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0:00 温州都市报
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组图)
管弦乐合奏

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组图)
  近日,温州市少艺校开始了一年一度面向全市的招生工作。这所被许多光环笼罩的学校,在招生的季节里,总是成为无数家长和孩子关注的焦点,人们都说:“考少艺校比考大学还难”。温州市少艺校自办学以来,一直以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骄人的艺术教育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少艺校的文化教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照样非同凡响。

  据了解,近年来该校在每年向外输送一批艺术拔尖苗子的同时,中考考入重点中学的占毕业生总数的43.4%,1991年、2003年全市两位高考文科状元均出自少艺校,这里还涌现出历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作文比赛、演讲、课本剧等一系列比赛的佼佼者。

  有媒体记者对少艺校校友作专访之后,感言:“少艺校毕业的学生就是自信!”艺术熏陶给予孩子与众不同的自信、气质与广阔的视野,也让孩子们的文化课堂多姿多彩,从而使少艺校的孩子在学校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并培养和保持了一种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使孩子们走出少艺校后仍一路领先,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爱心打造召唤力

  从少艺校出来的孩子对少艺校总是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一生。2004年少艺校三十华诞,遍布世界各地的少艺校校友几乎全部赶来庆贺母校的生日,少艺校展现出的召唤力让人们大为惊讶、震撼。这种召唤力,来自少艺校老师的奉献精神与对学生的无私关爱。

  提及少艺校,我们不得不提老校长池渌。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池渌就是少艺校的“标识”。她用一双慧眼发现和挖掘了众多艺术人才,同时以一颗博爱的心给予每一个孩子母亲般的关爱和鼓励。她能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她关注着每一个孩子毕业后的去向与发展。数不清,她为多少经济有困难的孩子慷慨解囊;数不清,她为多少孩子走进高校名院奔走交涉。在她的带领和倡导之下,以副校长应真为首的少艺校新一代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延承了池渌的“阳光普照式教育”传统,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培育学生。老师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学生,少艺校毕业的孩子总是称校长、老师为“妈妈”,在获得成功时,总是不忘给母校报喜。

  慧眼识珠禾苗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少艺校从去年开始一改招生只针对三年级学生的传统,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但少艺校始终坚持“精英教育”,严格把好“进口”关,每年只招2个班,每班生额32名。

  都说少艺校门槛高,其实不然。池渌说,去年参加全国舞蹈大赛获三等奖的少艺校校友娄胡剑,上小学时就是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但被选入少艺校之后,其文艺专长渐渐显露,小男孩找回了自信,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少艺校的招生以严格的文艺专业要求选苗,而身体的先天条件和对艺术贯通的天赋并不是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能具备的。池渌解释说,少艺校并不一定是每一个孩子最好或最合适的选择,但少艺校也不希望放过每一个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因此少艺校招生工作是透明和公平的,不存在“开后门”的现象,最后一轮的选苗也是开放式的,未能入选的孩子其家长从没有抱怨的话。少艺校一贯采用小班化教学,一位教师指导二三名学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把外聘老师算在内,少艺校师生比率高达1:6。每个教室配备了价值4万多元的多媒体教学小平台,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各种信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最优化。

  特色课堂拒“填鸭”

  少艺校是温州市小学教育界第一个提出“提质减负”、“不背书包回家”的学校。但减负需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后盾。记者曾走进少艺校的数学、英语课堂,看到老师别出心裁地在游戏、讨论中轻松完成原本枯燥、乏味的授课内容,每个孩子都有表现、参与、和老师对话的机会,每个孩子的思维、想象及表现能力

  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升。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远比填鸭式的重复学习更加有效。

  少艺校还是温州市第一所改变传统的早自修形式,引进新闻交流及5分钟演讲的学校,在中学干部竞选中,少艺校毕业的孩子总能自信地第一个跑上台。

  与此同时,少艺校还不断地广纳人才和名师,使学校始终拥有一支充满活力、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特级教师、省市区各级名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历届温州市语数教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得主等,具有较高的教育视野与教学水平。在超前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他们以满腔的热情推动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改进。

  课外活动天地新

  少艺校老师特别注重让孩子们参加各种演出实践与各类文艺文化比赛、活动,诸多的演出和比赛丰富了孩子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胆识,使他们面对重大场面不怯场、身处微型场合不松懈,敢于挑战自我、积极面对竞争。

  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络,老师在引导孩子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的同时,也给孩子提供了一方自由、开放的天地,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施展身手,每一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网络,已经成为延伸少艺校教育的另一个天地。

  老师们还帮助孩子们广泛开展各种助残、助贫、献爱心活动,让孩子们身体力行,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中感受快乐。少艺校的老师们认为: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乐观主义者,远比成功更重要。

  今天,“少艺校现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人们用各种方式进行解读,对她取得的办学成就表示赞叹。诚然,少艺校的成功,来自各种因素的集合,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少艺校的老师们传承了这样一种精神———奉献爱,追求美。他们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孩子,再由孩子们散播到世界各地。本报记者戴江泓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