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湾水果进入大陆零关税文件将提交国台办审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01:05 第一财经日报

  “快了!快了!我们知道海关、商检两部门在等待具体文件下发,目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绝不允许拖延!”昨天(8日),国台办一位高级官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有关台湾水果实行检验检疫准入和实行零关税的文件早就在起草进程中,目前即将进入提交到国台办领导小组审批程序。

  他还进一步指出,国台办经济局、商务部台港澳局和农业部台办将于7月16~20日在上
海举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届时将比较彻底地解决有关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若干问题。

  此前数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上海宣布,大陆将检验检疫准入的台湾水果由12种扩大到18种,并将对10余种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措施。

  这是继今年4月台湾12种水果将以免税、专案绿色通关方式进入北京、上海市场销售后的又一重要进展。

    福建跃跃欲试

  福建省对台湾水果乃至台湾农产品经福建进入大陆市场一直抱有强烈愿望。

  昨天,福建省台办一位官员在与本报记者交流中表示,福建省政府对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一直很关注,今年台湾十二种水果以免税、专案绿色通关方式进入北京、上海市场销售的消息传出,该省极其希望这些水果能经福建口岸进入。“考虑到水果的时鲜性和福建现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的便利,从福建进入条件应该是得天独厚的。”

  在昨天的采访中,福建省农业厅有关官员也持有类似观点。

  其实,早在1月17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黄小晶就在该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表示,福建今年将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窗口,引进台湾良种和先进技术,提升闽台农业合作水平;并以厦门金门、马尾马祖为通道,拓展闽台直接往来的深度和广度,扩大海上试点直航成果,促进两岸直接全面“三通”。

  虽然福建有关官员对近期闽台农业合作事宜奉行慎言态度,但就在陈云林5月3日表示“对从台湾准入的水果,大陆已做好准备,将在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提供便利措施”之前,福建实际上已在有关方面摩拳擦掌。

  昨天,福州海关宣传科王蓓向本报记者发布关于五一节前对台湾农产品进口推出的六项最新通关便利措施,包括:“绿色通道”快速通关机制;海运进口台湾农产品提前报关;“就近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快速转关运输模式;网上支付税款;预约加班、全天候服务。

  无独有偶,借5月中旬将在福州举行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海交会)之机,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4月4日宣布,对赴闽参展的台湾商品加快验放速度,给予“绿色通道”待遇,实行优先审批、优先报检、优先检验检疫、优先出证放行和“全天候”、“无假日”服务;对申请检疫审批的台湾参展商品,采取“随到、随办”等方便措施实施初审。

  据介绍,近年来,福建省和台湾的农产品贸易往来稳健增长,2004年闽台农产品贸易额达4658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20.05%;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额为1045.2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再增长12.48%。

  目前,从台湾进口的农产品和食品种类从动物水产品、种子等,发展到竹木藤柳草制品、蔬菜水果制品、植物性调料、树脂、食用油等。

    台商期望更多

  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林贵强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与大陆各地的台协一样,该协会热切期望有关台湾零关税水果具体进口措施能落地,并期望借此进一步使福建在其中扮演台湾农产品乃至台湾商品大陆中转站的角色。

  “我们的水果通过海运到上海和北京,恐怕难以保证其时鲜性,空运成本也高,不利于台商长期运作此项业务。其实直接通过福建与金门、马祖地区的直接往来是最具优势的。”林贵强说,“福建不仅应该成为台湾水果进入大陆的省份,而且应该成为批发中心!”

  林贵强透露说,据该协会调查,如果大陆方面具体措施下达,目前已有在福建的台商愿意在进口台湾水果方面贡献力量,只是在观望台湾当局是否继续采取不配合态度。

  “在目前的情况下,经金门、马祖转运台湾水果乃至其他商品,使福建成为批发中心具有现实意义。”他说。

  “我们最期望通过水果的准入推动货物的流通,希望借两岸关系进展之力达到!”林贵强还指出,在即将召开的福州海交会有关闽台农产品交流展会期间,两岸将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而该省除了福州和漳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外,各地市设立的两岸农业合作区(基地、中心、园)等已经星罗棋布。 本报记者 邵芳卿 发自福建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