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专题 > 正文

大陆热对民进党造成极大冲击 陈水扁被要求退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2:40 环球时报

  最近两天,岛内各界对连战之行好评如潮,根据多项民调,国民党及连战的支持率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民进党却陷入了混乱,党内批评陈水扁的声音不断,甚至有人要求陈水扁退党。分析人士指出,岛内的大陆热已经对民进党造成极大冲击。

  国民党要求连战续任主席

  5月4日,在返台的第二天,连战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常会,报告他大陆行的情况。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报告大陆行的过程与意义,并播放了此次大陆之行的新闻纪录片,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副主席王金平首先站起来对连战表达敬佩恭贺之意,副主席马英九接着表示对连战此行是“内心既感动又敬佩”,认为连战充分发挥了领袖气质,促成两岸和解,不论是哪个政党以后都要顺势而为。吴伯雄、林澄枝与江丙坤3位副主席也发言称,自己能随行访问是“毕生的光荣”。

  国民党中常委陈金让与侯彩凤等人当场要求连战同意续任党主席,不过,此前已经多次表态要在今年8月交班的连战并没有响应。

  最后,连战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此次大陆行是摆脱过去僵化思维,以新的看法看待未来,期盼今后台湾与大陆不要互成包袱。此行成果能否落实,仍要看执政者眼光、智能与决定。

  5月5日,连战先后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连战在接受“中视”访问时说,他这次大陆之行获得的成果,绝不是一人或一党受利,而是2300万台湾人民受利。对于外界关注的他是否愿意与陈水扁见面的问题,连战说,不排除见面的可能性。

  5日,国民党内要求连战续任党主席的声浪继续高涨,“全国议长、副议长联谊会”会长陈清秀表示,只有连战续任党主席,才是确保国民党大团结的最佳选择。

  陈水扁被要求退党

  由于陈水扁的态度一变再变,民进党内乱成一团。虽然陈水扁肯定连战的大陆行,但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仍然执意主办了“反‘战’护台湾”晚会。“行政院长”谢长廷和“总统府秘书长”游锡都借故不出席,使这场晚会相当冷清。在晚会上,吕秀莲等人迂回地批评陈水扁在连宋访问大陆上的“宽容”。吕秀莲意有所指地称,虽然“有人”(指陈水扁)祝福连宋,但她仍要用“荒谬”二字来描述连宋访问大陆。

  闹得最凶的是“民进党立院党团”。4日,该党团罕见地做出决议,要求陈水扁回来后,立即与党团座谈,说清党的两岸政策。有“立委”扬言,民进党“已精神分裂了”,应该“举办路线大辩论”。有“立委”称,现在基层退党的人数越来越多,快要到崩盘的地步,陈水扁应“考虑是否退党”。苏贞昌不得不跑到“立法院”安抚“立委”们,但还是有许多“立委”不领情。

  不过,民进党内支持陈水扁的力量仍然强大。民进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柯建铭对媒体披露,去年“立委”选前,台“国安”高层会议就已决定,即使民进党胜选,也将“积极面对两岸关系的开展”。此时党内应替陈水扁想一想,在败选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两岸关系。谢长廷、游锡和民进党中评会主委高志鹏称,民进党要走中间、更广大的路线,寻求更多的和解很困难,面对全新政治局势,党内要有耐心。

  国民党支持率上升

  岛内媒体认为,连战此行突破的不只是两岸关系,还改变了岛内政党政治格局,改变了在两岸关系等议题上“绿攻蓝守”的局面,也使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出现一些变化。

  据《联合报》报道,民进党3日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在连战启程到大陆前后的短短9天内,民进党的支持度狂跌了超过7个百分点,从4月20日的40%下滑到33%,而国民党的支持率则一路攀升,从30%升到34%,民进党的支持度已落后于国民党。

  《中国时报》4日的社论认为,连战此行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凸显了期望“两岸和平”的岛内主流民意。该报的另一篇评论认为,连战访问大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两岸长期冲突的神话”,甚至冲击了民进党生存于台湾社会的基础。

  澳门《新华澳报》的分析认为,在连战访问大陆后台湾各民调机构所进行的民意调查中,60%以上的民众都满意和赞同连战的表现,也有60%以上的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湾是友善的,至于认为连战“卖台”的人数仅占20%,这样的比例其实是“台独”基本教义派及其支持者的“基本盘”。由此可见,连战此行既大大压缩了“台独”的“地盘”,也使追求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民众比例,回到了1998年第二次“汪辜会晤”时的状况。本报特约记者 王伟东 于扬

  相关专题: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