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沿东陇海线开发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8:49 扬子晚报

  建设“五个产业带” 打赢新的“淮海战役”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

  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在江苏北部地区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海港,形成一个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带,发展一个新兴的都市圈和城市群,这对于促进徐州、连云港两市的发展,
加快苏北振兴意义重大。

  在沿东陇海线地区,徐州人口占75.4%%,面积占68%%,在产业带建设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树率先之志,举全市之力,在徐州境内150公里东陇海沿线打赢一场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淮海战役”。主要目标是:徐州沿东陇海线地区力争GDP总量四年翻一番,率先在苏北达到全省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努力赶上沿江增长水平;力争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三年翻一番,率先实现以县(市)为单位财政收支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到2010年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市产业带地区建成苏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江苏新兴的产业密集带和新亚欧大陆桥对外开放的示范先导区。

  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带。坚持以加快工业发展为第一方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构筑大产业、推进大项目、培育大集团,以工业快速增长,带动全市工业增加值翻番。

  努力建设经济国际化的产业带。充分发挥徐州区位、交通、能源、生态优势,全面开放,全力招商,切实做到向开放要资金、要项目、要先进生产力。加强南北挂钩合作,积极吸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我市转移,使徐州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密集区。大力度推动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

  努力建设农业产业化的产业带。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大蔬菜、奶业、果业、林业等12个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区域板块农业新格局。

  努力建设商贸流通现代化的产业带。充分发挥沿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下气力做好“流通兴市”的大文章,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徐州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50强,形成沟通海外、连接华东、辐射中西部的快速高效便捷的区域现代物流网。努力建设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产业带。坚持产业带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外来经济”与“本土经济”相结合;城市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同时加强与连云港市的联合与协作,尽快建立起协调会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规划相互衔接、设施共建共享、政策协调一致、产业错位发展。

  扬优展长 构筑产业高地

  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连云港市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把握新机遇,抢跑东陇海,构筑新优势,推进工业化,努力把自身的发展潜能迅速转化为一个地区超常发展、跨越发展的显著成效。

  切实强化机遇意识,全力以赴提速赶超。面对沿东陇海线开发带来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将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大港口。在更高起点上规划建设连云港港,下决心调整优化整个集疏运体系,成倍提高港口过货能力。二是构筑大园区。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将沿海临港靠城的盐田开发完毕,与沿线各级各类园区联动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增长片。三是兴办大工业。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重型机械、金属冶炼、船舶修造等临港重工业,加快构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高新产业为支撑、资源加工为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确保沿线地区工业总量到“十一五”末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半。四是发展大物流。进一步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规划,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二期工程和大型集装箱物流园区,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和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差别优势,全面承接产业转移。连云港港目前正在从单一的货物吞吐港向综合性发展要素聚集港转变。在推进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做到“四个主攻”,即主攻重点地区、主攻主要对象、主攻园区建设和主攻产业配套,力争今年直接利用外资和引进到位内资继续保持成倍增长。

  着力引办重大项目,强势推进全民创业。依托有进出口岸、有发展空间、有能源保障的综合优势,重点抓临港重工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核电后续工程、抽水蓄能电站、风能发电、大型石油化工等重大项目。与引办重大工业项目同样重要的发展举措是继续强势推进全民创业。目前已经出台了以激励“三创”为导向的考核评比奖励意见,决定给各个层面“三创”有功人员以崇高荣誉和物质重奖,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言必谈创业、行必为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全市上下追求发展的热情落实到各类项目,转化为发展绩效。

  特别注重环境优化,努力做到统筹发展。继续把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摆在开发开放、二次创业的突出位置上。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做到既不自我束缚,也不束缚别人,以“三宽”的理念为一个地区发展振兴营造更加开放、更加宽松的软环境。坚持以港口为中心规划建设城市,做到物流向港口汇集,项目向园区集中,城建向东区倾斜。

  激活内生动力 做强产业支撑

  中共铜山县委铜山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打造东陇海线产业发展高地”和“学赶苏南、苏北第一、江北领先”的目标定位,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核心,激活内生动力,做强产业支撑,加快推进铜山经济发展新跨越。

