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在军营采访手记:跨越式发展的起跳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6:53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5月10日电(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 新华社记者陈辉、徐壮志)

  科学发展观——跨越式发展的起跳点

  ——采访北京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防空旅手记

  尚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中国军队,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一个极为有力的起跳点。

  在这条道路上已迈出非凡一步的北京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防空旅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个起跳点,就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并不是一条现成的坦途。就像防空旅旅长薛爱国大校在带领部队走信息化道路所体会到的那样,跨越的机会,常常隐藏在困难和挑战的背后,需要的,不仅是具备科学的目光,更是突破传统的勇气。

  让明天决定今天

  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明天取决于今天。

  而今天的状态,又取决于你如何设计明天。

  2001年,上级要求加大训练保障配套建设力度,并要在年底检查验收。当时,防空旅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军官训练中心——如果不能在年底前建成,就会影响旅里的年度工作成绩。

  马上建一个或许还来得及应景。但,防空旅领导认为,简单地建一幢楼,里面放上电脑、课桌和其他训练设施,恐怕用不了一两年就得重建——军事变革日新月异,今天的建设,不能只想着今天的需求。

  防空旅的钱不多,经不起重复建设的浪费。经过组织技术人员到兄弟部队考察,经过向专家学者讨教,经过对设计方案反复研究论证,他们决定:要建设一个满足打赢未来信息化建设需求的训练中心。

  当然,这个中心没有能在上级的检查验收前完成。

  如今,这个集作战值班、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训练与教学、闭路电视、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军一流的综合训练中心,已成为全旅的信息中枢,以其超前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吸引了众多兄弟单位前来参观。

  “我们并没有比哪个单位有更多的钱来搞信息化。正因为考虑明天信息化需求,使得我们今天能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薛爱国感慨地说,从这一点来看,着眼未来,比光考虑今天更为务实。

  在防空旅采访,记者常常会感到,他们不仅是着眼明天,有时候,他们甚至把今天变成了明天。

  当有的单位把首次装备部队的数字化情报指挥系统打入“冷宫”时,防空旅已能熟练使用,并对其进行了改良。他们担负极大风验,在一次全军性演兵中使用了改良后的系统,使这支传统意义上的防空部队,第一次开始具备了与世界尖端空袭武器对抗的能力。

  在军营建设办公局域网的热潮中,防空旅的局域网实现了作战值班、视频监控、网络办公、视频会议、网上保障与模拟训练于一体,真正做到了“一网打尽”,无论是文件传递还是命令下达,人员、装备的管理还是教学娱乐,乃至连队制定食谱与买菜,都实现了网络运行。

  他们甚至把这个网搬到野外,与研究机构合作构建了先进的野战无线局域网……

  24时就是零时——明天与今天之间,本来就没有间隔。

  抹平作战与生活的间隙

  从走进防空旅营区大门开始,就能感受到那浓厚的信息化氛围。

  门口有卫兵,也有电子岗哨。每一个人员进出,都实时显示在旅管理者的网页上。

  一进连队的门口,最先进入眼中的,是一台半人高的电脑终端。全连所有的信息,人员情况,训练计划,入党、选取士官人员,连队新闻,乃至当天的食谱,都可以查阅。在连队的网络室里,可以上网看国际国内和军队新闻、学习自己的专业、下载和观看电影电视剧,也可以给远方的战友发个电子邮件,或找几个对手打游戏……

  而在防空旅机关大楼里,作战值班,文件的起草、传递与签发,已全部在网上进行。不管在哪台电脑前,旅长薛爱国只要进入自己的主页,就能够批阅文件,通过视频系统召集会议,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直接观看各部队的情况。

  普通的外表掩盖不住它强大的信息中枢功能,步入防空旅综合训练中心,充满现代气息的作战指挥大厅,功能丰富、形象逼直的模拟训练中心,还有各种专门的教学、训练室和资料中心,使得它成了整个防空旅运转的枢纽。不时举行的网上演习、模拟训练,使得这个中心充满着一种紧张的作战气息。

  在这一切表象背后,是功能强大的作战、情报、装备、训练等数十个数据库,和把全旅所有单位都连接为一体的1000兆宽带网。

  信息化,主要目的当然是作战需求。但,防空旅政委王增强说,走开信息化第一步的防空旅的经验表明,信息化,带来的决不仅是作战效率的提高:人员管理系统,解决了动态实力统计的难题;远程监控系统,使装备管理这个老问题得到了令人放心的解决;延伸到每一个营的视频会议系统,使布置任务、研究工作更快更有效率;海量的数据资料,令教育、学习与训练更有效——很多战士说,网上那些被做成动画的多媒体课件,让他们不用再捧着厚厚的技术资料发愁了,因为,“把书背下来都不一定管用,网上一看就明白了。”

  还有丰富的影视资料与电子图书馆,以及走进军营的网吧,官兵娱乐生活同样精彩。

  信息化,收获的不仅仅是作战水平的提高,而是部队建设的整体飞跃。正如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教授董学贞所说的那样,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比防空旅建设水平高的部队不少,但,像防空旅这样把信息化的触角延伸到部队的每一角落、延伸到工作的每一方面的,却不多见。

  而这,正是防空旅在信息化道路上走在前列的关键。

  突破困境就是跨越

  创新,作为一句口号喊出来很容易。

  “当我们谈到一项创新时,实际上指的是一项成果。但,在最初时,它常常意味着困境乃至绝境。”在接受访问中,旅长薛爱国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

  网络,注重的是兼容,要求实现最大程度一体化。但,最初,防空旅在开始信息化时所面对的,正是“烟囱林立”的现实——通信、装备、指挥、财务等,各部门用的都是上级业务部门下发的软件,只能与上级纵向沟通,相互之间无法连接互通。

  避开这一困难,也可以建成局域网。但,防空旅要实现的是全面的信息化。最后,成立了一个由副旅长刘燕东领衔的专门小组,对各部门的软件进行改造,使之相互兼容。

  工作很难,也担了风险,却使得防空旅的信息化有了一个坚实的立足点。

  过去,编制在连队的专业技术干部在连队吃住,与战士一起出操、训练,他们有多余的精力,却没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来研究本职专业。

  这是人才资源的闲置,也是一些技术干部人心不稳的主要因素。防空旅大胆突破传统管理规定,建立了技术培训中心,给这些营、连技术干部们安排了专门的生活、学习、办公、科研场所。平时,他们可以在中心集中学习,研究解决部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有任务时回营、连实施技术保障。这一举措的出台大受专业技术干部的欢迎。在短短的3年里,他们创造了60余项信息化革新成果。

  人才流失是令很多单位感到困惑的难题。对此,防空旅没有因担心人才流失,去设立种种门槛限制人才流动,而是创造性地采取“柔性流动”的方式,先后为10多名尖端人才联系到了参加军队和地方单位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使“人才流动不流失”。同时,20多名外单位的顶级军事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成了“不为旅所有,但为旅所用”的指导老师,为防空旅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时候,防空旅甚至主动寻找困难。从1999年到2005年,10余次演习中,他们每一次都对数字化指挥系统和信息化水平进行改造,并投入演习进行验证。

  在薛爱国等防空旅领导眼中,每一次演习都是一次新的试验机会,他们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成绩。“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勇于直面并突破困难。”几乎接受采访的每一位防空旅官兵都这样说。(完)(责任编辑:阮聿泓)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