华侨投资区发展起来了,归侨侨眷们终于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解脱了出来。去年,区内工人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比旁边的武鸣县高出2500元。 记者最近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华侨农场集中的省区采访发现,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各地经济发展的梯度推进,一些原本位于偏远地区的华侨农场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加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洪流。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建立的华侨农场,是新中国安置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归侨、难侨的重要场所。目前全国仍有84个华侨农场,总人口60万人,其中归难侨约22万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对华侨农场采取扶持政策,而近年来的农场体制改革,则更使华侨农场从过去单纯“等、靠、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目前全国已有79个华侨农场下放到市、县,实行属地管理,理顺了农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一些华侨农场更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了几十年华侨农场工作的广东省侨办副主任符圣荣说,农场不改革没有出路,改革使国家对农场的扶持由“输血”变成“造血”。一方面农场属地管理后,地方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过去农场的水、电、路都要自已掏钱修,下放给地方政府可以纳入地方的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地方干部到农场任职,以全新的思路和理念探索农场发展之路,加大农场的招商引资力度。 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边缘的肇庆大旺华侨农场几年前还是负债累累,面对珠三角一年一个样的巨变,大旺人只有羡慕的份儿。2000年,大旺大胆改制,彻底打破过去“纯蔗、纯农、纯国有”的农场经济格局,关掉效益低下的糖厂,搞起“三高”农业,并利用处于珠三角边缘的区位优势,以及土地多、租价低、劳动力便宜等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落户,招商引资额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 如今,大旺已成为广东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纷纷到大旺投资设厂,合同利用外资额超过20亿美元。大旺已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场一跃成为珠三角一块新兴的投资热土。 1995年,大旺人均存款仅是肇庆市平均水平的一半,现在大旺人均存款数已达到1.2万元,比肇庆平均水平高出四成多。(完)(责任编辑:姚笛) /图片: ······ 侨校:了解籍国的窗口 传承文化的桥梁 [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