  坚持目标高定位、工作高压力,着力形成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确标定向,进位争先。我们围绕“苏北第一、江北领先”的总体目标,各镇、各部门不仅在县内比,而且在全市全省比,明确比赶目标,落实赶超措施,以各镇、各部门的进位争先确保全县总体工作的领先。二是分档考核,让各镇在不同起跑线上比赶拼搏。三是明确导向,营造氛围。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以贡献定奖惩,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坚持富民优先不动摇,着力构建多元增收长效机制。一是依托龙头带动,壮大农业支柱产业;二是坚持干部带头,推动全民创业。三是强化培训,提升劳务输出层次。去年,全县劳务输出达24.7万人,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10.57万人,仅向无锡新区就输出9457人。

  坚持大企业、大项目带动,着力培育百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交通、区位和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环城工业城镇群的集聚发展为载体,主动承接国际、南方和徐州市区产业转移,错位竞争发展,力争35年时间,形成食品、冶金、机械、车辆制造和新兴电子五大百亿产业。一是统筹工农发展,做大做强食品产业。二是放大徐州工程机械基地效应,培植机械制造产业。三是发挥资源市场优势,强化延伸钢铁产业。四是外引与内联结合,发展培育车辆制造业。五是境外与境内并举,大力发展电子产业。

  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市

  中共邳州市委邳州市人民政府

  两年来,我们把沿东陇海线开发作为最大的机遇和责任,咬定“徐州率先、苏北领先、江北争先”的奋斗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主要发展指标领跑东陇海。今后围绕沿东陇海线开发,我们将时时事事抢字当头,抢出时间早发展,抢出商机快发展,抢出士气大发展。

  机遇面前比志气,勇当苏北振兴的领跑者。我们提出连线苏南、跨接浙江,抢当苏南项目转移的首选地,抢做浙江民资转移的主平台。

  特色产业比强势,勇当东陇海开发的支撑者。在人造板出口、银杏产业化、大蒜产量、石膏开发规模已经实现“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将加快组建板材、石膏两大产业集团,积极争取上市;同时,做强人造板、建材、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冶金机械、电力能源等主导产业,积极构建国家级产业基地。

  招商引资比平台,勇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者。加快完善“一主五副”工业园区,整体规模两年内扩大到20平方公里,配套水平、环境质量全面上台阶。

  城市发展比活力,勇当苏北鲁南生产要素的集聚者。深入开展“四城同建”,加快建成省级园林城市、东陇海第三大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加速城市化进程。

  为民富民比实效,勇当和谐发展的实践者。坚持把群众得实惠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让各类群体都能从沿东陇海线开发中切实受益。有着光荣传统的160万邳州人将全力弘扬“三创”精神,以超常的勇气和智慧,扎实苦干,奋起拼搏,用徐州率先、苏北领先、江北争先的实际成果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关爱和厚望。

  跨越发展 快速崛起

  中共新沂市委新沂市人民政府

  新沂位于徐州和连云港两市中间,对东陇海产业带的连接和支撑作用十分重要。我们决心紧紧抓住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务实苦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尽快实现在东陇海线上的快速崛起。

  全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做大产业带建设的工业板块。一是实施大化肥工程,做强基础化工产业,力求建成江苏最大的肥料和化工基础原料生产基地。实施农药扩改工程,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二是建设林浆纸一体化一期工程等,形成制浆、造纸、印刷、制本产业链。三是做大中纺、良晨、正康等龙头企业,把新沂建成苏北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四是加快建设斯尔克化纤纺织二期、福斯达纺织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纺织服装项目。

  强力主攻招商引资,加快扩大产业带建设的投入总量。充分利用“东陇海线产业带”这一招商品牌,发挥区位优势,一着不让地抓好招商引资。突出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和优质资源招商,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迅速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新沂的特色经济。

  努力推进载体建设,加快构筑产业带建设的竞争优势。围绕建设“东陇海线上一流的工业园区”这一目标,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标准,坚持东西两区同步推进。坚持“滨河园林城市”的特色,高起点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拉开“以沭河为中心,南移北接、东扩西进”的城市框架。

  大力释放人的潜能,加快凝聚产业带建设的强大合力。坚持凭实绩用人的正确导向,建立以“公推公选”为主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进一步落实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加快发展、创业致富的大潮中去,充分释放群众中蕴涵的巨大潜能,形成推动产业带建设的强大合力。

