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2:13 新京报
  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胡锦涛出席指出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抗日斗争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图)
  胡锦涛8日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会见当年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

  新华社莫斯科5月9日电(记者车玉明陈鹤高陈玉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日上午,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及一些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了庆典。胡锦涛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不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普京:捍卫基于安全和公正的世界秩序

  今天的莫斯科,雨后初晴。上午9时17分,胡锦涛来到克里姆林宫,同在那里迎候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夫妇亲切握手。随后,胡锦涛与出席庆典的贵宾相继步行前往红场,在列宁墓前的庆典检阅台前排就座,出席盛大阅兵式。

  10时整,庆典开始。普京总统首先致词。他说:每年5月9日,我们都会回忆起那场战争。我们将永远缅怀那些在前线殊死战斗和在后方忘我劳动的人们。他表示,历史告诉我们,各国和各国人民应竭尽全力,洞察可能导致毁灭性灾难的思想动向,研究新威胁如何和缘何出现。面对今天现实存在的恐怖主义威胁,我们应忠实于父辈的教诲,捍卫基于安全和公正的世界秩序。

  接着,阅兵式开始。70分钟的阅兵式分历史和现代两部分。身着卫国战争时期红军军装的步兵方阵和骑兵方阵依次从检阅台前通过。

  随后,2500名老兵乘坐军用卡车,按照1945年胜利后红场阅兵时的顺序从检阅台前通过。代表俄罗斯陆、海、空三个军种和战略导弹兵、航天兵、空降兵三个兵种等方阵也相继通过红场。

  所有方阵通过后,军乐队现场演奏了“胜利日”乐曲。整个阅兵式以战机飞越红场上空而告结束。

  胡锦涛:苏联军民付出巨大民族牺牲

  胡锦涛在参加庆典时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那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合作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各国人民要顺应潮流,把握机遇,齐心协力,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全面合作。

  普京为各国领导人举行宴会

  庆典结束后,胡锦涛和各国领导人一起从红场步行来到无名烈士墓,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肃立默哀。随后,各国领导人集体合影留念。

  当天中午,胡锦涛出席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各国领导人举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宴会。

  5月9日,这是铭刻在俄罗斯人民和所有参加过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国家的人民心中的光荣日子。60年前,苏联军民在经过浴血奋战、将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赶出家园后,又同其他国家军民一道,乘胜追击,攻克柏林,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

  政要会晤

  中方希望早日重开六方会谈

  胡锦涛会见韩国总统卢武铉

  据新华社莫斯科5月8日电(记者陈鹤高车玉明)当地时间8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下榻的饭店会见了韩国总统卢武铉,双方就全面加强中韩友好合作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

  在谈到东北亚局势和朝鲜半岛核问题时,卢武铉对中方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表示感谢。他认为,当前半岛形势的变化,值得有关各方严肃对待,韩方希望朝鲜半岛保持和平稳定,希望中方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胡锦涛说,近一时期以来,朝鲜半岛核问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我们始终认为,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我们一直积极劝和促谈。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应该继续劝和促谈的努力。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争取早日重开六方会谈,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始终处于对话和平解决的轨道上。

  胡锦涛会见俄罗斯抗日老兵

  强调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据新华社莫斯科5月8日电(记者陈鹤高陈玉芬车玉明)专程到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日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亲切会见了当年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他在讲话中强调,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俄两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俄罗斯老战士们情绪激动

  当地时间晚上6时25分,胡锦涛来到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同应邀前来的近30位俄罗斯老战士及遗属代表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他们当中,有参加过解放牡丹江战斗、现任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加列耶夫,有参加过解放佳木斯和哈尔滨战斗、现任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和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主席的伊万诺夫,还有91岁高龄的退休空军中将拉夫斯基和原苏联驻兰州总领事列多夫斯基。同中国朋友相聚,俄罗斯老战士们情绪格外激动。

  中国人民铭记苏联红军英雄业绩

  会见时,胡锦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俄罗斯老战士表示崇高敬意,向伟大的俄罗斯人民表示良好的祝愿。胡锦涛说,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中俄两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浩劫。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相互支援、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拯救了人类文明,赢得了世界和平。

  胡锦涛说,在那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战争中,中苏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结下了生死与共的友谊。当时,中华民族的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作战。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援。

  胡锦涛表示,苏联红军将士的英雄业绩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伟大民族

  胡锦涛强调,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使战争悲剧不再重演,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

  胡锦涛最后说,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中俄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下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让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永沐和平、稳定、发展的阳光。

  会见中,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主席戈沃罗夫、俄外交部副部长拉佐夫、俄军副总参谋长斯克沃尔佐夫、老战士代表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列耶夫等也分别作了简短讲话。他们对胡锦涛专门安排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表示感谢,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俄中两国人民友谊和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他们激动地回顾了当年两国军民并肩作战的难忘历史,表示相信俄中两国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加强战略协作,必将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历史回顾

  中苏两国并肩抗日

  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中俄两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浩劫。中日战场作为亚洲的主战场,中国军民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那场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中,面对凶残的法西斯侵略者,中苏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并肩作战,谱写了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壮丽凯歌。中国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就派出空军志愿队来华助战。苏联卫国战争中,当时身在苏联的中国热血青年也义无反顾地投身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

  1945年8月9日凌晨,在东北抗日联军配合下,百万苏联红军向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攻击。中苏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负隅顽抗的日军。

  8月18日,关东军被迫投降。苏联红军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援。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