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与泥石流争夺九寨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4日06:58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九寨沟内有33条泥石流沟,泥石流是景观、交通和游客安全的头号天敌国内首次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泥石流治理———九寨沟经验正在全国推广

  地质灾害可能超出常年水平———汛期将至,省气象和国土部门同时发出警告。专家分析,今年地质灾害高发区已锁定盆周东北部、西南部低山区和川西高原地区,类型仍将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

  位于川西高原,有33条泥石流沟的著名旅游景点九寨沟能否经受住考验?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崔鹏表示:对九寨沟的泥石流治理工程,我们“比较自信”,应该不会出问题。

  日前,我国首位泥石流博士、九寨沟泥石流治理研究项目组成员崔鹏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国内首次大规模治理

  景区泥石流

  1984年,四川省决定在九寨沟进行泥石流综合整治,国内首次对景区的大规模泥石流治理由此启动。

  解说:

  对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九寨沟而言,泥石流是一号危害,对景观、交通和游客安全都易造成影响。

  在未治理之前,九寨沟内有33条泥石流沟。受人类活动和山区暴雨的影响,从60年代起,泥石流活动加剧,1984年已增加到10次。九寨沟管理局当时作了测量:因为泥沙淤积,镜海退缩20米,水质也不再明净。

  当时九寨沟已经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若对泥石流不管不顾,后果不堪设想。

  首次试验在树正支沟

  树正支沟成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上百次试验之后,崔鹏找到了泥石流的起动机制,并摸索出在源头根治的办法。

  解说:

  树正沟属于泥石流频发地区。树正村当时每天晚上有近千人住宿。选择这条支沟进行试验,是因为面积小,容易找出泥石流暴发的物理模型。

  发生泥石流,通常是由于连续降雨、泥土松散、坡度大这几个因素。在雨水冲刷下,泥沙从上至下,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此前,国内防止泥石流的惯常方法是在中下游修建拦档、排泄、停淤、导流等工程。

  但实际上,如果在雪球变大之前防止其发生,只需要很小的工程。因此我们想方设法,在源头破坏泥石流的起动条件:减缓坡度、提高固体物质的稳定性、改变水份条件。

  1990年,树正支沟源头的示范工程完成。以前每年都有泥石流产生的沟谷,这十几年来没有再发生泥石流。

  减灾工程设计理念:环境友好

  1997年,九寨沟14条沟的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工程共投资1200余万元,直接影响到核心景点和旅游安全的泥石流全部得到控制。九寨沟泥石流治理方法陆续在其他景区应用。2003年,历经检验的九寨沟泥石流防治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一等奖。解说:

  九寨沟的治理方法之所以会被接受,就因为我们采用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对环境友好。因为是在风景区,所以我们尽量不让工程破坏景观。一是选择在游客不易看到的地方,二是尽可能多修建小型工程。

  这也有经费紧张的原因。要用有限经费治理这么多泥石流,所以尽可能缩小工程量。从而提出了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能力和减灾屏障作用,并使生态工程与土建工程有机结合的减灾方法。

  另外,我们的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也尽可能减小面积,不破坏景观。以往多是就地取材,就地施工。在九寨沟,我们尝试在沟外制做标准件,运进沟内装配。这样一来,对环境影响更小。工程完成不久,生态系统就能很快恢复。

  修建这些工程,我们掌握一个尺度:允许发生泥石流,只要能控制不发生灾害就行。本报记者熊燕实习生胡凌竹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