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宅院构局规整 “广西楹联第一村”里看古趣今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11:19 桂龙新闻网

  到江浙旅游,要看水乡;到山西旅游,要看大院;到广西旅游,如果不去灵山县的大芦村走一走,算得上是一种遗憾。很多到过大芦的游客都由衷感叹,这里的明清古宅院构局之规整,保存之完好,风貌之古朴,文化内涵之厚重,堪称经典。

  三百余幅传世楹联是大芦的招牌,一字一句,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承载着悠悠的古趣今韵。因此对文化人而言,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的大芦实在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大芦村坐落于广西南部灵山县县城东郊外八公里处。相传十五世纪中期以前,这里是芦荻丛生的荒芜之地,十七世纪初成为有十五户人家的富庶之乡,先民给村子取名“大芦”,是为了让后辈不要忘记祖先开荒创业的艰辛。

  劳氏古宅群是大芦的主要古建筑,建筑年代跨越明嘉靖二十五年至清道光六年,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共分九个群落,分布在六个大大小小的人造湖边。碧水微波,蓝天映衬,古宅青砖绿瓦,屋脊层叠,高墙深院鳞次栉比;宅前湖边,古老的荔枝树枝繁叶茂,虬干劲盘,彰显着岁月沧桑,远远望去仿佛一座座令人心旷神怡的盆景。

  大芦劳氏古宅中的镬耳楼建筑,凸显岭南民居风格,建筑布局恪守规制,透露出浓烈的封建家族宗法观念气息。当年,主仆、男女各进哪座门,各走哪条路,都有明确划分,一个个院落接连成片,仿佛一座大迷宫。

  劳氏家族是官宦之家,也是文化之家。明清两代,大芦劳氏共出文武生员11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获得朝廷封赠。三百多副创作于明、清时期的传世楹联是大芦最引人注目的看点,这些楹联现在仍然固定悬贴在当年的位置。中国楹联的各种格式和表现形式,在大芦都能看到。时至今日,大芦村人逢年过节或遇上喜事庆典,都要把楹联重新书写一番,贴在原来的位置上。这些延续了几百年的楹联,传承着劳氏家族治家、治学和为人处世的理念,其中有些内容在今天依旧是大芦人自强自律的行为规范。

  多年从事大芦古村研究的灵山县人陈秀南如数家珍般讲述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些楹联。比如,创作于明嘉靖年间的“惜衣惜食,不但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胜求人”,和“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承难,知难不难”,深入浅出,反映了昔日古宅中人已经跳出依赖祖荫、重仕轻农的陈腐观念,有了居安思危、自强自励的意识。

  再比如,清雍正年间创作的“克尽兴邦责;忠全爱国心”,和嘉庆年间创作的“有典有则;是训是行”,以及道光年间创作的“文章报国;孝悌传家”,虽然带有封建时代和宗亲理念的烙印,但是真实地体现着当年劳氏家族朴素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还比如,清乾隆年间壮族文学家、翰林马敏昌的题赠联“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诠释着大芦劳氏的思想和基业几百年不断充实的原因。

  漫步在大芦劳氏古宅,细细品味这些思想健康、格律工整、辞藻隽永的古楹联,一阵阵清新而悠远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韵味无穷。

  陈秀南介绍说,这些传世楹联,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为要素,“教诲人们修身养性,严于律己;劝导人们立身处世,德才为先;晓喻人们笃学励志,利己利国”。古宅中人用楹联把门面、厅堂包装起来,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欣赏和教育家人,也为了与客人们联络感情,交流思想,让观者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奉为规范。

  这些传世楹联的艺术感染力,在今天仍然起着激励人、鼓舞人、团结人的作用,帮助大芦人树立起良好的精神风貌,推动着大芦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大芦劳氏的旧屋四周,如今遍布着5000多亩的大果园,大芦也因此被誉为广西“荔枝乡里的荔枝村”,“水果乡里的水果村”。

  一位清代诗人用“宅绕青溪耸秀峰,松林鹤友晚烟笼。小楼掩路斜阳外,半亩方塘荔映红”形容荔枝成熟时节的大芦晚景。斗转星移,如今的大芦美景更胜当年。荔林深处,古韵悠悠;宅前水畔,楹联飘香;闲庭信步走,似在画中游。

  来源:

  新华网广西 责编:邱立毅 作者:邓亚平 张华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