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江西兴国县林业生态建设纪实-江南沙漠披绿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03:29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为共和国养育过54位将军的兴国县,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地瘠,生态环境恶化,被称为“江南红色沙漠”。如今,兴国的山变绿了吗?水变清了吗?带着这些问题,5月1日至4日,记者随省人大环资委“2005年环保赣江行”检查采访组在这片红土地上进行实地采访。

  当汽车驶进兴国县城后,我们看到公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绿化一方,造福一方”、“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标语,每隔1公里就可以看到。驻足在兴国县塘背小流域治理纪念碑前,面对满目青山隐隐、松树成林,兴国县水保局负责人感慨万千:“20年前,塘背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出了名,山上寸草不生,当地群众形象地说,站到这个山头上,对面山上的老鼠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由于缺少植被,夏天地表温度达到70多摄氏度,鸡蛋都可以焙熟。现在这里的气温已经明显比山下低,秋天刮风时,还可以听到松涛声。”在高兴镇上蜜村义务植树基地,在均福山、圆岭林场,也是群山披绿、树木葱茏。

  听兴国县的同志抚今忆昔,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一切来之不易。1983年,兴国县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后,兴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始了一场“江南红色沙漠”上的“绿色革命”。

  林业部门负责山上绿化,水保部门负责水土流失治理,水利部门负责江、河、渠两岸绿化,交通部门负责公路绿化,把绿化沙漠、改善环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各乡镇每年都要向县政府递交造林绿化“责任状”,层层抓落实,年终进行检查验收,并兑现奖罚。各级领导带头建立义务植树示范基地。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该县大力推广容器育苗、芽苗切根移栽、ABT生根粉等先进实用技术。总结推广了乔灌草综合治理模式,即以大穴整地与挖“竹节沟”、撩壕整地相结合,补种乔木阔叶树与播种多花木兰、胡枝子、百喜草等速生草相结合,迅速恢复林地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全县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管护网络,4000多名护林员活跃在山间林地,守护着“绿色家园”。与此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省柴灶,以煤、草、电、气代柴,全县有98%的农户改建了省柴灶,建沼气3.3万个,每年可减少砍伐薪柴近10万立方米。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战,兴国儿女用心血和汗水,完成飞播造林120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99.7万亩,封山育林8.5万亩,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工程封山75.8万亩。目前,全县消灭了宜林荒山,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27.5%上升为73.3%,多年不见的穿山甲、野猪、猫头鹰、麻雀重新出现;水土流失程度明显下降,年泥沙流失量由1106万吨下降到331万吨,全县河床普遍下降60至80厘米,汛期县城潋江河洪水洪峰延迟2小时。

  由于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一大批昔日因环境恶劣而被迫移民的村民重新回来安居乐业。在龙口镇芦溪村,就有许多“新搬来的老住户”。原来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沙逼人退,这个村的许多村民被迫举家搬迁到很远的地方。20年后,芦溪村改变了模样,他们才又重新回到家乡。村民们为此自编了山歌小调:“哎呀叻,如今芦溪大变样,山山窝窝披绿装,溪水长流田增产,你可晓得同志哥,山树长高了二三丈。”

  兴国人民终于走出了“山上无鸟、河里无鱼”的历史,实现了“江南沙漠变绿洲”的夙愿,在赣江源头筑起了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1995年,兴国县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2000年被评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本报记者朱雪军 大江网-江西日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