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扮领袖照相事件中的文化心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16:32 南方都市报

  作者:邵建

  据《新京报》日前报道,北京昌平老北京微缩景园外的某饭庄,一个自称是扮演过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在游客就餐间隙,装扮毛泽东,不但模仿其语言举止,而且游客愿意的话还可与之合影,但每人每次得交费二十元。

  消息传出后,一片哗然。有人认为“此举有损毛主席的名誉权”,有人认为“不严肃”,还有人认为是“破坏伟人形象”。一位曾在话剧、影视剧中多次塑造毛泽东形象的特型演员说:“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特型演员的要求很严格,不仅是身高体形要像,个人素质等方面要求也非常高,都要经过政审。”他认为:“个别人借助与毛主席相像,模仿伟人举止赚钱,会对伟人形象造成很坏影响。”

  此人此举是否损害了毛泽东的名誉权或肖像权,以及此人并没有扮演过毛泽东因而涉嫌欺骗,包括经营这家饭庄的老板是否在经营举措上违法,这些问题自有法律专家们去打理,我无意关注。使我感兴趣的是以上批评所折射出的文化心理。

  不妨先讲一个留美学者丁林给我讲的俄罗斯套娃的故事。一次在逛一个山区小镇艺术节的时候,丁林遇上了卖正宗俄罗斯漆器套娃的俄国人。谁都知道,俄罗斯套娃是俄罗斯传统工艺,大娃娃里套着小娃娃,一个套一个,有时能套十来个。那天丁林见到的套娃是什么呢?原来是俄罗斯的“领袖系列”,什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等,一“夫”套一“夫”。传统套娃是卡通性质的,领袖们也跟着卡通起来,那些漫画变形的卡通,别的不说,先就粗了脖子。但这样的俄罗斯套娃却能大行其道,并没有人指责有什么不妥之处。

  在现代政治体制下,领袖人物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上岗,本来就来自民间的他,不可能从民间产生神圣感和伟大感。他当然可以是一个伟人,因为他的业绩,但根底他却是一个凡人。作为凡人,民间不必仰望着他,也可以拿他开开玩笑。这本来就是一件不需要严肃的事,更谈不上什么破坏。一个领袖,只有他自己的行为能破坏自己的形象,从来没有别人破坏的份。再者,惟其是领袖(现在的或已故的),在公共领域中,他就没有一个普通公民所能享有的不能侵犯的名誉权和肖像权。他之所以不能享有,是因为他已经享有了普通公民所不能享有的巨大的公共权力。在得到“权力”的同时,损失一些“权利”,这是制度设计上的公平;何况这里还涉及民间对领袖的公共监督等问题。

  可以这样说,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欧美,它不但会受到制度保护,而且压根就不会成为问题。

  从文化心理上说,我们所以认为“不严肃”、“破坏”、“很坏影响”,是一种伟人心理在起作用。在几千年的皇权专制社会里,国人形成了这样的文化心理——天子级的伟人与民间无关,他们被套上“奉天承运”的光环,他们非神即圣,是需要人们毕恭毕敬永远仰望的对象。这样的遗毒现在仍有残余,于是,像这样既照相又收钱,当然是十足的“破坏”。

  毛泽东当然是一代领袖,但毋庸讳言,我们经历过一个造神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结束,但它留给我们的心理并没有随之结束,这种心理结胎于漫长的皇权专制社会(类似于欧洲的中世纪)。马克斯·韦伯说,欧洲的中世纪是靠“神圣魅力”进行统治的时代,而走出中世纪的“近代”或“现代”,在文化心理上的重要特征,就是“驱魅”。应该说,我们现在还处在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魅影”还仍有残余。要不,为什么会出现“破坏”之类的批评语汇?它不是法理性的,而是忌讳性的;忌讳是因为忌讳的对象是伟人。因此,就此事来说,不在于它可否批评,而是如何批评。正是在后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到,那潜伏在批评后的文化心理,离“驱魅”的现代还有距离。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