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为首座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7日12:59 南方都市报

  作者:长平

  20年了,巴金先生1985年倡导建立文革博物馆之后,终于有一座文革博物馆诞生了。这座博物馆坐落在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今年元旦建成开放(《南方都市报》5月4日报道)。它偏居沿海一隅,已让一些人诧异;它出身民间,更让一些人失落。然而,此二者,我却要为它们叫好。

  我能理解人们的诧异和失落,因为我们心目中的此类博物馆,从来都是由政府出面,财政出钱,国家级的组委会牵头,国家供养的专家出方案,国家信得过的建筑公司出劳力。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在读到巴金先生的倡议之后,脑子里一直就是这样想的。

  我认为,这么多年来,那么多响应巴金先生倡议的人们,其奔走呼号之中,有相当多数都是只知道盼望政府的,“所作忠而言之兮”,“待明君其知之”。这也是为什么只要国家不立项,这个倡导就只能是一纸空文的原因。

  直到这第一座文革博物馆诞生,我重读巴金先生的那篇文章,才为自己的脑子感到羞愧。那篇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强调说,“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

  呼吁政府建立文革博物馆,以其公权力号召全民反思那十年浩劫当然没有错,而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巴金先生所强调的“每个中国人”,显然包含了民间的力量。

  汕头澄海的这座文革博物馆,它所在的地方,所属的性质,恰好证明,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记住这段历史,也都有能力书写这段历史,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方式。这是它的第一个意义所在。

  第二,不管建馆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它的民间性质,是对“文革”浩劫的最有力的反正。众所周知,“文革”中最大的破坏,乃是对民间和私有的绝灭,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文化上的,一切私有性质都是“毒草”,一切民间文化都是“四旧”,惟公为大,惟上是从。此种毒害之深,至“文革”结束之后,亿万受害者,只知道哭诉冤情,翘首平反;昭雪之年,大有春风遍泽、皇恩浩荡的气象。因此,民间地位的确立和个人意识的觉醒,一直是近30年来对包括“文革”在内的错误政策的反思的关键。

  就博物馆本身而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私人博物馆在中国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北京有一家被称为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的古典艺术博物馆,是在1996年才获准成立的。又直到2002年文物保护法的出台,民间文物收藏才有了合法地位。而世界上一些著名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是从私立发展而来的。据称,美国目前有约5000座博物馆,私立占60%,而中国的2000座博物馆中,私立仅占1%。如果你也同意博物馆是文明的一个象征,那么请你用两国各自的博物馆数除以该国人口数,看看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有多大。毫无疑问,美国博物馆文化的发达,与其私立昌盛关系重大。

  第三,这个文革博物馆的建立,是对民间公益事业与道义担当的一个鼓励。中国经济发展之后,民间性质的公益活动与公共建设越来越多,但是正如该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对于需要道德勇气的公益事业,仍有不少人退避三舍,或者草草打发。我当然承认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也并不责怪那些在赌场一掷千金而在此项请求中一毛不拔的人们,但是我仍然认为,人类的进步、尤其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的进步,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道义担当的勇气。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