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报:拒绝高耗能的“中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4:28 中国青年报

  作者:洪巧俊

  “我们不需要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我们需要生态的‘中国制造’。”这是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陶瓷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文教授说的一句话。他为中国以污染环境、牺牲有限的能源来打造“中国制造”,追求过快的增长率而焦虑。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所长陈史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他告诉笔者,我们应该打造“中国制造”,但不是以牺牲能源
为代价。他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在法国,1吨瓷泥能生产200万元的产值,而在潮州,产值却不会超过2万元(潮州陶瓷工业的附加值在全国陶瓷工业产区是最高的)。去年潮州的陶瓷工业产值是160亿元,如果按照1吨瓷泥产值2万元算,消耗瓷泥就达80万吨,这个曾蕴藏丰富瓷泥的产瓷区,如今70%的瓷泥却是从外地买来的。

  最近一期《南风窗》刊登《中国的高耗能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一文,谈到首钢不仅是个高污染企业,而且是一个高耗能企业,中国生产1吨钢,消耗能源是日本和韩国同行的两倍。中国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能源的需求是惊人的,而它对能源的浪费也同样是惊人的。要产生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消耗的能源是世界水平的3倍,日本的7倍。

  中国的能源浪费对世界原油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去年,我国每天要进口240万桶原油。据美国能源部估计,这一数字在2030年会达到840万桶。说到原油,让人想起电动自行车,这种环保、节约能源的车的发展却受到抑制,而污染、高耗能源的摩托车却大行其道。地方部门分权,助长其崇尚短期、局部利益,不顾大局。一些地方至今还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是因为不能收取税费。我国交通工具消耗的能源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目前中国的汽车达2400万辆,56%的汽车至今还未达到新的污染排放标准。中国也在为这种高耗能的增长方式付出沉重的代价。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因此造成的工业产值和人民健康方面的损失达1200亿美元。这即便对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外资流入大国,每年外资额在1500亿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已达51万多家。这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看中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资源。比如,1吨瓷泥在外国需要几万元成本,而在中国却只需要几百元钱。一个日本商人曾直言不讳地说,他来中国投资,是因为企业需求的原料日本政府已禁止开采,而在中国还能以低廉的价格买进。中国很多原材料的价格在国际市场都十分低廉。比如,钨是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被称为“工业牙齿”,中国却用占世界不到40%的钨矿资源,满足全球80%多的钨需求。如今除中国、俄罗斯钨精矿开采较多外,美国近年没有或很少开采国内的钨精矿,美、日均对钨精矿实行战略储备。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中国钨品供应可能提价时,美国就抛出储备,打压钨价。可是还没等美国“打压”,中国的开采者们为了争夺国际市场竟“窝里斗”,自家打起了价格战。由于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宝贵的钨资源被大量消耗。

  资源消费量世界第一的排位,使我们陷入了本国资源过度开采濒临枯竭、对国外资源依赖度增加的被动局面,这不能不引起深思。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