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调查表明意外伤害成我国儿童“头号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6日12:2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李薇薇)来自多项研究的数据表明:与上百种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也是儿童致残的首要因素。

  有关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占儿童死亡总量的26.1%,即每100名死亡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目前每年约有16万0至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儿童意外伤害已经超过4种常见儿童疾病(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
形和心脏病)死亡的总和,不仅导致儿童伤亡、残疾,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发育和学习。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副主任张黎明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公共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的改变,儿童生活环境中面临的危险因素增加,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的问题日显突出。

  “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代表伍德琛介绍,初步的统计显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每年大约有250万18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其中近一半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儿童的意外伤害给社会、儿童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儿童本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但其他国家的经验证明,大部分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儿童因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死亡在工业化国家持续下降。这种下降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通过来自于各方的承诺和努力而实现的。”伍德琛说。

  “由此看来,我国儿童的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问题。”张黎明表示,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是我国儿童保护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从控制疾病和意外伤害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实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标。(完)

  意外伤害已成为导致北京市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因素。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最新的调查表明,北京市每天就有130多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至少有一名儿童因伤害造成死亡或残疾。一年中,北京每100个儿童中就有2名儿童受到伤害,需要就医、住院或一天不能上学。

  北京一名3岁多的小男孩,在一座正在装修的房屋中玩耍时,不幸从尚未完工的阳台上摔下离开了人世……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日前在北京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跌伤、动物咬伤和交通意外在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中名列“前三名”,其他依次为锐器伤害,烧烫伤,被袭击等。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最近的调查显示,在5岁至9岁年龄组的儿童中,各类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最高。同一项调查也显示,儿童在婴儿期受到的保护最多。出生最初6个月,婴儿还不能坐立,被母亲和看护者抱来抱去,受到的伤害最少。婴儿晚期,当他们开始行走,独立于母亲和看护者行动,伤害开始增加。婴儿时期的主要伤害原因包括:窒息、跌伤和中毒。(责任编辑:宗爱强)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李薇薇)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最近的调查显示,在5岁至9岁年龄组的儿童中,各类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最高。

  狗、高处和车辆……这些身边的危险因素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5岁至9岁年龄组的儿童开始独立户外活动,接触高处(如树、屋顶等)和车辆(主要是自行车)的危险增加。此外,锐器割伤和烧烫伤也经常发生。

  同一项调查也显示,儿童在婴儿期受到的保护最多。出生最初6个月,婴儿还不能坐立,被母亲和看护者抱来抱去,受到的伤害最少。婴儿晚期,当他们开始行走,独立于母亲和看护者行动,伤害开始增加。婴儿时期的主要伤害原因包括:窒息、跌伤和中毒。

  当儿童开始行走后,危险因素暴露增加,伤害率明显升高。伤害的主要原因为:跌伤、动物咬伤和烧烫伤。

  在10岁至14岁年龄组儿童中,伤害率略有下降。这时,随着儿童成长,步入青春期,袭击性伤害成为意外伤害的第四位原因。

  到了15岁至17岁,这个年龄组儿童的伤害发生率持续降低,是所有年龄组中伤害率最低的。主要因为这时儿童已生理成熟,已经学会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危险降到最小。但青春末期的许多行为仍有危险性,从而导致这个年龄组伤害的严重程度最高。在交通事故中,这一年龄组的儿童也更多因独立骑车而发生意外。(完)(责任编辑:姚笛)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