  全力打造沿东陇海线产业新高地

  中共东海县委东海县人民政府

  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东海实现超常发展的最强依托。我们将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全力实现“纵比提速、横比赶超,苏北争先、全市第一”,尽快建成东陇海线上的特色名城、产业名县。

  激发内生动力,以深刻到位的思想解放推动沿线开发。做到解放思想不尚空谈、争先进位不求全面、创优环境不能手软、创新机制不怕丢官,力促各类主体投身创业,谋求县域经济全面振兴,努力在苏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突出第一方略,以实力雄厚的支柱产业支撑沿线开发。一是做强大产业。着力壮大硅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大支柱产业。二是培植大企业。建立企业扩张激励机制,强化金融、税收、财政扶持,迅速壮大台玻浮法玻璃等一批优势企业。三是建设大园区。举全县之力建设东海开发区和浦南开发区,建成沿线投资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平台。

  重抓城市建设,以特色明显的发展平台承载沿线开发。一要尽快做大县城规模;二要迅速提升城市形象;三要倾力发展城镇经济。

  主攻招商引资,以力度空前的对外开放深化沿线开发。做到三个突破:在招商方法上求突破,在招商活动上求突破,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

  坚持实干兴县,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举措保障沿线开发。坚持靠压力传递促实干,靠办法创新促实干,靠用人导向促实干。以此引导全县上下比奉献、比业绩,形成竞赛热潮、攀升热潮,全力推动东海在沿线开发中崛起振兴。

  争做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排头兵

  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是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战略机遇,我们将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综合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新型工业园区,成为产业带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城市建设的文明区,争当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排头兵。

  第一,抢抓新机遇,激励大开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为我们搭建了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创新体制、争取政策的平台,营造了更加和谐宽松的环境,我们要倾全区之力打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品牌,深入开展“干部会招商、群众会创业”活动,激发开发的内生动力。

  第二,集聚新产业,提升大开发。围绕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加速推进“三个集聚”,着力增强竞争力,即一是加速产业集聚;二是加速企业集聚;三是加速产品集聚。

  第三,主攻新项目,支撑大开发。按照项目优先、一个项目一个小组、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把最多的财力、最优的政策、最好的资源配置在项目建设上,全面实施大项目推进战略。

  第四,研发新产品,引领大开发。一是借梯登高。充分利用区内卡特彼勒设计中心、穆拉德医药孵化中心的优势,大力引进世界高科技企业和国家级研发机构,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企业。二是整合扩张。三是招才引智。按照人才先于技术、先于项目、先于发展的理念,争取5年内引进国内外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五,优化新环境,保障大开发。以设施功能提升优化环境,以商务成本降低优化环境,以政策“洼地”营造经济“高地”,以机制创新优化环境,着力打造“创业最宽松、服务最便捷、发展最安全”和“低商务成本、低社会成本、低行政成本”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福地。

  加快临港开发 推进二次创业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我区地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东端,是该产业带上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我们将把实施临港大开发作为呼应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此为突破口,抢抓机遇,二次创业,在东陇海线上再造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突出规划引领,打造东陇海线上“苏北小江南”。目前我们已经编制完成了以临港区域为重点、涵盖较大范围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当前,正在抓紧编制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所属乡镇发展概念规划,确保打造成既能生产,又能生活;既能留住项目,又能留住人;既能近期见效,又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的“苏北小江南”。

  加快临港开发,凸起东陇海线上经济东高地。当前和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加快临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第一位任务,以超常的速度和力度加快推进。针对目前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现实,我们主要采取以地换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变现等“五马拉车”的办法,努力冲破资金瓶颈。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东陇海线上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2004年,我们突出实施了以身份档案制、全员聘用制、岗位工资制和招商工作市场化的“三制一化”为重点的机关改革。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实施“体制公司化”战略,努力建立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体制机制。

  重抓招商引资,刷新东陇海线上对外开放第一窗口。充分利用我区区位、土地、能源、交通、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我市地处南北发达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重点突破日韩、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突出临港产业、加工贸易类产业和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产业,集中力量招引一批过亿元、超亿美元的大项目。(本组稿件由金伟忻整理)新华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